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洁引述材料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ju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考的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写法,一般来说,都要引述材料。因为材料似树之根,水之源,是作文观点的来源,材料的引述需要简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笔者在参加高考改卷时,却常发现有相当的考生在引述材料的时候未能达到简洁的要求,甚至出现了观点与材料扣得不紧,油水分离的现象,使评卷老师产生作文的观点与材料无任何联系的感觉。这实际上是考生不明白不同的观点宜从不同的角度去引述材料,从而使作文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何得其法?
  
  一、突出原因
  
  即材料中事物间往往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立意也是从这点上提炼出来的,那么,在引述材料时就宜从因果关系这个角度来简洁地引述材料。要弄清哪是“因”,哪是“果”。要突出其中的“因”,即分析产生“果”的原因,因为这个“因”正是读者从材料中得出观点的根本所在,所以一定要着重简述它。
  
  二、突出关键语句或关键词语
  
  材料中每一个角度都有一个关键的句子,观点就是从这关键语句或关键词语中提炼出来的,那么在引述材料时也要以引述这关键语句或关键词语为主,甚至摘抄这关键语句。其余的可不理睬或少涉及。关键语句即表明“因”的句子,或是写人的心理活动、或是写人的行为表现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方面都应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引述材料,都宜分析产生论点的原因,即对材料中的“因”进行分析。如下面的例子:
  画家黄幼吾有一手作画的绝招,能把有墨污的纸画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有一次,他对观众说:“请那位观众上来把纸弄脏,我立刻能把脏纸画成一幅图画。”说毕,一位观众上来在纸上抹了两抹墨水。只见画家自信地握笔在手,先是就着墨迹画了两个圆圈,接着又画了两个葫芦,最后添枝加叶,三抹两涂,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葫芦小鸟图便画出来了。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根据材料提炼的观点:
  1.由有墨污的纸联想到社會上的“污纸”——失足青少年,对待他们也宜像画家对待污纸一样的态度——正确对待。
  2.由材料而得启发,做思想工作或做其他事情,也应像作画一样,因势利导。
  学生根据上述观点所写的两个开头:
  1.材料说的是画家能把有墨污的纸画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结果得到了观众的好评。由此,我们可联想到社会上的失足青年,对待他们,也应持正确态度。
  2.画家有一手能把污纸变成图画的绝招。一次当众表演证实了他的这种高超技艺。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即在做思想工作或其他事情时,应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
  上述开头粗看起来,似乎可以,细究起来,对材料的引述都是不符合要求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观点和材料扣得不紧,联想及观点的得出都显得生硬。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不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引述材料。
  上述材料中,画家黄幼吾之所以能把有墨污的纸画成栩栩如生的图画(果),其原因就在于画家没有把那污纸看成是毫无利用价值的废纸,而是认为它还有可塑价值而正确看待它,对它持积极的态度(因),因此能画成一幅生动的图画。由这个事例,可联想到社会上的一些青少年,他们涉世未深,难免发生错误甚至犯罪,要转变这些“污纸”,也应如画家对待污纸一样,持积极、正确的态度。因此,观点1.显然是从材料中所包含的因果关系这个角度来提炼的,那么开头的材料引述就宜从这方面着手,要以引述产生“果”的“因”为主,即要突出“因”——对污纸持正确的态度。而观点2.显然是从画家作画时的技法上来说的,即是从材料中“先是就着墨迹画了两个圆圈,接着又画了两个葫芦,最后又添枝加叶,三抹两涂”这句话提炼出来的,这句话可以说也是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那么在引述材料时也应以突出这句话为主,或摘抄这句话。根据以上这些要求,下列开头就比较适当。
  开头1.画家黄幼吾之所以能把沾有墨污的纸画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是因为他对这有污点的纸能正确看待,即不把它当成毫无再利用价值的纸。由此,我们可联想到社会上的“那些失足少年,他们涉世未深,难免发生错误。可以说是沾有“墨迹”的“纸”。如何把他们转变过来,黄先生对待污纸的态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开头2:画家黄幼吾在一张涂有墨污的纸上作画时,先是就着原来的墨迹画圆圈,然后又添枝加叶,结果画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能根据墨迹原有特点,按照其原有形状,因势利导而成的。这说明,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按其事物中原有规律,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改动过后的这两个开头很显然与前面的两个开头有着明显差别,其原因就在于后者抓住了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引述材料,从因果关系方面,从关键语句入手,因而是符合材料作文开头对材料引述的要求的。
  按照以上方法,08年的材料立意时就应分清因果关系,从不同角度,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引述。如歌颂受难者的顽强精神,“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就是关键语句。它包含“果”,也包含“因”,“因”即是受难者的各种行为表现,是蕴含在这句子里的,引述时就应把它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要求。
  但愿所有的考生都能这样。
其他文献
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到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范大姐帮忙》等民生新闻节目的开播,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城市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加剧,民生新闻逐渐显现出由单纯“呈现事件”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第一时间》是安徽电视台财经频道2003年7月28日推出的一档大型新闻资讯服务类栏目,节目用平民化视角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生活琐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并因“最快的报
1996年初,在荷兰西部的一座小城里发生了多起老太太被杀案件,变态杀人狂让小城里的居民惊恐不安。  5月份,单身老太太伍德被发现在家中遇害。警方经过侦查,断定伍德已死了一年多,警方在现场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但是根据案犯的作案手段,可以判断这也是变态杀人狂所为,而伍德是第七位被发现的受害者。  变态杀人狂大概意识到警方正在紧急追查他,没有再作案,侦查工作陷入僵局。  过了一年,凶杀案还没有任何
本人有脚跟痛,曾跑过几家医院,都未能治好。看了去年第四期贵刊《米醋浸脚治足跟痛》一文后,用此法治疗半个多月,就完全好了。多亏贵刊帮忙,特写信以表心声。
【摘 要】当代中国新闻史应以“本体意识”为学科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要求以新闻业的发展变化为主线来考察新闻现象并揭示其内在规律。本文以刘家林新著《新中国新闻传播60年长编(1949-2009)》为例,剖析“本体意识”在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史中应体现在研究立场、思路框架、个案分析和历史评论等方面。  【关键词】本体意识 中国新闻史 新闻著作    在新闻学界,当代中国新闻史是指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新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病,得了此病十分难受,既影响工作又影响休息。  笔者采用以神经学说为指导的头部穴位自我疗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方法是,以双手中指对准晕听区,左右各旋转36次即可。晕听区穴位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向后各延伸2厘米之水平线即是。如病员症状十分严重,点穴旋转可增至100次,所化时间少则数秒,长则半分钟,即可见效。做后自觉眼目清亮,脑子清醒,似早晨刚起床那样的舒适。  笔者屡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对外传播中常处于不利地位,而受众广、信息量大的英语新闻成为我国对外传播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的文体特征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对外传播 英语新闻 《中国日报》    当下,国际话语权主要掌握在西方媒体手里,获得国际话语权,大力提高我国对外传播的技巧成为迫在眉睫的必要举措,而受众广、信息量大的英语新闻成为我国对外传播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的文
【摘 要】今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得教育部的“转正”批文,9月将有180名考生通过高考与南科大复试相结合的自主招生方式走进南科大的校园。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南科大的改革步伐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如何做深、做透这个关注度极高的新闻事件?由《新安晚报》策划的“朱清时之困”系列报道突破常规,深度关注改革背后的人物理念,这一大型策划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也为都市报做好重大新闻策划提供了一些值得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大国崛起》从2006年到2011年,几番重播,久映不衰。火爆的收视率,可观的延时性是中国纪录片史上前所未有的,而它所引发的热议也是空前的。这部纪录片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它给我们又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大国崛起》的思想启示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历时3年创作完成的,共12集,以每集50分钟,纵横捭阖地讲述了500年间世界上9大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中美建交初期,一位美国资深记者被邀请到周恩来办公室进行采访。在周恩来的办公桌上,老美看到了一支派克笔,喜出望外,觉得自己的话题找到了,便狡猾地问:周恩来先生,您也用我们美国人生产的派克笔呀?  那意思是说:你们不是口口声声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吗?怎么也用我们美国货呢?  周恩来知道老美心里很得意,便笑了:“哦,这个呀,是我的一个朝鲜朋友送我的,是他在朝鲜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很珍贵的哦!”   周恩来
悲剧一幕  西虹市的雪又下了一夜,叶警官抬脚换鞋套的时候,鞋底还在往下滴着泥水。他带好手套,掀起警戒线进入了死者的公寓。  公寓不大,却是上下两层的复式结构。玄关处摆着三盆锃亮的琉璃花盆,只不过里面的兰花已经枯萎了。复式的楼梯下放着孤零零的猫窝和猫爬架。在楼梯拐下来的电视茶几处,一名女性死者俯卧在地上,头部还有一滩未干的血。楼梯上有一串男性的鞋印,能看出上楼和下楼的轨迹。每一个脚印都很完整,基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