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唐朝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这就是情境一词的最初起源。现代情境教学是李吉林女士在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基础上而首创的,后来逐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多少年来,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种种限制,情境教学法一直处于低层次化发展的状态。自素质教育提出和新课标施行以来,情境教学法又逐渐兴起,尤其是随着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赋予了课堂情境教学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越发崭新的面貌。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作者历经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即历史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情境教学法 应用性实践 解读与探析
所谓历史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学校教育中,根据教学理论、学科特征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并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种教法手段,有效创设特定情境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形式。实践表明: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和实践,在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关系、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发挥引人入胜、事半功倍的促进功用。情境教学法具有“形真”、“情深”、“意远”和“理寓其中”的本质属性,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可以起到优势独特的教书育人功能。如何把情境法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发展性课题。本文试简要阐述。
一、简析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和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情境法的运用除了教学语言外,既有图片、实物、模型等传统型教具,又有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辅助教学手段。无论运用哪一种或者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都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一是教育性原则。教学情境本质上是一种“助推器”,而历史情境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功能性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历史知识与基本技能,促进其多方面发展。二是适当性原则。一般说来,对低年级学生以设计“激趣助兴式”情境为主;较高年级学生,则可创设对学习思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另外,对于生长在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创设情境时要有所区别。三是真实性原则。这是情境教学的生命之所在,教师应努力做到“还原历史、展示真相”,切不可“画虎不成反类犬”,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四是简约性原则。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率、时间合理性、师生接受力、投入产出比等综合因素,这是有效性教学情境的重要标准。运用有效情境教学,能够以“情”感染学生,以“趣”吸引学生,以“美”陶冶学生,以“智”开发学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历史课程及教师的魅力形象。
二、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1.创设兴趣性情境,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即使再丰富的历史内容,再生动的历史场景,再丰满的历史人物,由于其久远性和过去式的特点,且教材描述都是简短而粗线条式的,加上初中生缺乏一定的“隔空穿越”能力,因而对他们来说,一般表现为即兴学习和浅尝辄止,难以保持热烈而持久的情趣。对此,我们可充分利用成语典故、诗词歌联等历史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在教学“楚汉战争”内容时,可结合《史记》组成“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垓下之围”等历史故事片段。在教学1946年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伪宪法时,可利用对联“爱和平有罪,要民主有罪,争自由有罪,见他妈鬼,那狗屁宪法!打内战可以,卖国家可以,杀青年可以,滚你娘蛋!”讲解,如此自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移则大进。”学生只有勤于提问、善于质疑,才能养成勤学好思的习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善于通过问题情境“设疑打伏”,逐步诱发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欲望,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素养奠基铺路。如链接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有的教师提问:“21世纪以后的丝绸之路会是什么样子?”达到了“一石激浪”、“引发跃如”的效果。再如,结合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學中日甲午战争或抗日战争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与之相关的历史影视中精彩动人的历史故事片段,在作用学生视听感官和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适时提问:“如今中国为什么能够敢于与日本(包括美国)争夺钓鱼岛主权?你对最终结果有什么预料?”让学生在对比之中善于思考,并接受古今历史的双重教育。
3.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热衷自主学习。实践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活动情境是突出主体学习地位和体现自主学习的最直接、最活跃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热衷自主学习的“兴奋剂”和“膨化机”。如在教学宋代社会风貌内容时,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王老板”、“李老板”和“店小二”的角色,在“临安客栈”场景中演绎宋代人衣食住行乐的历史风貌,课堂氛围此起彼伏、津津乐道,一派生动活泼的动人情景,传动性和感染力非常强。再如,学习郑和下西洋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其远航路线和交往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各自提出两三个问题,然后提交给全班同学进行有奖抢答。为了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并能答对别人的有奖问题,学生们乐于被“驱使”,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认真思考并设计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显现了自主学习的高涨热情。
以上是笔者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初步实践与体会。当然,情境教学的途径和形式绝不止于以上所说,还有非常广阔的潜在市场和运用前景。我们有理由坚信,只要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形成更加丰富、更加成熟的情境教学模式,为历史课程增添光彩魅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情境教学法 应用性实践 解读与探析
所谓历史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学校教育中,根据教学理论、学科特征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并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种教法手段,有效创设特定情境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形式。实践表明: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和实践,在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关系、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发挥引人入胜、事半功倍的促进功用。情境教学法具有“形真”、“情深”、“意远”和“理寓其中”的本质属性,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可以起到优势独特的教书育人功能。如何把情境法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发展性课题。本文试简要阐述。
一、简析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和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情境法的运用除了教学语言外,既有图片、实物、模型等传统型教具,又有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辅助教学手段。无论运用哪一种或者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都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一是教育性原则。教学情境本质上是一种“助推器”,而历史情境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功能性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历史知识与基本技能,促进其多方面发展。二是适当性原则。一般说来,对低年级学生以设计“激趣助兴式”情境为主;较高年级学生,则可创设对学习思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另外,对于生长在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创设情境时要有所区别。三是真实性原则。这是情境教学的生命之所在,教师应努力做到“还原历史、展示真相”,切不可“画虎不成反类犬”,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四是简约性原则。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率、时间合理性、师生接受力、投入产出比等综合因素,这是有效性教学情境的重要标准。运用有效情境教学,能够以“情”感染学生,以“趣”吸引学生,以“美”陶冶学生,以“智”开发学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历史课程及教师的魅力形象。
二、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1.创设兴趣性情境,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即使再丰富的历史内容,再生动的历史场景,再丰满的历史人物,由于其久远性和过去式的特点,且教材描述都是简短而粗线条式的,加上初中生缺乏一定的“隔空穿越”能力,因而对他们来说,一般表现为即兴学习和浅尝辄止,难以保持热烈而持久的情趣。对此,我们可充分利用成语典故、诗词歌联等历史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在教学“楚汉战争”内容时,可结合《史记》组成“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垓下之围”等历史故事片段。在教学1946年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伪宪法时,可利用对联“爱和平有罪,要民主有罪,争自由有罪,见他妈鬼,那狗屁宪法!打内战可以,卖国家可以,杀青年可以,滚你娘蛋!”讲解,如此自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移则大进。”学生只有勤于提问、善于质疑,才能养成勤学好思的习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善于通过问题情境“设疑打伏”,逐步诱发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欲望,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素养奠基铺路。如链接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有的教师提问:“21世纪以后的丝绸之路会是什么样子?”达到了“一石激浪”、“引发跃如”的效果。再如,结合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學中日甲午战争或抗日战争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与之相关的历史影视中精彩动人的历史故事片段,在作用学生视听感官和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适时提问:“如今中国为什么能够敢于与日本(包括美国)争夺钓鱼岛主权?你对最终结果有什么预料?”让学生在对比之中善于思考,并接受古今历史的双重教育。
3.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热衷自主学习。实践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活动情境是突出主体学习地位和体现自主学习的最直接、最活跃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热衷自主学习的“兴奋剂”和“膨化机”。如在教学宋代社会风貌内容时,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王老板”、“李老板”和“店小二”的角色,在“临安客栈”场景中演绎宋代人衣食住行乐的历史风貌,课堂氛围此起彼伏、津津乐道,一派生动活泼的动人情景,传动性和感染力非常强。再如,学习郑和下西洋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其远航路线和交往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各自提出两三个问题,然后提交给全班同学进行有奖抢答。为了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并能答对别人的有奖问题,学生们乐于被“驱使”,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认真思考并设计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显现了自主学习的高涨热情。
以上是笔者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初步实践与体会。当然,情境教学的途径和形式绝不止于以上所说,还有非常广阔的潜在市场和运用前景。我们有理由坚信,只要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形成更加丰富、更加成熟的情境教学模式,为历史课程增添光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