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案导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71-01
“学案导学”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其做法是以学生为本,由教师编制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案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学案导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多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产生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学生的这些内在需求往往被教师忽略。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应把传授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总结归纳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为有序、和谐、高效。
(二)操作性不强。不少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只考虑授课的进度和知识点的落实,忽视了学案的导学功能,不能与学生的认知情况有效结合在一起,想当然地在一节课堂中制定很多任务,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任务,对学案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这一篇文章时,有的教师在第一节课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獨特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这些学习目标对于大多数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很难在通读课文后完全做到,一味地追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难度较高的学习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练习达不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的课堂练习往往设计得不甚合理,要么练习与课堂知识无联系,与学习目标相脱节,要么课堂练习千篇一律,所有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觉得容易,有的学生觉得偏难,直接后果是:简单的题目对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挑战性,不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难题只有少数学生敢去碰,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望而却步,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学案导学”的途径
(一)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海燕》(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诗情及其诗味,品味文中奔放、激越的语言等,学习如何运用拟人、比喻及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情感。教师可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初步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海燕具有哪些品质?2.回忆已学过的象征手法,文章中“乌云”“闪电”“大海”“海鸥”“海燕”等各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3.海燕在不同场景中的活动,分别代表着什么?4.本文的主要形象是海燕,那为什么还要写海鸥、企鹅等其他动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教师这样进行教学,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难点,并为课堂中的互动交流做铺垫。
(二)着眼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应将重点放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上,并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活动。将所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交给学生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答案。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个小组的自学情况,合理分配探究问题,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解决相关问题。最后进行板书展示。教学《海燕》一文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设置合作探究的题目,如:“文章中海燕、海鸥、大海、狂风、暴雨等事物具有什么象征意义?”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案导学”注重课堂练习的设计,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习了《海燕》这篇课文后,教师可设计以下作业:1.本篇课文主要根据海面的景色发展变化,向读者描绘了三幅不同的画面。第一幅表现了暴风雨初起时,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之情;第二幅描绘了当暴风雨来临时,海燕信念坚定,勇敢地迎接暴风雨来临;第三幅,海燕呼唤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以上三幅画面,分别表现出海燕的什么精神,我们应向它学习什么呢?2.请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白鸽的小短文。教师布置以上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探究实践,合理设计练习,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实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责编 秦越霞)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71-01
“学案导学”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其做法是以学生为本,由教师编制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案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学案导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多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产生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学生的这些内在需求往往被教师忽略。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应把传授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总结归纳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为有序、和谐、高效。
(二)操作性不强。不少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只考虑授课的进度和知识点的落实,忽视了学案的导学功能,不能与学生的认知情况有效结合在一起,想当然地在一节课堂中制定很多任务,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任务,对学案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这一篇文章时,有的教师在第一节课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獨特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这些学习目标对于大多数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很难在通读课文后完全做到,一味地追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难度较高的学习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练习达不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的课堂练习往往设计得不甚合理,要么练习与课堂知识无联系,与学习目标相脱节,要么课堂练习千篇一律,所有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觉得容易,有的学生觉得偏难,直接后果是:简单的题目对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挑战性,不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难题只有少数学生敢去碰,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望而却步,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学案导学”的途径
(一)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海燕》(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诗情及其诗味,品味文中奔放、激越的语言等,学习如何运用拟人、比喻及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情感。教师可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初步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海燕具有哪些品质?2.回忆已学过的象征手法,文章中“乌云”“闪电”“大海”“海鸥”“海燕”等各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3.海燕在不同场景中的活动,分别代表着什么?4.本文的主要形象是海燕,那为什么还要写海鸥、企鹅等其他动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教师这样进行教学,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难点,并为课堂中的互动交流做铺垫。
(二)着眼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应将重点放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上,并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活动。将所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交给学生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答案。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个小组的自学情况,合理分配探究问题,使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解决相关问题。最后进行板书展示。教学《海燕》一文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设置合作探究的题目,如:“文章中海燕、海鸥、大海、狂风、暴雨等事物具有什么象征意义?”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案导学”注重课堂练习的设计,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习了《海燕》这篇课文后,教师可设计以下作业:1.本篇课文主要根据海面的景色发展变化,向读者描绘了三幅不同的画面。第一幅表现了暴风雨初起时,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之情;第二幅描绘了当暴风雨来临时,海燕信念坚定,勇敢地迎接暴风雨来临;第三幅,海燕呼唤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以上三幅画面,分别表现出海燕的什么精神,我们应向它学习什么呢?2.请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白鸽的小短文。教师布置以上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探究实践,合理设计练习,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实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