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饭和吃饭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BCCPANJ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饭这个梗兴起时,我还不太知道啥意思。
  毕竟在老说法里,“不是吃干(读作肝,第一声)饭的”=不是白吃饭的。
  江南这里,煮熟的米饭就是饭;加水后,书面语是稀饭,无锡话叫泡饭。菜汤煮饭叫做菜泡饭或咸泡饭。有些馆子还会专门提供“菜泡饭”——惯例是青菜蘑菇加一点虾干配饭,老一辈更爱吃。
  我是年长了,才知道有些地方,真有所谓干饭。
  齐如山先生总结说:以前华北民间,水煮米,将熟时,捞出米来蒸熟成饭,干而无水分,故此叫做干饭。
  虽然费事,但因为北方乡间吃饭,向来无汤菜,但又总想喝口稀的。米饭蒸了,剩下的米汤,就算稀饭了;切一些蔬菜,加上些盐,就是汤了。
  我后来听刘兰芳老师评书《杨家将》,里头杨令公被困两狼山,弹尽粮绝,喝了一碗米汤里加了野菜草根,又去作战了——那是真连干饭都吃不上了。
  这么看来,特意区分出“干饭”,挺见出以往民间风俗的。
  以前有过号召:“ 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半干半稀。”大概干饭能量大,好钢用在刀刃上,忙起来才吃干吧?
  汪曾祺先生写农忙时节,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
  这应该是“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的奢侈版本。
  由此可见,以前民间吃饭,不太容易就是了。
  我爸年轻时,被组织去运河劳动,也经历过类似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过据说待遇好点。
  据说是干挖掘工作的,饭里能有块排骨,或者肉酿面筋;后头负责搬材料的,饭里是块带鱼,加点豆子。
  现在他已经到了米饭管够也要控制吃的年纪了——知道精碳水得控制着吃,多吃粗粮搭配着来。
  想想,大概这就是干饭的历史渊源?
  现在流行的干饭这个梗,大概干读作第四声,是个动词?说起来,颇有埋头进饭、勺匕横飞的画面感?
  当然,估计也带有夸张成分。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去吃宴席,总是自吹吃饭吃得凶,吃得快;我小舅公笑我:“你哪里是吃饭吃得快,你是吃菜吃得快!”
  我估计这时代也是。
  大多数人痴迷发狠的,不是吃饭,而是吃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添饭上来。都说有主食才饱,但主食也就是溜溜缝。除非那饭是八宝饭、菜泡饭、蛋炒饭,不然,互联网上说干饭的年轻人,有几个真会对着一碗白米饭发狠呢?
  干饭和干菜是有区别的。
  吃菜的主要驱动力是馋,是吃到美食的快感;吃饭的主要驱动力是饿,是解决身体匮乏的需求。
  十七年前的夏天,我去旅顺,某个林子旁,有个拱门样的建筑在修,几个工人在吃午饭。
  夏天,工人們穿汗衫,蹲在树阴里,人手一个脑袋大的碗,吃饭。我看着,觉得那才真叫干饭——比如我们无锡,每天吃饭,小碗,米饭,筷子扒拉一口饭,就个菜,喝口汤,慢吞吞地吃,这叫吃饭。吃急了,或者碗里最后几口饭了,端起碗刷刷划拉两下。
  而那几位老哥基本是:脸埋碗口,嘴贴碗边,刷刷刷,连着扒拉;嘴离开碗口,腮帮子鼓鼓地咀嚼着,喉头蠕动,有人还能腾出嘴来说两句话,其他人边动着腮帮子边点头,吃过这一口了,哐哐哐,埋头继续。
  我留神看他们吃的什么,好像就是饭,加了点荤素,但主要还是饭。腮帮子满满的,嘴边还有饭粒,筷子一点,饭粒嗍进去了。
  幅度大,动静猛,速度快,看着都让人觉得饭香。吃饱了,筷子横搁碗上放着,大概等着人来收,蹲着抽烟。不抽烟的站起来,慢悠悠晃膀子。比起刚才吭哧吭哧、稀里哗啦的劲头,判若两人。
  那份吃饭的劲头,就并不显着吃饭是可有可无的闲情雅致,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必需。他们对饭的态度,既认真又虔诚,还带点粗暴的爱。
  现在想起来,觉得这叫干饭。
  后来《大宅门》里,有一出很棒的戏。
  陈宝国扮的白景琦,白天被日寇气着了,晚上回家,看一群不识人间疾苦的孙辈们不肯吃东西,大怒。
  于是叫来善于吃东西的体力劳动者,赵小锐老师扮的郑老屁——老《水浒传》里的李逵——来吃东西。
  郑老屁就默默地,拿个大脸盆,将满桌子吃的汇聚在一起,蹲着,吃完了。吃得不识人间疾苦的孩子们目瞪口呆,吃得白景琦笑逐颜开:“这才叫吃东西!去账房领赏钱去!”
  棒极了。
  真饿过,而且饿久过的人,长期吃稀饭的人,自然知道:
  一般饿的,会被加了调味料的菜勾引。比如浓油赤酱的红烧肉,比如辣子鲜红的油泼面,比如咖喱牛肉红焖栗子鸡。
  饱食终日的,大概看了就会觉得腻。好比《武林外传》里,佟湘玉跟韩娟打擂台,自吹自擂:“天天红烧肉顿顿女儿红,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嘛!”
  但真饿过的人,离碳水久了的人,会对饭产生强烈的欲望。味道已经不是关键了,就是身体需要碳水。一碗好米饭,已经够让人兴奋了;如果再能加一点油拌上一拌,就能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当然,哪天如果吃饱了,回头一看,会觉得“这玩意又淡又油,怎么吃得下去?”——那大概是,没真饿过吧。
  就像《我爱我家》里,穿越回1974年的和平说过,她最想吃炸馒头片,“再裹上厚厚一层芝麻酱,再裹上厚厚一层绵白糖……”
  之前说打工人那个梗时,提到过一句:
  最辛苦的体力劳动者,许多没闲空到社交网络上,自嘲打工人。
  类似的,大概在社交网络上自嘲“干饭人”的,与现实生活中那些真会脸凑饭碗、拼命“干饭”的,最辛苦、最想口饭吃的劳动者,应该也不都是一拨人吧。
  (魏蕾蕾摘自微信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其他文献
日本右翼,百年疯狂  对中国人来说,“日本右翼”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在中日关系中,它几乎无所不在,无论是参拜靖国神社,还是“购买”钓鱼岛,都有它的影子。右翼势力如同一个徘徊百年的幽灵,以各种各样的激进行动多次将日本以及周边国家卷入危机。  2012年10月4日下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7艘军舰通过冲绳—宫古岛之间公海水道进入太平洋,进行远洋训练,引起日本高度警惕。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军舰通过的海域
2019年2月8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拒绝接受美国的所谓人道主义援助,指责美方虚伪。  7年前,当委内瑞拉已故总统查韦斯与癌症做最后斗争时,他留下这样一段话:“这些日子都不轻松,但我们是与逆境抗争的勇士……”如今,他的接班人、委总统马杜罗也来到了政治生命的生死关口,同样选择了战斗。  2月10日,马杜罗宣布启动“2019年—安哥斯图拉200周年”军事演习。这场据称是委历史上最大
卡萨尔斯被认为是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15岁那年,他在西班牙皇宫完美地演奏了48首赋格曲,赢得了王公贵族的极高赞誉,被皇室赠予两年的奖学金。可不久,卡萨尔斯就厌倦了这种奢华散漫的生活,决心去比利时求学。父亲不理解他的决定:“在这里你可以免费接受音乐教育,还可以随时出入皇宫,为何非要离开呢?”但卡萨尔斯去意已决:“当今最有名望的大提琴家都在布鲁塞尔,我要去那里拜他们为师!”  就这样,卡萨尔斯
制裁,意为用强力管束并处罚。在国际关系中,制裁一般指一国或多国针对某国、某些实体、某些个人所采取的强制行动。  北京時间1月21日凌晨,中方宣布对在涉华问题上严重侵犯中国主权、负有主要责任的28名人员实施制裁,包括在特朗普政府内担任国务卿的蓬佩奥等人。根据这一制裁措施,这些人及其家属被禁止入境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他们及其关联企业、机构也被限制与中国打交道、做生意。  这显然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后力
10月24日,80岁的许宝衡老奶奶正端坐在镜子前化妆,她与其他老人为迎接重阳节,来了一场时装秀,还走上长沙美食一条街、街拍、喝奶茶……体验了一把新潮生活。  如果你还以为跳伞、攀岩、瑜伽等时尚刺激的运动是年轻人的专利,那就大错特错了。如今,“疯狂”的老年人70岁滑雪、80岁撸铁、90岁还能走T台……那些让年轻人心里发痒的挑战,老人们玩得溜溜的。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这不
邢侗(1551一1612年),字子愿,号来禽生。临邑(今山东临清)人。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南宫令,官至行太仆寺少卿,世称邢太仆。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邢侗博采众长,遍临诸家,尤好王羲之书,自言“与右军书坐卧几三十年,始克入化”。邢侗行草、篆隶各臻其妙,而以行草书见长,晚年尤精章草。当时与董其昌并称“南董北邢”,又與米万钟、张瑞图并称“邢张米董”。邢侗幼即能书,
中国先秦哲学家荀子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群在这里指组织群体行为),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人类正是靠着群体的力量使自己在地球上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群体中的合作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更重要的是脑力上的。在多数情况下,集体智慧往往高于个人智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
“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大革文化之命”。十年浩劫中,凡是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几乎毫无例外地经历了这一场灾难。但是万事有利必有弊,有弊亦必有利,塞翁失马,反祸为福的事也不是没有的。  我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便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叛徒”、“走资派”揪了出来。幸亏我不是一个真“当权派”(文革前我担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达十七年之久,但因我不是党员,故非真当权派,而是一个假当权派)
1月9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两大上市企业——长江实业(长实)及和记黄埔(和黄)宣布业务合并、重组方案,两集团资产最终将分拆为两间以开曼群岛为注册地的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地),在港上市。其中,长和将持有目前长实及和黄的非房地产业务,而长地将持有并经营房地产业务。  李嘉诚此次大手笔重组一石激起千层浪。香港媒体普遍认为,李嘉诚此举是淡出香港第一步。  但李嘉诚
一碗面做到90亿  潘慰没读过大学。1988年,在内地读完高中后,潘慰跟随返港的父母回到香港半工半读。不过20出头,独立的潘慰就开始做自己的食品贸易,在内地走南闯北。  从事10年食品贸易后,潘慰希望找到一个拥有大量现金流的行业。在日本一个偶然的机会,潘慰吃到了味千拉面。让人喝了还想喝的骨头浓汤,令潘慰断定,这个生意有得做。  1996年,味千拉面第一家店在香港開业,生意火爆,当月便实现赢利。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