转介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学生在转介就诊后都会回归校园继续学习生活,但仍需要心理教师继续跟进关注其后续的心理动态,并通过心理干预防止心理危机进一步恶化。本文以一名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的学生为例,通过借助CBT技术帮助其改变不良认知,朝积极合理的认知方向发展。
  〔关键词〕心理危机;抑郁;认知行为疗法
  一、 案例背景
  小朵(化名),女,九年级学生,15岁,成绩优异,性格较为内向。父母是普通工人,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姑姑生活在一起,姑姑患有重度抑郁症。弟弟出生后,长辈常说“你要做好弟弟的榜样”。
  在中山市某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因出现过度的学习焦虑,班主任建议其来访接受心理辅导。
  二、 主要问题
  (一)学习焦虑
  觉得数学跟不上,很吃力,认为其他功课也变得很费劲。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总觉得时间不够,懊悔自己一直在浪费时间,想要迅速调整好情绪投入学习却做不到。
  (二)过低的自我评价
  认为自己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事事不如人,动不动就哭,很脆弱。
  (三)自罪自责
  不愿服抗抑郁的药物,担心花钱,担心父母将过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总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产生懊悔,自责因为消极情绪无法投入学习,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和同伴担心,觉得自己太不成熟,没法像其他同学一样调整情绪。
  (四)存在轻生念头
  觉得自己活着是给家人和朋友带来负担,没有什么价值感,悲观失望,存在轻生念头。
  三、案例分析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焦虑常常伴发出现,常因担心而注意力不集中,认知扭曲,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自己毫无价值,自责、自罪,存在自杀意念。小朵经医院心理科诊断,患有中度抑郁,存在以上表现,能继续进行学习,但存在困难,主要体现在学习自信心不足,担心自己没有充分复习,不敢面对考试。
  小朵与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姑姑生活在一起,可能会受到些许影响;小朵的长辈在弟弟出生后,常与小朵说要做好弟弟的榜样、知识改变命运;小朵的科任老师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小朵是重点高中的种子选手。这些让她十分看重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让内向、追求完美的她感到焦虑,在成绩掉落后,自责自罪情绪更加明显。
  期末考和中考的临近也让小朵存在一定的现实压力,且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考不好就完了,整个人生就没戏了”;喜欢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喜欢反省自己的不足,力求完美。
  小朵存在非理性观念,欠缺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出现情绪低落、失眠、自我评价过低,有轻生念头,需要及时跟进并进行危机干预。
  四、个体心理辅导过程
  (一)协商辅导目标
  1.合理评估目前的学习状态,处理焦虑情绪。
  2.纠正不合理信念,学会识别自身存在的认知偏差。
  3.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价值,逐步打消轻生念头。
  4.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二)选定辅导方法
  根据小朵自身的特点及其心理问题的性质,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个体进行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泛指一系列认知及行为的疗法,通过改变个人的想法及认知过程,达到治疗效果,对焦虑、抑郁等多种精神障碍有效。
  本案例中小朵学习能力较强,认知水平高,且存在较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适合采用CBT技术对其进行干预。根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情绪ABC理论,不合理观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本案运用多种CBT技术来调整小朵的非理性观念,让小朵学会识别自身存在的认知偏差,从而管理自己的消极情绪,重拾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三)辅导过程
  辅导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第1次辅导)
  了解基本情况,搜集一般资料;建立关系,确定主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干预。
  小朵第一次来访是在期末考试前,由班主任带领,属于被动来访,建立信任的关系非常重要。我运用咨询技术中的尊重、倾听和共情对小朵无条件接纳和关注,建立了较为信任的辅导关系。
  小朵进到心理室就一直低着头,默默地流眼泪。
  老师:似乎有什么事情困扰着你,愿意跟我说说看吗?
  小朵:我现在数学跟不上复习进度,以前会的也在忘记,其他学科也越来越吃力。我觉得时间不够用了,可我还每天都在浪费时间。
  老师:哦?你做了什么浪费掉了时间呢?
  小朵:我很焦虑,很怕考不好,对不起我爸妈。我父母没对我提什么要求,可是他们越对我好,我压力越大,这让我没办法专注学习,我想尝试调整自己的状态,却发现自己只是在浪费时间,情绪并没有好起来。包括现在来找您,我都觉得浪费了学习的时间。
  老师:所以,你希望自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并且能够投入学习中,是这样吗?
  我说完这句话,小朵抬起来头看着我,坚定地点头称是。
  1.确定辅导目标
  因小朵来访前,就得知她存在中度抑郁,所以在建立辅导目标时,我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按小朵的描述运用SFBT技术将辅导进程转向正向运作的辅导目标:怎样做可以调整好状态并投入学习。我们讨论了什么是“尽快调整”,最终达成共识:“尽快”是相对的,每个人尽力而为的速度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先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允许自己在调整情绪上花费时间。这些时间的花费是有必要并且有意义的,初步解决她的焦虑情绪。
  2.转变“无能”的消极想法,赋予“焦虑”积极意义
  肯定小朵想要积极转变的想法,肯定她做自我调整和在学业上付出的努力,让小朵看到自己的优势,引导小朵正向思考:我已经很努力在做调整,只是目前没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缺少一些方法去调整,不代表我無能;我焦虑是因为我期待好的结果,它虽然影响着我,但是我的初心是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好。   辅导结束后,我联系了小朵的班主任,让班主任转达科任老师,对小朵目前的状态持包容态度,不要表现出对她寄予厚望或者是非常担心她目前的状况;同时,让班主任转达小朵,有需要随时都可以找心理教师,提供心理支持。
  3.探讨可能性区域
  小朵的焦虑是担心自己考不好。
  老师:期末考得最糟糕是什么样成绩?
  小朵:退步100多名吧。
  老师:最好是什么样的成绩?
  小朵:最好的话,可能还在现在的名次。
  老师: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和你历次考试的战绩,你觉得最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成绩?
  小朵:我最好的时候,考到过年级前20名,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不行。可能还是会退步吧,但是应该不会掉那么多。
  小朵说完感到轻松了很多,面部表情也放松了。
  4.建议及时复诊
  辅导中我了解到,小朵没有遵医嘱继续服用抗抑郁的相关药物,且目前因面对期末考试较之前加重了抑郁和焦虑情绪,出现失眠。我建议班主任联系家长带孩子进行复诊,并且强调遵照医生的建议。
  第二阶段(第2-3次辅导)
  纠正不合理信念,学会识别自身的认知偏差。
  小朵在第1次来访后我进行跟进,直到学期结束前她都没有来访,班主任反馈说她比之前状态好很多,表示自己目前可以做调整。
  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积极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在复课一周后,小朵的班主任告诉我,小朵的情况不佳。于是我主动在钉钉上联系了小朵,在返校复学前,线上进行了第2-3次的辅导。
  1.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自我调整
  小朵很清楚,是自己的心态影响到目前的学习状态,于是我跟她介绍了情绪ABC理论,当出现认知偏差时,我们就会有负性的情绪体验。认知存在偏差通常表现为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三个特点。
  老师:你刚才说,上课都听不太懂,是所有的科目吗?
  小朵:主要是数学多一些,文科好一点。
  老师:这就是认知偏差中常见的“过分概括化”,这种偏差的出现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所有都不好,偏离了事实,从而使情绪变得糟糕。
  小朵:好像是的。
  接着我们一起讨论了该如何纠正这些认知偏差,比如“知识点都记不住”——“数学的知识点记不住,走神的时候记不住”;“中考考不好以后就完了”——“中考考不好,只是读不到理想的高中”“别人都比我轻松”——“有的同学看起来很轻松”;“我必须要靠自己调整好目前的状态”——“如果可以,我想通过自己来进行调整,尽量不去麻烦别人”等,纠正认知后,小朵说感觉没有那么严重了。
  我们一起总结了这些认知偏差中有哪些常用词,以及出现这些偏差想法时可以用哪些词语进行替换。
  2.修复负性核心信念
  小朵第三次来访主动在线上与我联系,在辅导中表露:明明现在学校和家里也没有给很大压力但就是感觉压力很大,数学总是跟不上,想努力把每科掌握好,却发现周围人学得都比自己轻松,感觉自己很矫情。现在才初三,学习状态和心态就这么差劲,以后可能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走不出去了。别人都可以自我调节,只有自己不行,每当陷入这种情况,就会不停地找别人诉说,但很清楚必须靠自己走出来,解开自己的心结,不希望每一次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发现可能从小到大的学习能力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好。很懊恼自己不能独立,父母在自己身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就没有时间去关心弟弟,自己太不成熟了。
  在小朵充分宣泄了情绪后,我意识到小朵存在一个核心的自我观念:我是无能的。让小朵感到无能的有这样几件事:复习数学的时候感到跟不上;感到焦虑的时候调节不好状态;成绩比之前下降了;没有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老师:班里面,你最羡慕谁的学习状态?
  小朵:小A,他学习很轻松,一遍就能记住。
  老师:小A是所有学科都比你好吗?
  小朵:英语和语文我好一点,但是他总分很高。
  老师:你觉得谁的心态比较好呢?
  小朵:小A就很好啊。
  老师:还有谁不怎么焦虑呢?
  小朵:根本不怎么学习的那些同学,觉得没希望的同学。
  老师:哦,那班里谁比较独立呢?
  小朵:小红,老师还表扬过她,她都可以给弟弟妹妹煮饭。
  老师:小红学习状态和成绩怎么样?
  小朵:小红属于中等的那种吧。
  老师:我有一个发现,似乎你在评价自己时,会惯性思维地拿别人做得最好的方面与自己对比,你希望自己每一方面都做到最好,是吗?
  小朵回复表情包表示同意。
  老师: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我们需要综合全面地进行比较,不能单一地拿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与自己不好的地方比。谁这样比,都会很不舒服。
  我让小朵对负性信念进行重新解释,引导她在重新解释时避免使用“最高标准”,对每一种负性想法进行多标准的比较:与自己过去好的时候比,与过去自己最糟糕的时候比,与班里大多数同学比,与比自己弱的同学比。小朵说:我的学习状态大不如之前好的时候,跟之前最差的时候比,我数学不行,但是文科类有提升;班里也有其他人数学跟不上,尤其是拉分题……
  第三阶段(巩固和结束阶段)
  小朵:老师,我觉得自己没独立能力,我离不开爸妈,我不想给父母带来压力,但是我的样子只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我是姐姐,但我没给我弟弟做一个好的榜样,我爸爸工作的时候还要监督弟弟学习,我爸爸好累好辛苦。
  老师:我看到你成绩一直都比较靠前,学习上都是父母在督促你吗?
  小朵:没有,我爸妈很少有時间管我的。
  老师:那你刚才提到没有独立能力,是也没有学习的独立能力吗?   小朵:哦,只是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依赖他们。
  老师:考考你,可以尝试把“我觉得自己没独立能力”的表达换个说法,让它变得合理?
  小朵:嗯,我目前在情绪调整不好的时候会依赖他们,在这方面不够独立。呵呵,这样改完,好像我之前那么说,有点矫情了。
  老师:非常好!这个新的说法没有否定你所有的独立能力。并且,你不是一不舒服就依赖爸妈,是自己尝试调整了,还没办法调整好的情况下依赖爸妈,对吗?
  小朵:是的。
  老师:我想,这种情况,你有,我有,同学们也有(一般化技术)。我看到的是,你跟父母的關系很好,愿意跟他们倾诉,有的同学可是不愿意跟父母说话呢!
  我跟小朵共同回顾了辅导中所用到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总结,鼓励小朵用这些办法进行自我调整。
  五、后续的跟进及效果评估
  在返校复学后的第一周,进行了MHT测验,小朵报告的总体情况比之前要好,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反馈小朵上课的状态还算不错,学习效率比在线学习时有所提升,也没有再说过“好累,不想活了。”我与班主任保持联络,动态关注小朵的状态。
  在复学后的心理课上,我带着班主任与学生一同参与“击鼓颠球”的游戏,分享活动感受时,小朵班里有的同学说潜力无限,有时候最终结果会超出我们的目标;有的同学说没有达到预期的颠球次数,但是再给我一个课间,我们组可以给你一个奇迹……我总结:练习是必要的,比赛的结果也只是这一节课、这一次的结果,并不是一个终点,就算这次失败了,一定有其他途径可以给我们创造奇迹,重要的是我愿意努力,愿意放手一搏!下课后,我看学生们都走散了,走到小朵身边,与她进行了简短的交谈,肯定了她努力去尝试调整和改变,让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有信心面对以后遇到的问题。
  在临近中考前两周,我们组织了“学长加油站”书签制作活动,让初一的学生亲手绘制书签,写上每一位学长的姓名,把祝福送给初三的学子们。在绘制书签时,我引导绘制小朵书签的学生:“这个学姐学习很好哦,但是,很多学习好的同学都会担心自己考不好,你觉得可以写一些什么来给她们加油呢?”在送给初三学子书签前,我找出自己比较了解的学生的书签,在上面补充了一些鼓励他们的文字。小朵至中考前都没有来访过,最终的中考成绩也算理想。
  六、总结和反思
  本案例中来访者想要改变的愿望强烈,接受能力强,能够理解到心理教师的意思,愿意在认知上做出调整。对于这样的个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让来访者改变负性核心观念,减弱并逐步打消轻生的念头,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增强其适应力和应对能力,是有显著效果的。
  学生在转介后,依然会存在心理危机,需要学校和心理教师对出现的各种个性化需求灵活应对。本案成绩的掉落和考试的压力使得小朵抑郁发作,“无能感”诱发小朵轻生的念头,出现这种心理危机需要迅速制定方案去应对。
  首先,在辅导过程中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抑郁状态,询问复诊情况,与来访者共同协商,让来访者接受复诊并告知其班主任和监护人。
  其次,在辅导后,分析总结来访者抑郁发作的可能性原因,为来访者搭建防护系统,支持并鼓励来访者在自我感觉不良时进行求助,让班级—学校—家庭关于来访者的信息能够及时畅通无阻地传递,将详细的建议给到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宿舍管理员等。此外,对自杀风险较高的学生还需要24小时的陪护。
  最后,对于转介后的学生,至少一周随访一次,需要了解来访者的睡眠、情绪、人际关系、学习状态等。在班级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中,寻找契机给予来访者支持与鼓励,催化来访者的自我恢复。
  参考文献
  [1]杨琳琼.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被转介之后[J].大众心理学,2018(2):10-11.
  [2]胡海燕.一例抑郁症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案例[J].网友世界,2014(11):219-220.
  [3]许若兰,郭朝辉.认知行为疗法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0-11.
  [4]张定必,张灵聪.贝克认知行为疗法在校园中的运用前景[J].甘肃科技纵横,2012,41(6):162-164.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良都中学,中山,528437)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良好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数学课堂活动空间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设氛围;创造机会;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任何一种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是“首当其冲”。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已将“关注知识结果”转为“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已将“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同时,在《标准》中还
〔摘要〕昊(化名)是一名爱好文学和电影的高二男生,也是一名青少年习惯性自伤患者。在一次晚自习中,被值班老師发现有割伤和写遗书的过激行为,经过学校、家长的多方配合以及心理教师五个阶段共八次的面谈及辅导,危机事件得到及时处理。本案例启迪我们,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学会及时并多方联动处理问题;明确心理教师个人职责;寻找问题的核心因素;注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关键词〕自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所以说,这种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水底天”的教学效果。作为提问的一种方式,“曲问”在课堂上是一种曲径,但抓好了往
在历次发行的《语文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内容往往提出这样的要求:“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而学生往往由于学习的紧张,课外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在考场上有“江郎才尽”的感觉。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优美的文章往往需要鲜活的材料来充实,材料的质量往往决定作文的质量。如何选材,成了做好文章的关键。在作文选材上,实际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贴近生活
〔关键词〕西藏班学生;学习适应;个案辅导  一、一般资料  学生基本资料:卓玛(化名),女,内地西藏班高一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重大疾病史。  家庭背景资料:初中以前在西藏读书,家里有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弟弟读初二,妹妹读小学五年级。家庭关系和睦。  学生自述:自己能来这所学校读书,爸爸妈妈很开心,自己刚来时也很开心,毕竟不是每个西藏的孩子都有机会来内地读书。但经过半个多学
外企“人才收割机”加剧我国高科技精英流失    金秋又至,各大企业已纷纷进入高校,提前开始“抢人行动”。一些企业招聘部门的人员明显感到,中国企业的人才竞争对手不仅是跨国企业的中国分公司,更强大的压力则来自于美国的另一波“抢人行动”。  据最近一份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显示,中国名校高才生赴美情节愈演愈烈,清华、北大也被美国媒体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中国科协2008年5月发布的科
我家乡有个传统,爷爷奶奶疼长孙,爸爸妈妈爱满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是这么一种风气。我家本来有兄弟姐妹七人,夭折了一个大姐、一个四哥。活下来的五个兄弟姐妹当中,我排行老四,肯定是最被大人忽略的。现在被我们叫做大姐的其实是二姐。  那时候大人也没能力精心照顾每一个小孩儿,我们都像野草一样长大。突然听说哪家小孩儿在水塘里淹死了,或是爬树摔死了,全村人都跑去看看热闹,说些毫无意义的安慰话。没谁真的当心
〔摘要〕不少离异家庭中的学生内心很脆弱、敏感。因此,学生遇到心理危机需要干预时,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支持、接纳,提供释放情绪的机会,如果可行的话,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努力采用积极应对的方法调动学生内在和外在的有效资源,协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危机。  〔关键词〕离异家庭;亲子关系;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42-03
〔编者按〕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预防和疗愈心理健康问题,防止问题恶化、演变成危機,是该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理解青少年的问题,掌握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化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本刊将从2021年1月起开设“陶博士读心法”专栏,作者为苏州大学心理中心陶新华博士,他有着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实践经验。在本专栏中,他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来分
〔关键词〕职高生;交往自信心;阳性强化法  一、个案资料  (一)个案自然状况  吴某,男,16周岁,农村职业高中一年级机械专业新生,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性格胆小、内向、自卑。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说话。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自我评价很低,认为自己能力差做什么都不行。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