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莉加·瓦西里耶夫娜·蘇霍姆林斯卡娅,乌克兰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女,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继承者、研究者和传播者。
2018年是我的父亲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也是他离世后的第47年。他用他一生不懈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学遗产,被很多教育人称为“活的教育学”。这笔遗产是否像他本人一样已经属于翻页的历史了呢?在我看来,我们依然能从其著作中汲取某些有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启示我们新的想法。
因为不可能覆盖他所有的思想,所以我仅与大家分享那些当前在乌克兰受到关注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我认为,它们可能也会引发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一、校长应理清自己的工作职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连续22年担任一所十年制普通中学的校长。这所学校成为他提出、检验、践行新思想的实验场所。这段经历不仅为他创建独特的学校样态提供了可能,也为他撰写34本书、500余篇学术和科普性文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其论述中,很多内容涉及如何做校长。
第一,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校长首先是一名教育者,其次才是一名校长。一名校长不应该过多地被行政性的事物牵绊,而要多参与实践,多与教师和儿童联系;不仅要每天观察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而且要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一条普遍的教育法则。
第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他非常关注学校每一位教师的特点,比如他们的生活状态、道德品质、精神需求和兴趣爱好,并帮助他们及时排解遇到的困难。他总是努力地寻找教师的优点并给予赞扬,同时,他还会针对教师的不足作出点评。苏霍姆林斯基的目的是使每位教师最终成长为知识渊博的、有经验的教师,成为学校的财富。
二、“困难儿童”需要更多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被载入史册,这与其人道主义教育原则是分不开的。这就是要爱、尊重、帮助、支持、启发、珍惜、赞美孩子。孩子,是教育的核心,整个教育过程都应指向孩子。
“个性化教学”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对待“困难儿童”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2008年,乌克兰出版了《要当心我们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论困难儿童》一书,书中集中收集了苏霍姆林斯基生前所写关于“困难儿童”的文章、论著的节选、家长来信、帕夫雷什中学心理讲座的记录、相关教育建议等。此外,苏霍姆林斯基未出版的著作《用什么来医治大脑—思想、劳动、创造、还是药物?》,以及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困难儿童”的思考也收录于该书中。
《要当心我们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论困难儿童》这本部头不大的书反映出了苏霍姆林斯基给予“困难儿童”的关注。这类儿童往往命运坎坷,他们一般有心理问题或者智力落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要让教育学理论最大可能地接近这些孩子的心理和智力需求,发展他们的可能性,不忽视任何一个儿童,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最重要的教育信条。苏霍姆林斯基坚持认为,这些孩子应当同别的孩子一起学习,学校也应该友好地对待他们,对这类孩子的施教过程也是对所有教师人性的考验。
如今,乌克兰加强了开展全纳教育的立法,就是将“困难儿童”与健康儿童纳入同一教育机构体系中,让他们在同一环境中一起学习。事实证明,苏霍姆林斯基这方面的想法还是很有远见的。
1970—1971年帕夫雷什学校工作计划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命中制订的最后一次工作计划,他在其中提到:智力发展落后、天赋不高、思考缓慢儿童的智力发展问题是我作为校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的问题。我们需要在课堂内外、在家庭中对这类孩子供个性化地帮助;教师要用特别的尺子来衡量他们的成绩,要一个儿童一把尺子地衡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我们与之打交道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思想、情感以及兴趣世界。”这一点今天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体系理解为“个性化教学”,或者说“差异性教学”。
三、教育要崇尚自然
在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道德情感及思维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大自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大自然是儿童思想觉醒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他说:“当我们忘记周围的自然时,学校就不可能促进智慧的发展,反而会使学生思维迟钝,只会死记硬背。”
苏霍姆林斯基利用自然开展教育教学的理念渗透到了儿童的所有活动中。在帕夫雷什中学,不仅门窗要向大自然敞开,而且校长和老师在清晨或傍晚都会带学生们到花园、池塘、河岸、森林、田野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爱上大自然,以此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性。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观察并发现周围世界,编写关于自然的童话和故事。这些做法在今天被称为“为了儿童的哲学”,它是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很多国家培养儿童的重要指导思想。
“为了儿童的哲学”无疑具有现实的意义。如果我们从幼年起就教会孩子将大自然视为生命的源泉,那么,我们的后代就能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就能够爱护大自然。
四、用心建设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今天的很多学校都用高高的栅栏包围着,仿佛是与周围世界隔离的城堡。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一方面,学校是周围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学校也在创造着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其目的是为了触及孩子的心灵、丰富其思想、唤醒其变得更加优秀的愿望。学校里的许多东西都是孩子们亲手做的,苏霍姆林斯基力求让每个人用心、用手来建设学校环境。
在许多人看来,在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的时候,帕夫雷什中学很穷,物质方面很匮乏,当然,甚至现在也是这样。是的,如果将财富理解为校长和教师办公室里是否陈设着漂亮的家具和窗帘,那么,那里的确很“穷”,也很“原始”。但这里的陈设是师生用心亲手创造的,除此之外,墙上挂的也都是能够激发儿童情感需要的绘画作品。这样的理念在法国著名教育家赛勒斯坦·费雷内的学校中,在波兰著名教育家亚努沙·高尔恰克的寄宿学校中都有体现。 我很驕傲,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不是物质最富裕的学校,但确实是代表世界发展趋势最好的学校之一。
五、理想教育是德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一部分不是德育的补充,而是德育过程的核心—德育过程的基本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世界观。这一观点在今天为教育体系的很多活动确定了方向和目标。现如今,学校生活和学校教学缺少世界观教育,使得学校成为了只是单纯讲授某些课程的场所。在乌克兰的学校中亦不乏类似的案例。
理想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理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培养孩子成为有理想的人。他讲道:“我深信,如果一个人赋予自己的工作以高尚的理想,他就会感到自豪,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动摇。”
理想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启明星,而怎样帮助孩子确立理想应当是每位教师必修的功课。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理想教育应基于孩子的真实体验,使每个孩子的生活接近社会理想。如果把孩子们没有感受过的语言塞入孩子嘴里是很危险的。他曾警告,“没有什么是比儿童和青年嘴里的响亮的句子、喋喋不休的絮叨、空洞的承诺更可怕的事情。辞藻虽美丽,但却是成人组织和想出来的,孩子们的内心并不理解,因为这些东西对孩子们而言是空洞的”。成年人的虚伪固然很危险,但孩子的伪装则更可怕,如果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善于伪装的人,那么我们就伤害了他们的灵魂。因此,社会理想只有源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源于孩子自身的经验,源于其理解水平和自我认同感,他们的个人理想才会得到确立。
苏霍姆林斯基已经离开我们47年了,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是永恒的。每代人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他们?教他们什么以及什么时候教?当我们找寻今天面临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时,我们总会关注过去成功和正面的案例。在谈到如何对待他人的经验时,我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经验应该是每位教师创造性地思考他人的思想,并在个人创造性的活动中产生新思想。”
最后,我想以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引用过的乌克兰杰出哲学家格里戈里·斯柯沃罗达的名言结束我的发言:“天空群星闪耀,但不应认为它们之中有一颗是月亮。”我想,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天空中那些同样璀璨耀眼、独具一格的群星中的一颗。
(本文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姜晓燕翻译、整理,译稿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甦审校。)
责任编辑︱李 诗
读者热线:010-62027829
栏目投稿信箱:zgdy_jiangtang@163.com
2018年是我的父亲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也是他离世后的第47年。他用他一生不懈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学遗产,被很多教育人称为“活的教育学”。这笔遗产是否像他本人一样已经属于翻页的历史了呢?在我看来,我们依然能从其著作中汲取某些有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启示我们新的想法。
因为不可能覆盖他所有的思想,所以我仅与大家分享那些当前在乌克兰受到关注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我认为,它们可能也会引发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一、校长应理清自己的工作职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连续22年担任一所十年制普通中学的校长。这所学校成为他提出、检验、践行新思想的实验场所。这段经历不仅为他创建独特的学校样态提供了可能,也为他撰写34本书、500余篇学术和科普性文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其论述中,很多内容涉及如何做校长。
第一,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校长首先是一名教育者,其次才是一名校长。一名校长不应该过多地被行政性的事物牵绊,而要多参与实践,多与教师和儿童联系;不仅要每天观察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而且要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一条普遍的教育法则。
第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他非常关注学校每一位教师的特点,比如他们的生活状态、道德品质、精神需求和兴趣爱好,并帮助他们及时排解遇到的困难。他总是努力地寻找教师的优点并给予赞扬,同时,他还会针对教师的不足作出点评。苏霍姆林斯基的目的是使每位教师最终成长为知识渊博的、有经验的教师,成为学校的财富。
二、“困难儿童”需要更多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被载入史册,这与其人道主义教育原则是分不开的。这就是要爱、尊重、帮助、支持、启发、珍惜、赞美孩子。孩子,是教育的核心,整个教育过程都应指向孩子。
“个性化教学”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对待“困难儿童”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2008年,乌克兰出版了《要当心我们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论困难儿童》一书,书中集中收集了苏霍姆林斯基生前所写关于“困难儿童”的文章、论著的节选、家长来信、帕夫雷什中学心理讲座的记录、相关教育建议等。此外,苏霍姆林斯基未出版的著作《用什么来医治大脑—思想、劳动、创造、还是药物?》,以及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困难儿童”的思考也收录于该书中。
《要当心我们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论困难儿童》这本部头不大的书反映出了苏霍姆林斯基给予“困难儿童”的关注。这类儿童往往命运坎坷,他们一般有心理问题或者智力落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要让教育学理论最大可能地接近这些孩子的心理和智力需求,发展他们的可能性,不忽视任何一个儿童,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最重要的教育信条。苏霍姆林斯基坚持认为,这些孩子应当同别的孩子一起学习,学校也应该友好地对待他们,对这类孩子的施教过程也是对所有教师人性的考验。
如今,乌克兰加强了开展全纳教育的立法,就是将“困难儿童”与健康儿童纳入同一教育机构体系中,让他们在同一环境中一起学习。事实证明,苏霍姆林斯基这方面的想法还是很有远见的。
1970—1971年帕夫雷什学校工作计划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命中制订的最后一次工作计划,他在其中提到:智力发展落后、天赋不高、思考缓慢儿童的智力发展问题是我作为校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的问题。我们需要在课堂内外、在家庭中对这类孩子供个性化地帮助;教师要用特别的尺子来衡量他们的成绩,要一个儿童一把尺子地衡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我们与之打交道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思想、情感以及兴趣世界。”这一点今天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体系理解为“个性化教学”,或者说“差异性教学”。
三、教育要崇尚自然
在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道德情感及思维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大自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大自然是儿童思想觉醒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他说:“当我们忘记周围的自然时,学校就不可能促进智慧的发展,反而会使学生思维迟钝,只会死记硬背。”
苏霍姆林斯基利用自然开展教育教学的理念渗透到了儿童的所有活动中。在帕夫雷什中学,不仅门窗要向大自然敞开,而且校长和老师在清晨或傍晚都会带学生们到花园、池塘、河岸、森林、田野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爱上大自然,以此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性。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观察并发现周围世界,编写关于自然的童话和故事。这些做法在今天被称为“为了儿童的哲学”,它是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很多国家培养儿童的重要指导思想。
“为了儿童的哲学”无疑具有现实的意义。如果我们从幼年起就教会孩子将大自然视为生命的源泉,那么,我们的后代就能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就能够爱护大自然。
四、用心建设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今天的很多学校都用高高的栅栏包围着,仿佛是与周围世界隔离的城堡。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一方面,学校是周围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学校也在创造着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其目的是为了触及孩子的心灵、丰富其思想、唤醒其变得更加优秀的愿望。学校里的许多东西都是孩子们亲手做的,苏霍姆林斯基力求让每个人用心、用手来建设学校环境。
在许多人看来,在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的时候,帕夫雷什中学很穷,物质方面很匮乏,当然,甚至现在也是这样。是的,如果将财富理解为校长和教师办公室里是否陈设着漂亮的家具和窗帘,那么,那里的确很“穷”,也很“原始”。但这里的陈设是师生用心亲手创造的,除此之外,墙上挂的也都是能够激发儿童情感需要的绘画作品。这样的理念在法国著名教育家赛勒斯坦·费雷内的学校中,在波兰著名教育家亚努沙·高尔恰克的寄宿学校中都有体现。 我很驕傲,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不是物质最富裕的学校,但确实是代表世界发展趋势最好的学校之一。
五、理想教育是德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一部分不是德育的补充,而是德育过程的核心—德育过程的基本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世界观。这一观点在今天为教育体系的很多活动确定了方向和目标。现如今,学校生活和学校教学缺少世界观教育,使得学校成为了只是单纯讲授某些课程的场所。在乌克兰的学校中亦不乏类似的案例。
理想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理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培养孩子成为有理想的人。他讲道:“我深信,如果一个人赋予自己的工作以高尚的理想,他就会感到自豪,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动摇。”
理想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启明星,而怎样帮助孩子确立理想应当是每位教师必修的功课。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理想教育应基于孩子的真实体验,使每个孩子的生活接近社会理想。如果把孩子们没有感受过的语言塞入孩子嘴里是很危险的。他曾警告,“没有什么是比儿童和青年嘴里的响亮的句子、喋喋不休的絮叨、空洞的承诺更可怕的事情。辞藻虽美丽,但却是成人组织和想出来的,孩子们的内心并不理解,因为这些东西对孩子们而言是空洞的”。成年人的虚伪固然很危险,但孩子的伪装则更可怕,如果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善于伪装的人,那么我们就伤害了他们的灵魂。因此,社会理想只有源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源于孩子自身的经验,源于其理解水平和自我认同感,他们的个人理想才会得到确立。
苏霍姆林斯基已经离开我们47年了,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是永恒的。每代人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他们?教他们什么以及什么时候教?当我们找寻今天面临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时,我们总会关注过去成功和正面的案例。在谈到如何对待他人的经验时,我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经验应该是每位教师创造性地思考他人的思想,并在个人创造性的活动中产生新思想。”
最后,我想以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引用过的乌克兰杰出哲学家格里戈里·斯柯沃罗达的名言结束我的发言:“天空群星闪耀,但不应认为它们之中有一颗是月亮。”我想,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天空中那些同样璀璨耀眼、独具一格的群星中的一颗。
(本文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姜晓燕翻译、整理,译稿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甦审校。)
责任编辑︱李 诗
读者热线:010-62027829
栏目投稿信箱:zgdy_jiangt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