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性评价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

来源 :教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作为国际基础科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理论与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形成性评价理论脱胎被明确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学界以及中小学教师的关注。英国伦敦大学布莱克(Paul Black)等人认为,
其他文献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接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的一种倾向。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心理饱和”现象在我们学校教育的情境中无处不在,处处都有。但是这种心理现象,由于司空见惯,常常不能为教育者认知,对它的负面影响和效应知之甚少,或者常常是无知。这也是我们在改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中一个为人们忽视的负面因素。所以,笔者认为,在进行新课改条件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应该着力研究这个问题。因为这对实
应试教育的氛围催生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月考”就是其中一大法宝。面对月考,众说纷纭,持怀疑者有之,持反对者有之,持赞成者有之。然而面对月考,笔者却百感交集,“月考当休矣”、“月考当推崇”的两种观点目前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一直在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着。    一、 “月考”让人欢喜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持这种观点的人大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他们普遍认为,学校采取中考与高考日常化
分析了城市交通环境的特点,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存在的困难,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此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模型进行研究,得出且验证了最优评判结果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大部分行业都开始走向信息化发展,我国电网也是如此,通过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使电网朝智能电网方向发展的更好,所谓智能电网就是
笔者在使用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Ⅰ)2007年3月第3版,第2次印刷的教材的中,发现两点疑问。  第一,第9页图1-7如下。    笔者认为其中分液漏斗中的水溶液占容器部分太多,已经超过了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一。这种错误所导致实验的不良结果是两组液体不易混匀,萃取效率低。对比图1-8中液体占分液漏斗的体积,可知确实有误。  第二,第14页在介绍气体摩尔体积时出现的公式为Vm =V/n。  笔者认为这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证教学统一性和完整性、促进校本教研、设计和执行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科研计划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教研组的显性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研组隐性功能的凸显将越来越重要。教研组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它是指由教研组活动所产生的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尚未显性化的但却发挥着特殊作用机制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