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检察机关如何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法律监督机关,既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又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更是群众利益的保障者。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人民检察院各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检察机关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强检察机制创新,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群众权益是个系统工程,检察机关要在着力维护群众权益、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的同时,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创新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构筑维护群众权益的五大机制,包括群众权益诉求表达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群众权益协调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权利救济机制,达到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效果。
  一、完善群众权益诉求表达机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机制要有新举措,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的原则,充分考虑诉求表达机制的快速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将传统表达手段和现代表达手段相结合。一是完善畅通信访渠道。构建 “信、访、网、电、巡、通”六位一体的信访渠道,其中“信、访、网、电”是指传统的来信、来访、网络、电话四种方式,“巡”是指检察长下访、巡访接受群众举报、控告、申诉,察民情、听民意,“通”是指“检务直通车”,设立检务直通车站点,直接接受群众的举报、控告、申诉,从司法便民的角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使得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更加畅通,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及时性。二是建立多种接访制度。要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信访条例》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合理、文明、有序表达诉求。进一步加大接待群众来访的力度。通过定期接访、预约接访、对口接访和带案下访的工作形式,提高了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三是延伸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触角。依托派驻检察室、检察工作站,开展举报申诉受理、法制宣传和社会矛盾化解等活动,使控申工作窗口前移,直通基层、直面群众,更好地发挥听民声、释民惑、排民忧、解民难的作用,以赢得群众的尊重与信任。
  二、完善群众权益保障机制
  保障广大群众由宪法和法律赋子的基木权益,使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参与、管理、监督等权益不受侵犯;使他们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一是完善执法办案机制。突出重点,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安全、公平正义、权益保障等问题,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严肃查办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及时化解因职务犯罪可能引发和激化的社会矛盾。通过查办这类案件来维护群众利益,二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于初犯、偶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以及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轻微刑事案件,依法落实从宽处理的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建立健全关于办理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的刑事案件的相关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机制,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行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探索非羁押诉讼办案方式,慎重使用逮捕强制措施。三是完善诉讼活动法律监督机制。以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为工作重点,加大对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查处力度,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需求。
  三、完善群众权益协调机制
  群众权益在本质上是利益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引导社会利益主体培育正确的价值取向,合理定位利益需求,科学选择利益行为,正确处理利益关系,营造良好的利益协调环境。一是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办理重大复杂案件和做出不批捕、不起诉、不立案、不赔偿、不抗诉、撤案等决定时的风险评估预警,并针对个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强释法说理工作,消除群众因不明真相而产生的误解。二是完善矛盾风险预知预警机制。对执法办案过程中拟决定事项和其他检察行为是否存在影响办案质量、易于引起社会矛盾或涉检信访风险进行全面论证,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制订风险化解、处置方案,及时解决矛盾,并在必要时发出预警通报,对于涉及其它部门的风险,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并跟上帮促,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涉检信访发生。三是健全处理诉求协作机制。加强与纪委、法院、信访等外部机关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通报机制。通过在纵向的检察系统内部和横向的同级相关信访单位接受和分流信访申诉,实现信访申诉情况的纵横对接,使协作单位能够及时了解有关信访情况有准备地应对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克服因信访申诉人盲目投诉、反复投诉、多方投诉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国家机关公信力降低,引导群众理性信访、合理诉求。
  四、完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特别是利益矛盾凸显期,各方面的矛盾积累较多,因此,应建立健全利益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检察工作中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规范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大调解的优势,通过基层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多元化调解机构的专业资源开展和解工作,利用地方党委政府、村级自治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做好案件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回访考察工作,确保刑事和解效果。一方面加强与办案单位的联系,走访犯罪嫌疑人所在社区,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防止违法犯罪行为再度出现;另一方面,对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坚持定期回访,了解受害人的态度,核实赔偿情况,确保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取得实效。健全源头预防机制。二是健全检察环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对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地区开展重点排查、事前监控,及时发现、预判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建立从源头上解决引发矛盾的工作机制。调动可帮助化解矛盾的社会力量,多角度、多渠道开展矛盾化解工作。三是建立健全特殊人群管教机制。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督管理。经常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和基层派出所,掌握了解这两类人的生活生产状况、思想动态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对社区矫正进行监督,防止和纠正脱管、漏管等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切实消除不安定因素。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帮助未成年人重塑道德理念、培养法律意识,尽量减少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现象发生。
  五、完善群众权利救济机制
  权利救济机制可以恢复和弥补受损的合法权益,使失衡的社会关系迅速得以修复,使失和的人际关系重新达到和谐状态。一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树立正确执法观念,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认真贯彻执行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立案、侦查活动、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完善和细化加强诉讼监督的措施,强化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内部衔接配合和检察机关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协调协作,坚决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二是健全执法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探索和扩大民众参与司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坚持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大对“三类案件”、五种情形”的监督。健全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违法违纪责任和领导干部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对于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中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依法及时足额赔偿,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积极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积极采取法律资助、维权救济等手段,关爱留守儿童、维护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司法保护。切实维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
  (作者通讯地址: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江苏 南通 22630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侵权时有发生。而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快速的信息传递渠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人们的隐私受到了新的威胁与挑战。微博侵犯隐私权是特殊的网络侵权,其侵权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均有别于一般网络侵权。对微博时代的隐私权保护需要完善立法和管理体制。  关键词:微博;隐私权;侵权责任;立法建议  引言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值得法律工作者们严肃对待和加以完善。腐败是当今困扰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各个国家都在同这些腐败犯罪作斗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贪污、受贿等腐败犯罪也越来越严重,同时立法上的缺陷也逐步暴露了出来。  一、 职务犯罪在刑事立法方面的缺陷  虽然我国对惩治职务犯罪的法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矛盾激增,我国民事纠纷数量不断增加且纠纷解决的难度相对较大。与此同时,曾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民调解制度逐渐式微。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人民调解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结合《人民调解法》相关规定,探讨其完善对策,让人民调解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民事纠纷;调解机制;人民调解;完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经济诈骗类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所涉罪名主要为诈骗、合同诈骗、集资诈骗等,作案方式主要为高息借贷、虚构合同、虚假项目等方式。此类案件由于受害人较多,诉求不一,且在当地一般有较大影响,其可能引发的执法风险值得我们检察机关予以重视。本文旨在探索构建经济诈骗类案件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处置工作机制。  一、经济诈骗类案件的主要执法办案风险  1.作案跨度长,社会影响大。此类案件犯罪过程较
期刊
新《刑诉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试用情形、执行地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对依法治国的论述,强调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标志着我国的法治进程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刑事和解作为我国重要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诉机关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强化人权意识和监督意识,以法治思维开展刑事和解工作。  关键词:法治思维;刑事和解;宽严相济  法治思维是按照法治的逻辑,运用法治的理念、精
期刊
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新刑诉法增设了未成年人特别程序一章,在办案审案人员要求、保障辩护权、审前调查、犯罪记录封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使未成年人刑事程序在立法体例上相对独立,充分反映出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关注,同时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也对未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新刑诉法,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结合本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实际,20
期刊
近年来,随着民政救济补助种类的增加和金额的提高,民政系统的职务犯罪现象日趋增多。本文为认真分析民政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把握其特点、规律,有效预防此类犯罪发生,对近年来江西省赣南某县的民政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开展调查分析。  一、民政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比较固定。近年来被查处的3起民政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3人均为从事民政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2人为基层民政所人员,1人为受委拖从事公务的村干部
期刊
离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今中外的婚姻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离婚制度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关于离婚制度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离婚纠纷案件现状  离婚案件是基层法院所占比例较大的一类案件,该类案件能否及时、快速、顺利审结,直接影响全院的审判质量效率指标。实践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送达难、被告拒不到庭、故意躲避、作虚假陈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离婚案件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检察机关维护和谐稳定、维护公平正义的任务日益艰巨,以信息化推动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逐渐成为各级检察机关的普遍共识。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恰恰为加强案件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统一的、崭新的平台和手段,为实现案管工作的集约化和信息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案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检察业务统一应用系统这一信息化平台,加强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密切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