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把主导当主体,把“学堂”当成“教堂”。讲多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作为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高中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规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有多讲,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加深理解。如果讲不到位,必然流于表面,囫囵吞枣。这部分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低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积累。所以,讲的时候,面面俱到,精读细研。这样以来,学生只要用心听讲,就能理解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长期依赖于老师,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这种以讲代练以教代学的方法,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不会自主学习。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一脸茫然,不知所措。高分低能的人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另一方面变自主为自流,课堂失控,迷失主导。以练代讲,题海战术,把课堂拱手让给学生,失去了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谁也无法代替的。只有他们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讲题,学生划书、背书、答题、读题、练习。老师用题海战术打拼,学生在题海扑腾。更有甚者,老师放手,学生“放羊”。在这种情况下,课上有做不完的题,课下有演不完的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止了学生的发展。
二、政治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构想
(一)总体思路:
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具体设想:
1.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把培养自主意识,作为政治课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应试教育中一切摧残学生主体的思想、原则、方法、方式、措施,无不是建立在对学生个性藐视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
2.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
从整体上说,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发现性学习。但是,这仅仅是主要而不是唯一。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从接受性学习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为主转变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能够实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这是贯彻学生主体、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和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最高本质;是解决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为载体,确定教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所谓先学后教(交),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学,在掌握主干的、核心的知识前提下,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心得,质疑解难,合作帮助;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精辟点拨,启迪思维。所谓精讲点拨,就是言简意赅,讲在点子上,讲在该讲处。点在兴趣点,点在疑难点,点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点在知识的生长点。所谓反馈深化,就是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加深理解,深化知识,促使迁移,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力争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
3.理论阐释建立在理论生成的基础上,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人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正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
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得,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4.把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理论阐释的着力点
过去在知识的处理上,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考条条,答题答条条,把知识割裂的支离破碎,许多学生上课听懂了,但作业出漏洞,就是因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形不成知识网络,不注意知识的关联,即不会知识的整合所致。一般来说,作为整块知识(核心的主干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会。考试时不会的、顶不真的、大多是知识的关联点。所以,在知识的处理上,應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连接上,知识的逻辑联系上,知识交叉点上,知识的生成点上;应把注意力放在同类知识的不同点上,不同知识的相同点上,易混易错知识的澄清上。这样就逼近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前沿据点,在这些地方着力,就点击了学生的困惑,点燃了智慧的火把。
5.把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启迪思维,逼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养练学生思维习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克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恶习。坚决反对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缺乏思维参与的一问一答;坚决反对机械的重复、简单的知识训练;坚决反对矫揉造作、情感交流单向化、简单化;坚决反对过于频繁的造境与造势。
一、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把主导当主体,把“学堂”当成“教堂”。讲多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作为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高中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规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有多讲,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加深理解。如果讲不到位,必然流于表面,囫囵吞枣。这部分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低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积累。所以,讲的时候,面面俱到,精读细研。这样以来,学生只要用心听讲,就能理解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长期依赖于老师,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这种以讲代练以教代学的方法,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不会自主学习。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一脸茫然,不知所措。高分低能的人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另一方面变自主为自流,课堂失控,迷失主导。以练代讲,题海战术,把课堂拱手让给学生,失去了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谁也无法代替的。只有他们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讲题,学生划书、背书、答题、读题、练习。老师用题海战术打拼,学生在题海扑腾。更有甚者,老师放手,学生“放羊”。在这种情况下,课上有做不完的题,课下有演不完的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止了学生的发展。
二、政治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构想
(一)总体思路:
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具体设想:
1.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把培养自主意识,作为政治课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应试教育中一切摧残学生主体的思想、原则、方法、方式、措施,无不是建立在对学生个性藐视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
2.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
从整体上说,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发现性学习。但是,这仅仅是主要而不是唯一。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从接受性学习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为主转变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能够实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这是贯彻学生主体、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和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最高本质;是解决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为载体,确定教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所谓先学后教(交),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学,在掌握主干的、核心的知识前提下,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心得,质疑解难,合作帮助;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精辟点拨,启迪思维。所谓精讲点拨,就是言简意赅,讲在点子上,讲在该讲处。点在兴趣点,点在疑难点,点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点在知识的生长点。所谓反馈深化,就是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加深理解,深化知识,促使迁移,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力争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
3.理论阐释建立在理论生成的基础上,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人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正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
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得,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4.把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理论阐释的着力点
过去在知识的处理上,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考条条,答题答条条,把知识割裂的支离破碎,许多学生上课听懂了,但作业出漏洞,就是因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形不成知识网络,不注意知识的关联,即不会知识的整合所致。一般来说,作为整块知识(核心的主干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会。考试时不会的、顶不真的、大多是知识的关联点。所以,在知识的处理上,應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连接上,知识的逻辑联系上,知识交叉点上,知识的生成点上;应把注意力放在同类知识的不同点上,不同知识的相同点上,易混易错知识的澄清上。这样就逼近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前沿据点,在这些地方着力,就点击了学生的困惑,点燃了智慧的火把。
5.把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启迪思维,逼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养练学生思维习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克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恶习。坚决反对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缺乏思维参与的一问一答;坚决反对机械的重复、简单的知识训练;坚决反对矫揉造作、情感交流单向化、简单化;坚决反对过于频繁的造境与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