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训基地是旅游类专业开展实操训练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强化旅游类专业实训教学和岗位技能训练,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可促进学生“零距离”上岗。文章结合湖南女子大学的实际,着重探讨了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及其运作模式,并就如何建设好旅游实训基地介绍了一些经验与措施。
[关键词]实训基地 运作模式 建设举措
[作者简介]伏六明(1965- ),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女子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湖南 长沙 410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05年教改课题“构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产学合作教育新模式”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湘教通[2005]280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149-02
旅游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旅游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能“零距离”上岗,即所谓“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就要求学校能针对旅游行业岗位群的要求,建立模拟仿真的专业实训环境,确定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性课程的开设和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机结合。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着重探讨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及其运作模式,并就如何建设好旅游实训基地介绍了一些经验与措施。
一、实训基地的内涵与分类
所谓实训基地,是指针对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仿真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旅游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就其内涵来说,是指学校围绕旅游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的系统技能训练场所;就其外延来说,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大类。
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围绕着旅游行业的实际要求而在校内开设的各种专业实训室。例如模拟导游厅、模拟导游微格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模拟前厅、模拟标准客房、景观景点活动沙盘等,还包括学校自办的相关产业,如旅行社、酒店、酒店管理公司、旅游规划设计院等。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小巧朴实。它是为给予学生一种仿真的感受而开设的。第二,功能齐备。它是为教学实践的需要而开设的,各种相关环节都在这一设施中被考虑进去并被充分地利用起来。第三,仿真训练。它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部分,是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构成,所以它带有更多的“尝试错误”的成分,允许学生在实践中纠正和完善。正因如此,在旅游类各专业的教学中,校内专业实训室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旅游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学校通过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及旅游景区(点)签订协议,由旅游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训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例如,我校与长沙国旅、省青旅、省国旅、长沙世界之窗、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等签订的实训协议,就是双方互惠互利的合同。一方面,学生通过在旅游真实情境中的实习,体验、处理、解决旅游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将旅游理论运用于旅游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旅游企事业单位通过一批素质较高、基础扎实、相对比较稳定的实习生提高经营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旅游企事业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特点有:第一,管理、操作规范,整齐划一。它是旅游部门为经营旅游业而开设的,操作整齐划一,景区、景点风采宜人,酒店气势宏大。实习生一进入旅行社、景区或酒店,就会被规范严格的氛围或被酒店的豪华气派所感染,并自觉地按照其已有的规程工作。第二,设施精良,功能齐全。它是面向顾客、服务大众的,所以设备设施均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置,并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这为实习生成为合格的旅游从业人员做好了准备。第三,实战训练,环环相扣。它是在真实的旅游情境中进行的,是实习生面对游客开展的旅游实践,所以它具有更强烈的真实感、现场感。正因如此,旅游类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就成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并成为学生迅速成长、成熟的保障。
二、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
实训基地既然是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需要在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中给予特别的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列入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的预算中。实训基地的管理也应列入学校各专业实验室的管理系列,涉及校外的实训基地还应加强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
校内实训基地的运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实训基地的筹建。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资金除来自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预算投入外,主要从相关系部的校办产业及其他实训基地的经营收益中再投入,以实现实训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
2.实训基地的使用。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及部分理论课程均可安排在实训基地授课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在满足实训教学的前提下,实训基地应对外经营,更好地服务社会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实训基地的人员配置。根据实训基地的具体情况,设计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并配置相应的人员。如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有见习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服务员等岗位,各岗位人员全部由学生组成,全面负责实训客房、酒吧、茶艺室、模拟旅行社日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并承接酒店、旅行社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类培训,由学校委派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实训基地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4.实训基地的收入分配。实训基地的经营收入可分三部分:一部分用于实训基地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另一部分用于实训教学所必需的费用支出,以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如实训教学所需的材料费用、洗涤费用等;第三部分上缴学校,作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积累,用于新的实训基地建设或现有基地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
建立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实训教学的规范化。为保证实训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实现实训教学的目标,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合适的校外实训基地。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学校的实训基地应该是多样的,至少在旅行社、旅游景区及三星、四星和五星级饭店中各有两三个。为做到对学生高起点、严要求,在选择时要求实训基地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管理严格正规。为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锻炼,实训基地应有较充足且稳定的客源,如旅行社的团量较大,能保证学生一定的跟团学习次数及独立带团的次数。
2.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学校与校外实训基地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学校为企业提供合乎要求的实习生,对实习内容、安排及实训教学的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符合实训教学要求的实习场所,保证在实习期间实行岗位轮换,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及福利条件。双方把实训教学作为一种合作信誉,确保院校的实训教学不因人事、环境条件及其他因素变化而受影响。
3.建立实训教学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双方派出,学校方面主要由专业教研室领导及实训教学指导老师参加,企业方面则由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及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及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构成,在组织形式上给予保证。同时制定相应的实训教学管理条例,以便有章可循,保证实训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4.实训教学的硬件要求。为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实训基地应具有全面、先进的服务设施设备,并有专门的培训教室、语音教学设备、电脑及操作系统等。
5.学校应为实训基地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保证双方的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地进行,学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需要,提供各种管理咨询策划及员工培训、市场调查等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加强双方的理解和沟通,使实训基地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管理和服务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保证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确保实训教学质量。
三、建好实训基地的举措
(一)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好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旅游类专业实践性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我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用以下做法:
1.引进。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引进一批旅游类专业本科或研究生、在旅游企事业单位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并担任过中高层管理职务的人员作为学校的专业教师。
2.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从中青年专业教师中选派几名教师到旅行社或高星级酒店挂职锻炼,一方面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管理学生实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鼓励有才能的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到企业兼职。
3.聘用。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及酒店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中聘请专业兼职教师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本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制订、教学考核评估和教学工作。
(二)采用现代旅游企业运作模式
旅游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旅游企业。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参照现代企业制度,采取现代旅游企业的运行方式。
1.理顺产权关系,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将实训基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如校内实训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学校,经营方面则由相关系部或专业教研室负责。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产权不清将会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向社会开放,实行对外经营。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训基地,都应该向社会开放,实行对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其产业发展的效益。
3.加强知识管理。实训基地集教学、科研和经营于一体,其主要资源是知识。实训基地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而是建立一种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全体员工(教师和实训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4.重视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集中表现。即使是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实行对外经营,强调服务社会,也应该加强品牌建设。这是实训基地获取高附加值的关键所在。
(三)坚持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式既符合旅游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又能反映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为此,学校可通过以下途径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1.发展校办产业。校办产业是学校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校办产业,一方面能满足学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场地、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校办产业的经营管理,可以不断完善基地的实训条件,为学校教学提供资金支持。
2.搞好校企合作。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等。另外,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办专业教育,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和企业的设备条件优势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3.加强科研工作。对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既是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体现和展示旅游类专业学术地位的衡量标准。这种研究既重视理论性、前瞻性、战略性,又强调实际效果。
(四)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
为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我校建立了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制定了一套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及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等教学文件。
目前,我校把旅游类专业职业能力训练分解成三个能力平台、十八类技能,即:基本能力平台,包括导游服务操作技能、旅行社经营管理操作技能、前厅基本操作技能、客房基本操作技能、餐厅基本操作技能、调酒基本操作技能、茶艺基本操作技能、插花基本操作技能、会务基本操作技能;专业能力平台,包括业务组织能力、服务质量管理技能、成本控制能力等;职业能力平台,包括导游服务技能、调酒服务技能、插花服务技能、茶艺服务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前厅客房服务技能。这十八类技能共设计出十四个可实施操作的实训模块,包括礼仪训练、导游服务、餐饮服务基本功训练、中餐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服务、西餐宴会服务、酒水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茶艺服务、调酒服务、插花服务、会议服务等实训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旅游类专业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自由组合各实训模块。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酒店工作环境,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功能布局、服务流程均按星级酒店要求进行,管理上也采用星级酒店的管理模式,前厅、客房、餐厅分别设立经理、主管、领班,要求学生实训时穿工作服、严格考勤等。在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方面,我校在墙上悬挂实训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并设有陈列教师、学生实训及参加各项比赛活动照片、奖品的橱窗。
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系统的学习训练,学生在熟练掌握旅游企业基本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后,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我们最后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毕业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毕业实习除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外,重点锻炼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静.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构想[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胡慧莲.关于高职旅游专业实训环节的几点建议[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3]林东.福建省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任文波.谈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J].机械职业教育,2003(2).
[5]徐峰,张建宏.高职旅游院校实训教学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26).
[关键词]实训基地 运作模式 建设举措
[作者简介]伏六明(1965- ),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女子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湖南 长沙 410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2005年教改课题“构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产学合作教育新模式”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湘教通[2005]280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149-02
旅游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旅游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能“零距离”上岗,即所谓“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就要求学校能针对旅游行业岗位群的要求,建立模拟仿真的专业实训环境,确定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性课程的开设和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机结合。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着重探讨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及其运作模式,并就如何建设好旅游实训基地介绍了一些经验与措施。
一、实训基地的内涵与分类
所谓实训基地,是指针对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仿真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旅游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就其内涵来说,是指学校围绕旅游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的系统技能训练场所;就其外延来说,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大类。
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围绕着旅游行业的实际要求而在校内开设的各种专业实训室。例如模拟导游厅、模拟导游微格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模拟前厅、模拟标准客房、景观景点活动沙盘等,还包括学校自办的相关产业,如旅行社、酒店、酒店管理公司、旅游规划设计院等。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小巧朴实。它是为给予学生一种仿真的感受而开设的。第二,功能齐备。它是为教学实践的需要而开设的,各种相关环节都在这一设施中被考虑进去并被充分地利用起来。第三,仿真训练。它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部分,是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构成,所以它带有更多的“尝试错误”的成分,允许学生在实践中纠正和完善。正因如此,在旅游类各专业的教学中,校内专业实训室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旅游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学校通过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及旅游景区(点)签订协议,由旅游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训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例如,我校与长沙国旅、省青旅、省国旅、长沙世界之窗、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等签订的实训协议,就是双方互惠互利的合同。一方面,学生通过在旅游真实情境中的实习,体验、处理、解决旅游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将旅游理论运用于旅游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旅游企事业单位通过一批素质较高、基础扎实、相对比较稳定的实习生提高经营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旅游企事业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特点有:第一,管理、操作规范,整齐划一。它是旅游部门为经营旅游业而开设的,操作整齐划一,景区、景点风采宜人,酒店气势宏大。实习生一进入旅行社、景区或酒店,就会被规范严格的氛围或被酒店的豪华气派所感染,并自觉地按照其已有的规程工作。第二,设施精良,功能齐全。它是面向顾客、服务大众的,所以设备设施均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置,并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这为实习生成为合格的旅游从业人员做好了准备。第三,实战训练,环环相扣。它是在真实的旅游情境中进行的,是实习生面对游客开展的旅游实践,所以它具有更强烈的真实感、现场感。正因如此,旅游类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就成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并成为学生迅速成长、成熟的保障。
二、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
实训基地既然是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需要在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中给予特别的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列入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的预算中。实训基地的管理也应列入学校各专业实验室的管理系列,涉及校外的实训基地还应加强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
校内实训基地的运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实训基地的筹建。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资金除来自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预算投入外,主要从相关系部的校办产业及其他实训基地的经营收益中再投入,以实现实训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
2.实训基地的使用。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及部分理论课程均可安排在实训基地授课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在满足实训教学的前提下,实训基地应对外经营,更好地服务社会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实训基地的人员配置。根据实训基地的具体情况,设计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并配置相应的人员。如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有见习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服务员等岗位,各岗位人员全部由学生组成,全面负责实训客房、酒吧、茶艺室、模拟旅行社日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并承接酒店、旅行社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类培训,由学校委派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实训基地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4.实训基地的收入分配。实训基地的经营收入可分三部分:一部分用于实训基地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另一部分用于实训教学所必需的费用支出,以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如实训教学所需的材料费用、洗涤费用等;第三部分上缴学校,作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积累,用于新的实训基地建设或现有基地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
建立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实训教学的规范化。为保证实训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实现实训教学的目标,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合适的校外实训基地。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学校的实训基地应该是多样的,至少在旅行社、旅游景区及三星、四星和五星级饭店中各有两三个。为做到对学生高起点、严要求,在选择时要求实训基地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管理严格正规。为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锻炼,实训基地应有较充足且稳定的客源,如旅行社的团量较大,能保证学生一定的跟团学习次数及独立带团的次数。
2.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学校与校外实训基地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学校为企业提供合乎要求的实习生,对实习内容、安排及实训教学的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符合实训教学要求的实习场所,保证在实习期间实行岗位轮换,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及福利条件。双方把实训教学作为一种合作信誉,确保院校的实训教学不因人事、环境条件及其他因素变化而受影响。
3.建立实训教学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双方派出,学校方面主要由专业教研室领导及实训教学指导老师参加,企业方面则由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及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及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构成,在组织形式上给予保证。同时制定相应的实训教学管理条例,以便有章可循,保证实训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4.实训教学的硬件要求。为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实训基地应具有全面、先进的服务设施设备,并有专门的培训教室、语音教学设备、电脑及操作系统等。
5.学校应为实训基地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保证双方的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地进行,学校应根据实训基地的需要,提供各种管理咨询策划及员工培训、市场调查等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加强双方的理解和沟通,使实训基地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管理和服务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保证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确保实训教学质量。
三、建好实训基地的举措
(一)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好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旅游类专业实践性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我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用以下做法:
1.引进。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引进一批旅游类专业本科或研究生、在旅游企事业单位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并担任过中高层管理职务的人员作为学校的专业教师。
2.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从中青年专业教师中选派几名教师到旅行社或高星级酒店挂职锻炼,一方面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管理学生实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鼓励有才能的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到企业兼职。
3.聘用。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及酒店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中聘请专业兼职教师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本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制订、教学考核评估和教学工作。
(二)采用现代旅游企业运作模式
旅游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旅游企业。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参照现代企业制度,采取现代旅游企业的运行方式。
1.理顺产权关系,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将实训基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如校内实训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学校,经营方面则由相关系部或专业教研室负责。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产权不清将会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向社会开放,实行对外经营。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训基地,都应该向社会开放,实行对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其产业发展的效益。
3.加强知识管理。实训基地集教学、科研和经营于一体,其主要资源是知识。实训基地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而是建立一种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全体员工(教师和实训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4.重视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集中表现。即使是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实行对外经营,强调服务社会,也应该加强品牌建设。这是实训基地获取高附加值的关键所在。
(三)坚持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式既符合旅游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又能反映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为此,学校可通过以下途径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1.发展校办产业。校办产业是学校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校办产业,一方面能满足学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场地、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校办产业的经营管理,可以不断完善基地的实训条件,为学校教学提供资金支持。
2.搞好校企合作。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等。另外,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办专业教育,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和企业的设备条件优势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3.加强科研工作。对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既是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体现和展示旅游类专业学术地位的衡量标准。这种研究既重视理论性、前瞻性、战略性,又强调实际效果。
(四)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
为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我校建立了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制定了一套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及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等教学文件。
目前,我校把旅游类专业职业能力训练分解成三个能力平台、十八类技能,即:基本能力平台,包括导游服务操作技能、旅行社经营管理操作技能、前厅基本操作技能、客房基本操作技能、餐厅基本操作技能、调酒基本操作技能、茶艺基本操作技能、插花基本操作技能、会务基本操作技能;专业能力平台,包括业务组织能力、服务质量管理技能、成本控制能力等;职业能力平台,包括导游服务技能、调酒服务技能、插花服务技能、茶艺服务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前厅客房服务技能。这十八类技能共设计出十四个可实施操作的实训模块,包括礼仪训练、导游服务、餐饮服务基本功训练、中餐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服务、西餐宴会服务、酒水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茶艺服务、调酒服务、插花服务、会议服务等实训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旅游类专业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自由组合各实训模块。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酒店工作环境,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功能布局、服务流程均按星级酒店要求进行,管理上也采用星级酒店的管理模式,前厅、客房、餐厅分别设立经理、主管、领班,要求学生实训时穿工作服、严格考勤等。在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方面,我校在墙上悬挂实训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并设有陈列教师、学生实训及参加各项比赛活动照片、奖品的橱窗。
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系统的学习训练,学生在熟练掌握旅游企业基本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后,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我们最后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毕业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毕业实习除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外,重点锻炼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静.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构想[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胡慧莲.关于高职旅游专业实训环节的几点建议[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3]林东.福建省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任文波.谈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J].机械职业教育,2003(2).
[5]徐峰,张建宏.高职旅游院校实训教学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