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有效开展动手操作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可以增进学生理论理解,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就如何在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理论式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已不能满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需求。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运用动手操作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理解,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此来为学生今后数学乃至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如何在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热情
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起到良好的动手操作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圆”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播放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一些包含圆的物体,如汽车的车轮、各种球体、圆形的镜子、杯子的底面等等,使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从中找出其中包含的圆形,并自主总结圆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互相探讨,会初步总结出圆的特点,如“圆是由一条光滑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位于直径所在的直线”。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一些圆形和类似圆性的纸片,使学生根据自己总结出圆形的特点,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等方式,判別出哪些是圆形、哪些不是圆形。学生在判定完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判定存在的问题,对圆形的特点、定义再进行进一步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圆形的特点及判定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圆形特点的理解,而这对于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二、以问题为驱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加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举措,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对“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不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讲解,而是为学生分发一些三角形的硬纸片,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探讨的方式,探讨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路的启发,而不要直接代替学生思考,例如学生如果一直没有探究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补一补等形式对三角形进行转化,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像,然后再进行计算。在教师的思路引导下,学生很快会得出解题思路,一些学生提出“可以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构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而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三角形的面积。”还有一些学生提出“可以通过剪一剪的方式,将三角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拼接在一起组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接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另外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在三角形纸板上画1×1厘米的小格子,然后通过数格子数量就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引导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活性,调动学生探究兴趣,而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及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三、采用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性
在小学动手操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以此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生不自觉的加入到动手操作教学当中,在动手操作教学中收获乐趣、收获知识、提升兴趣。例如,在对“因数和倍数”这一课题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报数游戏,使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赛,每个学习小组每次安排一人参赛,其他未参赛的学生担任智囊团,为参赛学生提供智力支持。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会迅速出示两个数,如“36,4”使学生评定这两个数是否构成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如果构成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还要说明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当一个小组答题时,其他小组则停止答题,如果该小组答题正确则加一分,如果该小组答题错误则扣一分,其他小组继续答题。答题比赛最好多进行几轮,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答题比赛当中。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增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增进学生对因数、倍数相关知识的了解,锻炼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结语
综上所述,动手操作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增进学生理论知识理论、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动手操作教学加强重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问题驱动、游戏教学法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教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马立意.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科技资讯,2020(09):183+185.
[2]刘甜甜,刘爱.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7):67-69.
[3]赖招涛,陈碧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与实践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9(23):23-24.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理论式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已不能满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需求。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运用动手操作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理解,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此来为学生今后数学乃至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如何在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热情
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起到良好的动手操作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圆”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播放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一些包含圆的物体,如汽车的车轮、各种球体、圆形的镜子、杯子的底面等等,使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从中找出其中包含的圆形,并自主总结圆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互相探讨,会初步总结出圆的特点,如“圆是由一条光滑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位于直径所在的直线”。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分发一些圆形和类似圆性的纸片,使学生根据自己总结出圆形的特点,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等方式,判別出哪些是圆形、哪些不是圆形。学生在判定完毕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判定存在的问题,对圆形的特点、定义再进行进一步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圆形的特点及判定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圆形特点的理解,而这对于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二、以问题为驱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加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举措,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对“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不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讲解,而是为学生分发一些三角形的硬纸片,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探讨的方式,探讨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路的启发,而不要直接代替学生思考,例如学生如果一直没有探究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补一补等形式对三角形进行转化,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像,然后再进行计算。在教师的思路引导下,学生很快会得出解题思路,一些学生提出“可以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构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而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三角形的面积。”还有一些学生提出“可以通过剪一剪的方式,将三角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拼接在一起组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接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另外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在三角形纸板上画1×1厘米的小格子,然后通过数格子数量就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通过这种以问题为引导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活性,调动学生探究兴趣,而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及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三、采用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性
在小学动手操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以此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生不自觉的加入到动手操作教学当中,在动手操作教学中收获乐趣、收获知识、提升兴趣。例如,在对“因数和倍数”这一课题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报数游戏,使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赛,每个学习小组每次安排一人参赛,其他未参赛的学生担任智囊团,为参赛学生提供智力支持。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会迅速出示两个数,如“36,4”使学生评定这两个数是否构成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如果构成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还要说明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当一个小组答题时,其他小组则停止答题,如果该小组答题正确则加一分,如果该小组答题错误则扣一分,其他小组继续答题。答题比赛最好多进行几轮,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答题比赛当中。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增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增进学生对因数、倍数相关知识的了解,锻炼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结语
综上所述,动手操作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增进学生理论知识理论、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动手操作教学加强重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问题驱动、游戏教学法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教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马立意.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科技资讯,2020(09):183+185.
[2]刘甜甜,刘爱.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7):67-69.
[3]赖招涛,陈碧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与实践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9(2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