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尧母文化内涵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尧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解读尧母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借助宣传媒体全力塑造尧母“中华第一母亲”伟大形象,提高尧母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尧母庆都 唐尧 母教观念 孝悌观念济世思想
  文化的根本在于精神,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所积累的丰富精神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生命力和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血脉。望都县是“尧母文化”的发源地。“尧母文化”在历史上对中国古代文化、社会、政治等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其所蕴含的“母教”与“孝悌”观念,是炎黄子孙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其传承着地域文化根脉,彰显着望都人文精神,传承文明,积累文化,引领社会风尚。
  据史料记载,尧母庆都生活在蒙昧的原始社会,当时整个教育思想和济世孝德思想尚未成系统。悠悠历史千载,在民众的口耳相传及文献记载中,尧母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母教观念、孝悌观念和济世思想为内涵的文化体系。
  一、母教文化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之前。当时的教育并没有被分化为专门的活动。在正式学校出现之前,孩子的成长完全依赖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口耳相传。再加上当时生产力低下,孔武有力的男人要出去打猎或耕种,对孩子的教育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母亲身上,母亲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素质和未来。尧母庆都是一位好母亲,《帝王世纪·本纪》:“尧出生时,其母在三河之南,寄于伊长儒之家,故从母居为姓也。”在尧封侯前的十五年中,尧的家庭结构是以母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庆都自尊自爱、自食其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尧母生活的望都、唐县、顺平一带,流传着很多尧母教子的民间传说,如“母子逃荒”“西行拜祖”“庆都拾稷”“唐尧学艺”等,讲述了尧母庆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对尧的谆谆教诲。正是有这样一位母亲,使尧具备了《史记·五帝本纪》中“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的优秀品质。在尧辅佐同父异母哥哥帝挚期间,对政务处理和人事任免不断向母亲请教。《尚书·舜典》中记载,舜命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对人民进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教育;命夔“典乐”,即负责对人民进行音乐和诗歌教育。又“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这些都是尧从母亲庆都那里学到“贤”的标准。《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唐尧功绩的取得和尧母的日常教诲息息相关。
  二、孝悌文化
  中国自古推行“以孝治天下”,唐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倡导并践行孝行之人,《汉书·地理志》“望都”下注:“张晏曰: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为名。”尧建筑了庆都城奉母亲居住,他常常思念母亲,因为公务繁忙无暇探望,就登上山顶眺望,从而留下了一段登尧山(伊祁山)望都山的佳话。同时唐尧还把孝作为执政理念,以孝为标准选拔自己的接班人。唐尧实行“禅让制”,舍弃“顽凶”的儿子丹朱,后“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四岳推举虞舜,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再娶,继母生子象,从小被娇生惯养,桀骜不驯。曾经其父亲、继母和弟弟联合谋害舜,舜不仅不计较,反而更加孝顺父亲和继母,迁就弟弟象。舜之孝行打动唐尧,先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于舜。后经过长期观察和考验,选定舜作为继承人。即使舜登天子之位,在看望父亲时,也总是毕恭毕敬,还封异母弟弟象为诸侯,舜的这种“以德报怨”的观念根源于孝文化的发展。后舜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摒弃不肖子商,任用同样仁德的禹。
  三、济世思想
  根据民间传说记载,尧母带唐尧逃荒途中,救老人而得药方,在瘟疫流行时,广救百姓。尧母翻山涉水,遍访人间,得《黄帝内经》,为百姓救治疾病。尧母的这种济世思想对尧影响非常大。唐尧在执政期间,生活简朴,住陋屋、吃粗饭、乘素车;但其勤政爱民、孔席不暖。他从小跟从母亲庆都过着贫困的生活,多年的耳濡目染使其意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要掌握农耕规律。唐尧命羲氏、和氏推行立法,使百姓有秩序地安排春耕、夏作、秋收、冬藏;唐尧在位期间,多年洪涝,他带领百姓治理水患,疏通二十多条大河;唐尧制定《五刑》“五种家庭伦理”,这些为后世的国家及社会管理提供了借鉴。另民间流传的“六十年还甲子”“尧戒与谏木”“天下第一井”则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尧的恤民思想,即济世思想。
  尧母庆都作为原始家庭教育的典型代表,开创了中华文化的先河。以母教观念、孝悌观念、济世思想为核心的尧母文化历史影响深远,是人类社会由蒙昧懵懂走向文明的思想起源。
  参考文献:
  [1]李民,王健.《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于兰茹.尧母庆都[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
  [4]周長富.尧母庆都考[J].保定学院学报,201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尧母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课题编号:SZ17205)。
  (作者简介:宋玉坤,女,保定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学、文学研究)(责任编辑 王芳)
其他文献
研究生的爹  一日朋友小聚,觥筹交错,醉意袭来。一位在高中教美术的老兄望灯兴叹,大发感慨:“我这辈子该实现的基本实现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读过研。”  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得那个动情。其余的人也是一个劲儿地附和、劝说。  我来气了,说:“在书画界,你自己说你有没有成就?你在书画界谁人不晓,你的副高职称拿到了没有?”他点了点头说:“不谦虚地说真有点名气,副高职称也早评上了。”我说:“那就对了,我们还
期刊
摘要: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大环境下,吉林省文化馆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开设了老年钢琴班,让那些年轻时没有完成梦想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在短时间内有效学习钢琴。本文试析老年人有效学习钢琴的具体方法和捷径。  关键词:速成捷径 速成方法 速成保证  弹钢琴已成为当今老年人非常喜爱的一项业余活动。针对这些老年朋友的需求,吉林省文化馆开办了老年钢琴班,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钢琴水平的老
期刊
二○一七年结束了,《参花》也圆满走完了六十年的旅程,如果按照人的年龄来计算,已是花甲老人了。如今的她,真的已经老了吗?已经完成她的历史使命了吗?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吗?应该被淘汰了吗?说实话,我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回顾历史,并不是落后。《参花》杂志六十年的风雨、六十年的历史,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我们无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参花》不仅在吉林省内是最接地气、最受欢迎的大众文学杂志,在全国也是很受广
期刊
阿德德的面条  已是晚上十二点了,办公室依旧传来打印机沙沙的声音,我们这群可怜的见习生啊,还在整理资料。  办公室除了打印机的声音,还有一群人在那里吹幾句牛皮或互诉哀怨的声音。上晚班的阿德德(他叫刘俊德,我们都喜欢叫他阿德德)刚从工地回来,听见我们在这儿发牢骚,马上以东北人一贯的大嗓门儿说:“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即便有,那就再吃一顿。来来来,我给你们下面条吃。”话音还没落,阿德德便脱下
期刊
职业赋  风从对面吹来,似乎比昨天还大  这是季节边缘的风,我从半开的窗户  捕捉到层层担忧  教学正在进行。合上课本,就到了仲夏  空气变得紧张,如期抵达的高考  开始检验人的意志与付出  有人从眼前走过,轻松吹着口哨  有人默默转身,握紧拳头  虚度的光阴,在倾斜的落日中颤抖  此时我压住内心的冲动  就像压住一只蝉的聒噪,坚守在岗位  一生只做一件事  儿子的秘密  儿子蹒跚着脚步,就像在风
期刊
只要有点相同愛好的人,总能聚到一块儿。摄影的、画画的、作文章的、徒步的、登山的、打麻将的、下棋的、喝酒的,等等。建个群,你拉我进群,我推荐你到其他群,分门别类,呼朋唤友。见面不见面,想说啥,想给谁打招呼,问个好,致个敬,动动手指即可,方便极了。偶尔能聚到一起活动,认识的不认识的,半生不熟的,滚瓜烂熟的,相互一介绍,熟了。投缘的,深交;对脾气的,长交;影响不太深的,浅交。不管男女,不问年龄,不论官职
期刊
公元一六四四年,是明朝灭亡、清朝执政的时间节点。跟以往古代改朝换代有所不同,先是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进北京,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歪脖树上;后是清朝顺治皇帝把李自成撵出紫禁城,并开始在金銮殿里发号施令。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清军入关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愤慨。大敌当前,民族大义让之前为敌的两个死对头——李自成余部和朱由检余部走到了一起,在川东鄂西组成“夔东十三家”,
期刊
在霍林郭勒草原  在霍林郭勒草原,我最大的愿望  骑一匹快马,制造一场  让草倾倒的风  一副浑圆的落日,红彤彤的  就要被一片怀春的草,拽入怀里  几匹马侥幸闯入,它们脚踏白云  飘扬的鬃毛,像风吹起的经幡  我把要骑马的想法,告诉了我的朋友  他笑笑,末了  牵来一匹瘸马,告诉我  骑它安全,照相不瘸  还真是,从我后来发进朋友圈的照片看  它不瘸  脊背  好奇的年龄里,我想知道  父亲的脊
期刊
秋日私语  积攒的情绪迸发出心灵  静默在无声的世界里  用文字敲打心头  把生活打磨成心灵的修炼场  把日子过成岁月的省略号  总在人流缝隙中寻找  寻找那一丝的独钟  岁月轻抚长发飘逸  重复白昼黑夜的交替  咀嚼生活带给的滋味  漫漫人生路上  没有相同的眼泪  给心留一片独白  那尘封已久的告白  用定格的符号唤醒  被遗忘最珍贵的记忆  捡拾点滴重温过去  让心头的醉  填补心灵缺失的那
期刊
留守秋天一片红叶  又到了万木凋零的季节  好像春天里那些事和那场雨刚过  窗外还吹着来时的风  草丛中依稀还有杏花散落时的留痕  和云朵飘过脚下的剪影  一转眼都过去了  那些葱郁的 飞扬的  那些轻灵的 深邃的  像老电影的胶片在记忆边缘缓冲  我已走过一些山径  已不会为一次霜冻揣测土地里的夹层  也不会去为一场秋雨送行  该留的总会留下  该去的就让它在那一片静静的山林中随风  又到了万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