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的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意蕴丰富,可谓是字字珠玑。中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这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褒贬是非的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诗歌;鉴赏;中考;复习;类型;意向;情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52-2
一、明确考点,找准方法
“诗言志”,每首诗歌都蕴含着作者的“志”,所谓“志”,即“作者的情感、思想、心境、人生态度或阐发某一感悟、哲理、政治理想等。”我们在鉴赏诗歌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运用各类诗歌鉴赏的方法去品味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志”。如2015年淮安市中考题的诗歌鉴赏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其中第五题考查的诗歌中的“炼字”,就是抓住诗歌的字眼、词眼、诗眼对诗歌进行赏析。第六题则是考查关键语句提炼作者情感,即品悟作者情志的能力。《淮安市中考复习指南中》也对中考诗歌的考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备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诗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文体。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是诗歌表情达意最重要的手段。抓住意象和意境是欣赏诗歌的关键。诗歌欣赏应该从语言入手,循着“言——象——境——意(情、志)”的路线进行。”“人们根据意象、意境以及表达情志的不同,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将诗歌分为许多类型,了解这些类型及各类诗歌的表现技巧,才能比较准确地欣赏诗歌。”
但是,我们知道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辨类型、抓意象,品风格、读注释,找“题眼”“诗眼”“词眼”,抓关键语句等。这其中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因篇幅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现选择其中的“辨类型、抓意象”来谈一谈,在中考复习中如何结合这两种方法来品悟作者的“情志”。(以苏教版教材中的诗歌为例)
二、辨类型,抓意象
(一)诗歌类型与情志
1.山水田园诗:表达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厌恶官场黑暗等。
2.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战士们戍守边关的军旅生活。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或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等。
3.咏史怀古诗:怀古伤今伤己;借古讽今;忧国伤时(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未酬等)。
4.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别离的思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5.写景抒情诗: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或感时伤世之叹、孤独落寞之感;表达思乡怀人,离愁别绪;也表达热爱自然、热爱春光的美好情怀。
6.咏物抒怀诗:多用以表达人的品行志节等。
……
(二)诗歌意象与情志
所谓意象,即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特定“意象”表达特定的内涵:如人们常借月亮来表达“思乡、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幽静、美好”等情感,常借杨柳表达“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等情感。
结合中考的答题要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一)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
山水田园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空山、清泉、溪水、竹林、竹篱、古寺、茅屋、柴门、桑麻、炊烟、菊花、暮钟、酒、蛙、鸡犬、蓑衣、黄鹂等。它们一般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悠闲安逸的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隐士的生活,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表达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厌恶官场黑暗等。
举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陶渊明的《饮酒》,表现他归隐后心境恬静,不与权贵交往,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通过描写明月、鹊、清风、鸣蝉、稻香等意象,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二)边塞诗中的意象
边塞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大漠、孤烟、黄沙、长河、燕山、玉门关、楼兰、羌笛、鼓角、吴钩、金柝、剑、《折杨柳》等。一般描写边塞风光和战士们戍守边关的军旅生活。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或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等。
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的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长河落日”的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李白的《塞下曲》:天山、雪、金鼓、剑、折杨柳等意象强调了边塞的艰难,也突出边塞将士们生活的单调。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表现自己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三)咏史怀古诗中的意象
咏史怀古诗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长城、峰峦、山河、柳营、潼关、古地、吴钩、秦汉、咸阳、长安、金陵、赤壁、乌衣巷等。多表达怀古伤今伤己;借古讽今;忧国伤时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未酬等。
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杜牧的《赤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写峰峦、波涛、山河、潼关、秦汉、宫阙等意象,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表现了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表达了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四)送别诗中的意象
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杨柳、杨花或柳絮、春草、潭水、江水、孤帆、骑马、飞雪、长亭、古道、登楼、远望等。多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别离的思念、情深意长的勉励等。
举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借登楼把酒,远望长空,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借助塞外风雪和雪上的马蹄印,营造了一种旷远、忧伤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因友人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无限惆怅之情。
(五)写景抒情诗中的意象
写景抒情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月、霜、鸿雁、鹧鸪、梧桐、落花、流水、老树、夕阳、东风、西风、杜鹃(子规)、燕子、丝、云、风雨等。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或感时伤世之叹、孤独落寞之感;表达思乡怀人,离愁别绪;也表达热爱自然、热爱春光的美好情怀。
举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悲痛。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借助对水面、云脚、黄莺、新燕等意象的描写,生动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早春西湖美景的赞美。
(六)咏物抒怀诗中的意象
咏物抒怀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松、竹、梅、菊、兰、荷、莲、蝉等。多用以表达人的品行志节(如坚挺、刚直、傲岸、坚韧、隐逸、脱俗、高洁、不同流合污等)。或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抒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感伤。
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借以来表达自己坚韧、高洁的意志品质。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虞世南的《蝉》,诗人借助蝉的意象,来表达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
以上是笔者在中考复习中,单就诗歌鉴赏题型其中的一节复习课的随想。正是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所以从务实和可操作的角度,结合淮安市中考的考查要求,我把本文的方法训练放在了“辨类型”和“抓意象”上,这只是中考诗歌鉴赏的众多方法之一。因为是复习课,考虑到学生从小学时就已接触不同类型的诗歌,脑海中应该对诗歌类型生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可以不必对不同类型诗歌的概念做针对的讲解,而是设定在他们对诗歌类型的一个已知前提之下进行训练,在此前提之下,开始对“诗歌类型和情志”的讲解。而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学生可能在认知上稍有难度。但是其实它的概念浅显,容易举一反三,理解便不觉难。所以授课时可以适当设置对“意象”概念理解的一个环节,也为下面的讲解做铺垫。
关键词:诗歌;鉴赏;中考;复习;类型;意向;情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52-2
一、明确考点,找准方法
“诗言志”,每首诗歌都蕴含着作者的“志”,所谓“志”,即“作者的情感、思想、心境、人生态度或阐发某一感悟、哲理、政治理想等。”我们在鉴赏诗歌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运用各类诗歌鉴赏的方法去品味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志”。如2015年淮安市中考题的诗歌鉴赏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其中第五题考查的诗歌中的“炼字”,就是抓住诗歌的字眼、词眼、诗眼对诗歌进行赏析。第六题则是考查关键语句提炼作者情感,即品悟作者情志的能力。《淮安市中考复习指南中》也对中考诗歌的考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备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诗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文体。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是诗歌表情达意最重要的手段。抓住意象和意境是欣赏诗歌的关键。诗歌欣赏应该从语言入手,循着“言——象——境——意(情、志)”的路线进行。”“人们根据意象、意境以及表达情志的不同,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将诗歌分为许多类型,了解这些类型及各类诗歌的表现技巧,才能比较准确地欣赏诗歌。”
但是,我们知道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辨类型、抓意象,品风格、读注释,找“题眼”“诗眼”“词眼”,抓关键语句等。这其中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因篇幅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现选择其中的“辨类型、抓意象”来谈一谈,在中考复习中如何结合这两种方法来品悟作者的“情志”。(以苏教版教材中的诗歌为例)
二、辨类型,抓意象
(一)诗歌类型与情志
1.山水田园诗:表达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厌恶官场黑暗等。
2.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战士们戍守边关的军旅生活。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或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等。
3.咏史怀古诗:怀古伤今伤己;借古讽今;忧国伤时(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未酬等)。
4.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别离的思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5.写景抒情诗: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或感时伤世之叹、孤独落寞之感;表达思乡怀人,离愁别绪;也表达热爱自然、热爱春光的美好情怀。
6.咏物抒怀诗:多用以表达人的品行志节等。
……
(二)诗歌意象与情志
所谓意象,即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特定“意象”表达特定的内涵:如人们常借月亮来表达“思乡、思亲;人生的圆满、缺憾;幽静、美好”等情感,常借杨柳表达“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等情感。
结合中考的答题要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一)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象
山水田园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空山、清泉、溪水、竹林、竹篱、古寺、茅屋、柴门、桑麻、炊烟、菊花、暮钟、酒、蛙、鸡犬、蓑衣、黄鹂等。它们一般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悠闲安逸的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隐士的生活,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表达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厌恶官场黑暗等。
举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陶渊明的《饮酒》,表现他归隐后心境恬静,不与权贵交往,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通过描写明月、鹊、清风、鸣蝉、稻香等意象,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二)边塞诗中的意象
边塞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大漠、孤烟、黄沙、长河、燕山、玉门关、楼兰、羌笛、鼓角、吴钩、金柝、剑、《折杨柳》等。一般描写边塞风光和战士们戍守边关的军旅生活。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或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等。
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的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长河落日”的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李白的《塞下曲》:天山、雪、金鼓、剑、折杨柳等意象强调了边塞的艰难,也突出边塞将士们生活的单调。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表现自己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三)咏史怀古诗中的意象
咏史怀古诗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长城、峰峦、山河、柳营、潼关、古地、吴钩、秦汉、咸阳、长安、金陵、赤壁、乌衣巷等。多表达怀古伤今伤己;借古讽今;忧国伤时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未酬等。
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杜牧的《赤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写峰峦、波涛、山河、潼关、秦汉、宫阙等意象,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表现了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表达了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四)送别诗中的意象
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杨柳、杨花或柳絮、春草、潭水、江水、孤帆、骑马、飞雪、长亭、古道、登楼、远望等。多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别离的思念、情深意长的勉励等。
举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借登楼把酒,远望长空,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借助塞外风雪和雪上的马蹄印,营造了一种旷远、忧伤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因友人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无限惆怅之情。
(五)写景抒情诗中的意象
写景抒情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月、霜、鸿雁、鹧鸪、梧桐、落花、流水、老树、夕阳、东风、西风、杜鹃(子规)、燕子、丝、云、风雨等。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或感时伤世之叹、孤独落寞之感;表达思乡怀人,离愁别绪;也表达热爱自然、热爱春光的美好情怀。
举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悲痛。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借助对水面、云脚、黄莺、新燕等意象的描写,生动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早春西湖美景的赞美。
(六)咏物抒怀诗中的意象
咏物抒怀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松、竹、梅、菊、兰、荷、莲、蝉等。多用以表达人的品行志节(如坚挺、刚直、傲岸、坚韧、隐逸、脱俗、高洁、不同流合污等)。或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抒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感伤。
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借以来表达自己坚韧、高洁的意志品质。
针对训练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虞世南的《蝉》,诗人借助蝉的意象,来表达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
以上是笔者在中考复习中,单就诗歌鉴赏题型其中的一节复习课的随想。正是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所以从务实和可操作的角度,结合淮安市中考的考查要求,我把本文的方法训练放在了“辨类型”和“抓意象”上,这只是中考诗歌鉴赏的众多方法之一。因为是复习课,考虑到学生从小学时就已接触不同类型的诗歌,脑海中应该对诗歌类型生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所以我们可以不必对不同类型诗歌的概念做针对的讲解,而是设定在他们对诗歌类型的一个已知前提之下进行训练,在此前提之下,开始对“诗歌类型和情志”的讲解。而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学生可能在认知上稍有难度。但是其实它的概念浅显,容易举一反三,理解便不觉难。所以授课时可以适当设置对“意象”概念理解的一个环节,也为下面的讲解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