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市场是我国体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建立完善的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以及四川省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现状,找出四川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滞后的原因,提出开发四川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建议和对策。力求为高校体育改革及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 竞技表演市场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国内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BA和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的举办迈出开发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同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还对部分大学生联赛的决赛进行了转播,提高了高校体育的影响,促进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如清华大学组建的跳水俱乐部,华东理工大学组建的乒乓球俱乐部,同济大学组建的手球俱乐部并都分别挤进了全国联赛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足球名帅”金志扬带领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打进了职业足球联赛,开创了职业教练进军高校体育的先河。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承担了部分奥运项目的比赛;2009年全运会,中国石油大学、海洋大学也承办了部分项目的比赛。这些事例表明大学竞技表演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前景比较乐观。然而,站在全局的角度,国内没有几所院校能够做到“以体养体”,受体制限制,我国高校运动队的经费来源基本靠学校教育经费拨款。由于运动水平低,观赏价值不高,像国外高校那种靠门票和电视转播的收入几乎为零,其他赞助也有限。据调查,近几年高校的足球、篮球联赛的门票低至几元一张,甚至免费观看,观众的上座率也非常低,这限制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手段,赛事组织运作水平不高
部分高校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对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目前高校体育竞技经营人才的人数少且素质偏低,学校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组办各类比赛时工作安排不周全,没有充分地与体育赞助市场、体育媒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很多高校在承办运动会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比赛顺利开闭幕,甚至敷衍了事,而极少考虑到经济效益,这正是中美高校体育竞技市场最明显的差别。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吸引观众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异常冷清除了与组织承办方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吸引观众,从而难以吸引赞助企业。同时学校运动队和观众交流太少,很难使观众成为自己拥趸。
(三)主要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有限,对体育的热情不够。
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高校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大学生,除了少数兼职的大学生外,90%以上的大学生是没有收入的,所以消费能力较低,同时对体育的热情不够,给开发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带来了难题。
(四)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除了单纯的打广告,就只有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型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校园体育赞助还很不规范。
二、发展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思路及对策
(一)改革高校体育管理体制,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
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尚未触及的一个,我国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也是如此,时至今日,部分高校高水平队的组建,招生运作以及比赛的举办均受制于教育部、体育局和学校等行政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运动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竞技体育的管办分离,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才能培育、发展和繁荣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际和校企合作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开放程度较低,从每年的CUBA可以看出,联赛基本上是完全针对大学生,比赛在大学举行,电视很少转播,造成大学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基本与社会脱节。为吸引更多的观众,扩大影响,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应尽可能向社会开放,必要时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和庆典活动上做一些协会演出,促进彼此交流。另外,在不影响高校运动队学习的情况下,校际间应加强交流,制定相应的队员交换及转会机制,以求共同繁荣。在校企合作方面,要优势互补,一方面达到企业宣传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运动队有效解决经费问题。
(三)提高高校竞技比赛质量,增强比赛观赏性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提供的是体育竞赛产品,因此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才有可能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运动员的敬业精神,使球员养成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的好习惯;打破地域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转会机制和选秀机制使各队的实力相当;重视后备人才开发,完善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竞赛的质量和观赏性;改进比赛规则,鼓励学生运动员个人表演,采用先进的战术打法,增强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性。
(四)以大学生为核心,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
学生是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需求主体,培育竞赛表演市场除了要改善供给体系,更要完善需求体系,学生应被置于核心单位。首先,在发展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球迷至上”的观念,宗旨是为了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水准的观赏性竞技娱乐产品。其次,在联赛的组织与管理中要强调球迷参与,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球迷组织的代表参与联赛组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决策。最后,要倡导并实践“取悦球迷”的理念,建立并完善球迷服务机构,明确高校运动员为社区服务和为球迷服务的责任与义务,增强球迷对高校体育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编者.2008-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咨询研究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9.
[2]汪伟信.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程一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
关键词:高校体育 竞技表演市场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国内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BA和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的举办迈出开发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同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还对部分大学生联赛的决赛进行了转播,提高了高校体育的影响,促进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如清华大学组建的跳水俱乐部,华东理工大学组建的乒乓球俱乐部,同济大学组建的手球俱乐部并都分别挤进了全国联赛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足球名帅”金志扬带领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打进了职业足球联赛,开创了职业教练进军高校体育的先河。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承担了部分奥运项目的比赛;2009年全运会,中国石油大学、海洋大学也承办了部分项目的比赛。这些事例表明大学竞技表演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前景比较乐观。然而,站在全局的角度,国内没有几所院校能够做到“以体养体”,受体制限制,我国高校运动队的经费来源基本靠学校教育经费拨款。由于运动水平低,观赏价值不高,像国外高校那种靠门票和电视转播的收入几乎为零,其他赞助也有限。据调查,近几年高校的足球、篮球联赛的门票低至几元一张,甚至免费观看,观众的上座率也非常低,这限制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手段,赛事组织运作水平不高
部分高校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对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目前高校体育竞技经营人才的人数少且素质偏低,学校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组办各类比赛时工作安排不周全,没有充分地与体育赞助市场、体育媒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很多高校在承办运动会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比赛顺利开闭幕,甚至敷衍了事,而极少考虑到经济效益,这正是中美高校体育竞技市场最明显的差别。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吸引观众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异常冷清除了与组织承办方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吸引观众,从而难以吸引赞助企业。同时学校运动队和观众交流太少,很难使观众成为自己拥趸。
(三)主要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有限,对体育的热情不够。
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高校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大学生,除了少数兼职的大学生外,90%以上的大学生是没有收入的,所以消费能力较低,同时对体育的热情不够,给开发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带来了难题。
(四)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除了单纯的打广告,就只有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型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校园体育赞助还很不规范。
二、发展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思路及对策
(一)改革高校体育管理体制,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
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尚未触及的一个,我国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也是如此,时至今日,部分高校高水平队的组建,招生运作以及比赛的举办均受制于教育部、体育局和学校等行政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运动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竞技体育的管办分离,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才能培育、发展和繁荣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际和校企合作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开放程度较低,从每年的CUBA可以看出,联赛基本上是完全针对大学生,比赛在大学举行,电视很少转播,造成大学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基本与社会脱节。为吸引更多的观众,扩大影响,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应尽可能向社会开放,必要时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和庆典活动上做一些协会演出,促进彼此交流。另外,在不影响高校运动队学习的情况下,校际间应加强交流,制定相应的队员交换及转会机制,以求共同繁荣。在校企合作方面,要优势互补,一方面达到企业宣传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运动队有效解决经费问题。
(三)提高高校竞技比赛质量,增强比赛观赏性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提供的是体育竞赛产品,因此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才有可能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运动员的敬业精神,使球员养成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的好习惯;打破地域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转会机制和选秀机制使各队的实力相当;重视后备人才开发,完善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竞赛的质量和观赏性;改进比赛规则,鼓励学生运动员个人表演,采用先进的战术打法,增强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性。
(四)以大学生为核心,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
学生是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需求主体,培育竞赛表演市场除了要改善供给体系,更要完善需求体系,学生应被置于核心单位。首先,在发展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球迷至上”的观念,宗旨是为了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水准的观赏性竞技娱乐产品。其次,在联赛的组织与管理中要强调球迷参与,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球迷组织的代表参与联赛组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决策。最后,要倡导并实践“取悦球迷”的理念,建立并完善球迷服务机构,明确高校运动员为社区服务和为球迷服务的责任与义务,增强球迷对高校体育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编者.2008-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咨询研究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9.
[2]汪伟信.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程一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