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毕业设计的作用在不同等级学校,对不同培养目标及不同专业的学生意义不同,文中就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模式方面,提出了现状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创新
一、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五年的学习总结,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一次检验,同时也是学生今后进入设计实践行业的衔接阶段,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课程的设置策略与教学方法的探讨无疑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但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进行的情况却是相当令人不满意的。学生一则为了就业不得不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实践上,二则抱着学校课程再没有多少新鲜东西可学,不如到设计公司去学的态度,对设计课题缺乏研究,对自身缺乏更高的追求,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不尽如人意。
另外,设计课程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建筑学的设计课程设置一直沿用“类型设计”的教学方法,即在大学五年的设计课程中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类型的设计,通过由简入繁的教学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与领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到了毕业设计阶段,整个教学的思路依然是这种方法的延续,只是课题本身更加复杂,比如面积控制在30000 m2~50000 m2之间的大中型建筑设计,面积在100000 m2左右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等设计题目采用得较多。
这种教学体系带来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题目的设置较多地强调了设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题目的设置普遍面积较大,而学生到设计公司后能够独立进行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中、小型建筑或景观或室内的方案设计。由于自身实践知识的薄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忙于应付复杂题目中各种场地、功能、设计的意义探索等之间矛盾,而对空间、造型、尺度比例、细部与构造等问题推敲不足,这就使毕业设计的题目设置与他们接下来的工作实践产生了一定的脱节。二是教学的主要切入点依然是以平面上的大体功能组织为主,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做平面设计时,只要完成粗线条的功能布置与流线安排即万事大吉,而对每一具体空间细致入微的设计与安排却缺乏深入推敲,结果是在毕业设计中,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三是教学方法上对设计逻辑的强调不足,使得学生在设计手法上过度注重即兴发挥与灵感突现,盲目摹仿明星设计师的作品,生搬硬套各类作品的设计手法与造型,缺乏基于场地与环境的严肃思考,缺乏对于形式深层的分析与组织,这是与当下总体设计行业肤浅而浮躁的设计风气分不开的。
由以上各种问题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成果在深度方向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实际上,毕业设计在深度方向上的要求与低年级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与他们接下来的实际工作一对比,毕业设计显得苍白而没有深度。
常见的现象是平面只有大的关系的组织,缺乏对细部空间的组织与推敲。在形式的组织上,一方面缺乏与平面对应的统一设计逻辑,另一方面缺乏对于影响设计极为关键的细部推敲与设计,更有同学的设计连平、立、剖面都对不起来。这种现象造成学生还未进入设计行业就培养了一种粗制滥造的习惯,不利于他们今后在设计实践上的发展,也不符合现代设计理念。
二、分析与思考
毕业生在进入设计行业之后,接触的设计类型并没有学校课程涉及得这么广,即使有那么一两个难度较高的大型设计,设计人员完全可以运用自学的能力通过学习设计资料集、相关书籍及考察真实项目而圆满地完成设计。这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即只要拥有适度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情况下综合体的功能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解决,单纯强调复杂的功能设计不仅令毕业设计题目与以前的课程设计思路产生雷同,同时也因为缺乏挑战性而大大削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中一方面题目应该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学校教育应有的理念。培养一种严谨的设计态度,深化设计的深度或许是一种较为有效而又现实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作品在工作态度与设计理念上也存在问题。从许多好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形式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整个设计从平面到立面都是一个有逻辑的理性系统,绝对不是 随心所欲的。所有设计从平面、空间到形式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深入的体系,这一点与学生在做设计时随意抄袭某作品片段的做法是大为不同的。如何在学生的设计中培养他们形成严肃思考的习惯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毕业生就业后的大量实际工程需要的恰恰是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深入的设计能力,而上述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的问题妨碍他们毕业后做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如果在毕业设计阶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各类知识“捏”一下,即在低年级放开他们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再强调一下丰富的想象力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结合,这对于学生一生的学习与工作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三、实践
1.在题目的选择上,一律采用真实的题目、真实的地形。真实的题目所涵盖的信息量是假题所无法比拟的,其中关于场地、环境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背景,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首先应当考察地形、分析环境,从而限制了他们天马行空的随意设计,为生成一个严肃认真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2.在题目的设置上,降低了功能流线等的复杂性,把重点放在了深化设计上。比如有在山地中进行的大学图书馆设计,有在古镇边上进行的沿河景观设计,这些设计选题的功能复杂程度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接触的常规设计相近,打破了毕业设计过于强调复杂功能设计的传统。
3.在设计成果上,大大深化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原有的要求是常规的各层平面、四个立面及一个剖面再加两张表现图。在教学改革中,将尝试把任务书的要求提高,学生必须完成4个以上的剖面,同时放大规定数量的局部平面、剖面及重要的立面局部,强化分析图的份量,不仅要求绘制常规的总平面区位图、平面流线分析、功能分析,而且需要绘制总平面设计空间及形式的生成分析、平面模数分析,立面比例及模数分析,剖面空间分析图,以求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及其采用什么样的逻辑组织设计等细致深入的建筑问题。
同时还引入更多的专业进行有序地配合,要求学生绘制放大比例的剖面图,完整地表现结构与空间的关系,设备管线走向对空间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对策,绘制一部分立面的细部与构造,使得设计总的思想与宗旨能贯彻到各个层次的设计中去,学生将在毕业设计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这对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设计能力上获得长足的进步是大有好处的。
[关键词]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创新
一、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五年的学习总结,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一次检验,同时也是学生今后进入设计实践行业的衔接阶段,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课程的设置策略与教学方法的探讨无疑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但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进行的情况却是相当令人不满意的。学生一则为了就业不得不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实践上,二则抱着学校课程再没有多少新鲜东西可学,不如到设计公司去学的态度,对设计课题缺乏研究,对自身缺乏更高的追求,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不尽如人意。
另外,设计课程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建筑学的设计课程设置一直沿用“类型设计”的教学方法,即在大学五年的设计课程中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类型的设计,通过由简入繁的教学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与领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到了毕业设计阶段,整个教学的思路依然是这种方法的延续,只是课题本身更加复杂,比如面积控制在30000 m2~50000 m2之间的大中型建筑设计,面积在100000 m2左右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等设计题目采用得较多。
这种教学体系带来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题目的设置较多地强调了设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题目的设置普遍面积较大,而学生到设计公司后能够独立进行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中、小型建筑或景观或室内的方案设计。由于自身实践知识的薄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忙于应付复杂题目中各种场地、功能、设计的意义探索等之间矛盾,而对空间、造型、尺度比例、细部与构造等问题推敲不足,这就使毕业设计的题目设置与他们接下来的工作实践产生了一定的脱节。二是教学的主要切入点依然是以平面上的大体功能组织为主,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做平面设计时,只要完成粗线条的功能布置与流线安排即万事大吉,而对每一具体空间细致入微的设计与安排却缺乏深入推敲,结果是在毕业设计中,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三是教学方法上对设计逻辑的强调不足,使得学生在设计手法上过度注重即兴发挥与灵感突现,盲目摹仿明星设计师的作品,生搬硬套各类作品的设计手法与造型,缺乏基于场地与环境的严肃思考,缺乏对于形式深层的分析与组织,这是与当下总体设计行业肤浅而浮躁的设计风气分不开的。
由以上各种问题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成果在深度方向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实际上,毕业设计在深度方向上的要求与低年级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与他们接下来的实际工作一对比,毕业设计显得苍白而没有深度。
常见的现象是平面只有大的关系的组织,缺乏对细部空间的组织与推敲。在形式的组织上,一方面缺乏与平面对应的统一设计逻辑,另一方面缺乏对于影响设计极为关键的细部推敲与设计,更有同学的设计连平、立、剖面都对不起来。这种现象造成学生还未进入设计行业就培养了一种粗制滥造的习惯,不利于他们今后在设计实践上的发展,也不符合现代设计理念。
二、分析与思考
毕业生在进入设计行业之后,接触的设计类型并没有学校课程涉及得这么广,即使有那么一两个难度较高的大型设计,设计人员完全可以运用自学的能力通过学习设计资料集、相关书籍及考察真实项目而圆满地完成设计。这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即只要拥有适度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情况下综合体的功能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解决,单纯强调复杂的功能设计不仅令毕业设计题目与以前的课程设计思路产生雷同,同时也因为缺乏挑战性而大大削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中一方面题目应该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学校教育应有的理念。培养一种严谨的设计态度,深化设计的深度或许是一种较为有效而又现实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作品在工作态度与设计理念上也存在问题。从许多好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形式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整个设计从平面到立面都是一个有逻辑的理性系统,绝对不是 随心所欲的。所有设计从平面、空间到形式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深入的体系,这一点与学生在做设计时随意抄袭某作品片段的做法是大为不同的。如何在学生的设计中培养他们形成严肃思考的习惯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毕业生就业后的大量实际工程需要的恰恰是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深入的设计能力,而上述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的问题妨碍他们毕业后做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如果在毕业设计阶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各类知识“捏”一下,即在低年级放开他们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再强调一下丰富的想象力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结合,这对于学生一生的学习与工作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三、实践
1.在题目的选择上,一律采用真实的题目、真实的地形。真实的题目所涵盖的信息量是假题所无法比拟的,其中关于场地、环境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背景,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首先应当考察地形、分析环境,从而限制了他们天马行空的随意设计,为生成一个严肃认真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2.在题目的设置上,降低了功能流线等的复杂性,把重点放在了深化设计上。比如有在山地中进行的大学图书馆设计,有在古镇边上进行的沿河景观设计,这些设计选题的功能复杂程度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接触的常规设计相近,打破了毕业设计过于强调复杂功能设计的传统。
3.在设计成果上,大大深化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原有的要求是常规的各层平面、四个立面及一个剖面再加两张表现图。在教学改革中,将尝试把任务书的要求提高,学生必须完成4个以上的剖面,同时放大规定数量的局部平面、剖面及重要的立面局部,强化分析图的份量,不仅要求绘制常规的总平面区位图、平面流线分析、功能分析,而且需要绘制总平面设计空间及形式的生成分析、平面模数分析,立面比例及模数分析,剖面空间分析图,以求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及其采用什么样的逻辑组织设计等细致深入的建筑问题。
同时还引入更多的专业进行有序地配合,要求学生绘制放大比例的剖面图,完整地表现结构与空间的关系,设备管线走向对空间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对策,绘制一部分立面的细部与构造,使得设计总的思想与宗旨能贯彻到各个层次的设计中去,学生将在毕业设计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这对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设计能力上获得长足的进步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