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提出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挑战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在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让问题情境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纽带。
  [关键词]历史 问题 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0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能力和方法。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提出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挑战意义的问题,让问题情境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纽带。
  一、突出“问题情境”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思维开启的关键,是知识的入门。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因而,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探索之热情。教学中新颖的问题情境,能迅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历史问题的活动。例如在学习“我们最早的人类”时就可创设问题情境——西方上帝创造人的故事和古代中国的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故事。
  二、赋予问题情境的启发性,启迪学生思维
  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是在不断的排疑解难中形成的。学生如果善于质疑,就能很好地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理解、判定等学习活动,从而启迪学习思维。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如我们可以在学习重点方面创设有难度阶梯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可以在新旧知识的关键处巧妙创设连接点,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迁移;还可以在难点处精选感性材料,指导学生探索,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紧张活跃的愤悱状态。如学习“三国鼎立”时,笔者展示《三国演义》相关图片资料并设疑:(1)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谁干的?“天子”指的又是谁?(2)“诸葛亮借东风”在赤壁之战中起了什么作用?(3)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联合抗战所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它说明了什么?(4)有人说曹操是奸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时答案基本能达到一致;后两个问题则是百家争鸣,由小声讨论到大声争论再到激烈的辩论,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场面热烈有序,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注重问题情境的科学性,拓展学生能力
  教师在提问前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迁移,同时还要明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如此创设问题才能难易适中,切合中学生的知识心理需求。笔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自己先深刻领会教材的主干知识结构,挖掘新知切入点,准确把握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盲点,对重点问题的情境设计做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步步深入。如学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时,探究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作用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难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梯度式问题:(1)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2)没有电灯之前,人类都采用哪些方法照明?(3)爱迪生发明电灯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響?联系实际说说科技进步在人类进程中的作用。(4)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能为科技发展做些什么?通过层层推理,步步释疑,学生既理解了重点内容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突破了难点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化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四、体现问题情境的针对性,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人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每位学生都渴望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成功作为学生学习的巨大驱动力,会使学生生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情绪。如果教师只是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会使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受影响。因此,在设计问题时,笔者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使课堂提问因学生的差异而不同。如要求学生回答简单的史实再现,理解基本的史实应用,分析史料与所学史实的关联,评价重大史实和重要人物等,从基础到能力,从理解到应用,从情感到认识,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每位学生都有积极思维、踊跃表现的机会。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创设简单的情境问题让其尝试,若回答正确要及时表扬,若回答不正确则要补充修正,鼓励他们有继续参与的能力,有坚持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精心创设具有吸引力与挑战意义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并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历史的学习活动中。
  [ 参 考 文 献 ]
  [1]欧艳珍,彭剑钊.“问题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历史教学,1996(12).
  [2]钟启泉,崔允过,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梁励.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直流传动系统主回路电流的测量方法.该系统的控制回路由MCS-96系列单片微机软、硬件结合来实现,本文着重分析阐述了实现主回路电流检测所需的微机硬件电路和软件程
对森林培育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说明科研选题、文献综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要改进教学方法,挖掘学科内涵,突出其学科魅力;要發挥育人功能,彰显人文关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思品提升能力人文素养人文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7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
研究了用涂钯全热解石墨管原子吸收测定柑桔中的硼.结果表明,用涂钯石墨管测硼,比用没有涂层的热解管有更高的分析灵敏度.若再使用1 mg/mL氯化钙、2.5 mg/mL抗坏血酸和2 mg/m
[摘要]概念教学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重大课题。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高中生物的一大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灵活应用知识迁移原理中的正迁移理论,正确转化学生的前概念是当前概念教学的一大趋势。基于此,对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提出促进学生前概念正迁移的教学策略。[关键词]概念教学知识迁移前概念正迁移[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