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育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归宿。因此教师应充分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 历史教育 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168
一、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时代的主旋律
家国情怀本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又有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精神文明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誉观。
2018年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这样勉励当代年轻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年轻人应该如何爱国?怎样才算爱国?“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阐述“家国情怀”培养目标时首先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学科蕴藏着大量情感教育的素材,这些素材对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闪现的有关家国情怀的情感教育素材,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激励,使学生真切体悟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为例,谈谈我的尝试
例如在讲述“两弹一星”这一子目时,可重点介绍导弹之父钱学森,以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可在学案上介绍他留学美国期间三次改变学习专业方向的故事及冲破罗网毅然回国的故事,然后采取学生分组谈感受的教学模式。钱学森在选择专业方向时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将赤诚的爱国情怀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祖国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三次改变专业方向都是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
正是因为钱学森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当新中国刚建立,他不遗余力地回国为祖国效力,不论是丰厚的物质待遇或优越的科研条件,还是牢狱之灾或长期软禁,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
可在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核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资料,然后相互交流。
可通过PPT出示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对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可通过学案展示钱学森的名言:“我从1935去美国,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通过采用这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们不难明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一道理,不难体会钱学森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讲述“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这一子目时,由于教材的局限,学生对他的了解不够。袁隆平作为世界级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帮助人们解决吃饭问题,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获得了19项国内外大奖和荣誉。袁隆平认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做一个科学家的基本前提。袁隆平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所有人敬佩和学习,尤其是当代的年轻学生们。
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多多了解这些伟大科学家杰出而卓越的贡献呢?我认为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出示袁隆平的名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去看看……”“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只要田里有稻子吗,我每天都坚持下田实验”“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要看得淡一点”。
可放映电影《袁隆平》,要求学生写下观后感,相互交流。
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2004年袁隆平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欣赏对袁隆平的颁奖词: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讓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通过采用这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们不难体会袁隆平选择“田间地头”,一心致力科研的气魄。学生们不难感悟袁隆平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例如在讲述生物技术成就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时:可拓展介绍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科研事业的主要奠基人王应睐。王应睐是英国归国华侨,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当时主要负责人王应睐完全可以凭借此成果获得诺贝尔奖,但王应睐坚持认为这是团队的功劳和荣誉。
由于诺贝尔奖的奖励对象是个人,因此诺贝尔奖与我们失之交臂。通过这一知识拓展培养起学生们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总之,通过丰富教学手段,不但拓宽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得到渗透,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具有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家国情怀 历史教育 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168
一、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时代的主旋律
家国情怀本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又有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精神文明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誉观。
2018年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这样勉励当代年轻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年轻人应该如何爱国?怎样才算爱国?“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阐述“家国情怀”培养目标时首先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学科蕴藏着大量情感教育的素材,这些素材对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闪现的有关家国情怀的情感教育素材,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激励,使学生真切体悟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为例,谈谈我的尝试
例如在讲述“两弹一星”这一子目时,可重点介绍导弹之父钱学森,以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可在学案上介绍他留学美国期间三次改变学习专业方向的故事及冲破罗网毅然回国的故事,然后采取学生分组谈感受的教学模式。钱学森在选择专业方向时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将赤诚的爱国情怀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祖国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三次改变专业方向都是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
正是因为钱学森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当新中国刚建立,他不遗余力地回国为祖国效力,不论是丰厚的物质待遇或优越的科研条件,还是牢狱之灾或长期软禁,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
可在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核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资料,然后相互交流。
可通过PPT出示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对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可通过学案展示钱学森的名言:“我从1935去美国,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通过采用这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们不难明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一道理,不难体会钱学森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讲述“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这一子目时,由于教材的局限,学生对他的了解不够。袁隆平作为世界级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帮助人们解决吃饭问题,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获得了19项国内外大奖和荣誉。袁隆平认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做一个科学家的基本前提。袁隆平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所有人敬佩和学习,尤其是当代的年轻学生们。
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多多了解这些伟大科学家杰出而卓越的贡献呢?我认为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出示袁隆平的名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去看看……”“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只要田里有稻子吗,我每天都坚持下田实验”“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要看得淡一点”。
可放映电影《袁隆平》,要求学生写下观后感,相互交流。
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2004年袁隆平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欣赏对袁隆平的颁奖词: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讓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通过采用这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们不难体会袁隆平选择“田间地头”,一心致力科研的气魄。学生们不难感悟袁隆平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例如在讲述生物技术成就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时:可拓展介绍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科研事业的主要奠基人王应睐。王应睐是英国归国华侨,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当时主要负责人王应睐完全可以凭借此成果获得诺贝尔奖,但王应睐坚持认为这是团队的功劳和荣誉。
由于诺贝尔奖的奖励对象是个人,因此诺贝尔奖与我们失之交臂。通过这一知识拓展培养起学生们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总之,通过丰富教学手段,不但拓宽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得到渗透,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具有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