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增加居民对环境的参与性,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创造出利于居民心理健康的小区环境。
关键词:小区环境设计;居民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
近些年,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和成熟,我国居民住房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居住区环境设计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设计师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在各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就目前小区环境设计而言,设计师仍较多的着重于景观设计,对于较深层面的居民心理需求,关注仍显不够。只有将居民心理进行全盘考虑,才能创造出健康、和谐的小区环境。
一、小区居民的心理需求
对小区居民来说,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文明的居住环境,是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小区设计的指导思想,就通过环境设计改善居民的心理需求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自我及与他人交流的需求;(2)获得亲切安全的休憩地的需求;(3)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需求。
以上需求在现今的小区环境设计中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但往往未能在较深层面上展开。故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小区环境设计应建立在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使居民与环境产生互动,真正使环境能够“活起来”。
二、居民的心理需求与环境设计分析
(一)实现自我及与他人交流的需求
由于现代人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住宅在设计时更多的注重家庭的私密性,小区内人与人的交流减少,邻里人际关系比较冷淡,如何增加小区内居民的相互交流避免出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使居民能拥有大杂院式的交流环境。
心理学家认为,每人都有被压制的表演欲,并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因此,小区应提供一个展示场所,让居民进行自我表现,增加邻里间的接触,创造邻里交流的机会。特别是生活在小区的老人,由于不再为工作而忙碌,空闲时间较多,如何支配这些空闲时间,成了老年人最常考虑的问题。一直闲在家里,老年人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在小区内提供一个活动、交流的场所,有利于居民身体的健康、头脑的健康、心里的健康。
小区活动中心和小区广场通常是小区居民户外活动的首选,为使方便交流和取得广泛影响与良好效果,设计时应将活动场所设置在靠近小区入口或小区主要道路旁,因这些地方人流量大,人流集中,更能吸引居民的注意,更具感染力,因此强化居民交流的作用也越强。
(二)获得亲切安全的休憩地的需求
小区宅间绿地作为居民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室外场所,能为居民提供亲切安全的休憩地,是居民每日必经之处。相关调查表明,选择游憩的绿地时,53.20%的住户选择宅间绿地,儿童选择宅间绿地玩耍的高达67.1%。
1.儿童嬉戏与看护儿童的场所
由于小区的半封闭性,相对于其他绿地,在居民心里较为安全。因此,父母更希望孩子能在小区内嬉戏,一方面,小区内邻居较为熟悉,相对比较安全,父母比较放心;另一方面,忙碌之余,大人可以透过窗户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小区环境设计时,应在距离小区路网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置儿童娱乐设施,给儿童一个嬉戏、玩闹的场所。同时,也是给家长看护儿童,交流带孩子经验的绝佳场所。
某小区内儿童娱乐设施
2.居民早晚锻炼的场所
现代人活动量少,为保持身体健康,很多居民有早晚锻炼的习惯,特别现在的上班族,由于受工作和健康的双重考量,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夜走的行列,被称之为“夜走族”。小区环境设计时,可以通过小区路网配合小区绿地,给居民提供一个就近的夜走场所,以减少居民在小区外道路锻炼,一方面避免了人流与车流的干涉影响交通,另一方面,由于小区内人车流线干涉小,安全得到保障。
绿地中供休憩的小品
3. 居民休息、减压的场所
中国人的性格以含蓄内向居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愈加激烈,压力日增,而在工作场所能释放压力的空间极少。在小区绿地中设置可供休息的凉亭、座椅、甚至吊床等休息场所,可使劳作一天的人们可以在小区绿地内静静的休憩,特别是北方有夏季晚上户外纳凉的习惯,在小区绿地内休息,一方面感受自然的宁静,心情能得到适度放松,另一方面通过跟朋友、家人谈心,相互开导、释压,减少不良情绪对居民身体的危害,使环境设计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塑造健康的生活心态。
(三)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需求
人来自于自然,因此有回归自然的天性。小区环境设计时,将大自然“浓缩”后搬入小区,将会给小区居民带来重回大自然的亲切感受。借鉴园林设计,将山、水、地形、植物等元素引入小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
某小区内蔬菜、果树种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田园充满了向往,小区环境设计师应设法满足居民的需求,给小区居民更多参与小区环境创造的机会。目前已有小区居民自发的在小区内开辟小菜园的做法,笔者认为设计师在小区环境设计时,应在小区的适当位置,为小区居民开辟小块的菜地,或利用小区围墙种植豇豆、黄瓜等藤蔓植物,或利用屋顶进行各种盆栽等,化无序为有序,满足居民种植需要。在景观树的选择上,适当增加山楂树、柿子树等果树,既能作为树观赏,又能给小区居民带来真正的“实惠”。物业可以组织将这些果树和蔬菜以参与种植活动的方式,委托小区居民管理,一方面给居民提供一个享受田园劳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种植知识,亲身体会劳动带来收获的喜悦。
三、结语
随着小区环境设计理念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设计师,在小区环境设计时,更加注重居民心理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且能促进居民心理健康的小区环境,创造出有利于且能促进小区居民融洽、和谐相处的小区环境,尽到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3] 白德懋.居住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关键词:小区环境设计;居民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
近些年,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和成熟,我国居民住房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居住区环境设计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设计师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在各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就目前小区环境设计而言,设计师仍较多的着重于景观设计,对于较深层面的居民心理需求,关注仍显不够。只有将居民心理进行全盘考虑,才能创造出健康、和谐的小区环境。
一、小区居民的心理需求
对小区居民来说,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文明的居住环境,是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小区设计的指导思想,就通过环境设计改善居民的心理需求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自我及与他人交流的需求;(2)获得亲切安全的休憩地的需求;(3)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需求。
以上需求在现今的小区环境设计中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但往往未能在较深层面上展开。故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小区环境设计应建立在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使居民与环境产生互动,真正使环境能够“活起来”。
二、居民的心理需求与环境设计分析
(一)实现自我及与他人交流的需求
由于现代人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住宅在设计时更多的注重家庭的私密性,小区内人与人的交流减少,邻里人际关系比较冷淡,如何增加小区内居民的相互交流避免出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使居民能拥有大杂院式的交流环境。
心理学家认为,每人都有被压制的表演欲,并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因此,小区应提供一个展示场所,让居民进行自我表现,增加邻里间的接触,创造邻里交流的机会。特别是生活在小区的老人,由于不再为工作而忙碌,空闲时间较多,如何支配这些空闲时间,成了老年人最常考虑的问题。一直闲在家里,老年人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在小区内提供一个活动、交流的场所,有利于居民身体的健康、头脑的健康、心里的健康。
小区活动中心和小区广场通常是小区居民户外活动的首选,为使方便交流和取得广泛影响与良好效果,设计时应将活动场所设置在靠近小区入口或小区主要道路旁,因这些地方人流量大,人流集中,更能吸引居民的注意,更具感染力,因此强化居民交流的作用也越强。
(二)获得亲切安全的休憩地的需求
小区宅间绿地作为居民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室外场所,能为居民提供亲切安全的休憩地,是居民每日必经之处。相关调查表明,选择游憩的绿地时,53.20%的住户选择宅间绿地,儿童选择宅间绿地玩耍的高达67.1%。
1.儿童嬉戏与看护儿童的场所
由于小区的半封闭性,相对于其他绿地,在居民心里较为安全。因此,父母更希望孩子能在小区内嬉戏,一方面,小区内邻居较为熟悉,相对比较安全,父母比较放心;另一方面,忙碌之余,大人可以透过窗户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小区环境设计时,应在距离小区路网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置儿童娱乐设施,给儿童一个嬉戏、玩闹的场所。同时,也是给家长看护儿童,交流带孩子经验的绝佳场所。
某小区内儿童娱乐设施
2.居民早晚锻炼的场所
现代人活动量少,为保持身体健康,很多居民有早晚锻炼的习惯,特别现在的上班族,由于受工作和健康的双重考量,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夜走的行列,被称之为“夜走族”。小区环境设计时,可以通过小区路网配合小区绿地,给居民提供一个就近的夜走场所,以减少居民在小区外道路锻炼,一方面避免了人流与车流的干涉影响交通,另一方面,由于小区内人车流线干涉小,安全得到保障。
绿地中供休憩的小品
3. 居民休息、减压的场所
中国人的性格以含蓄内向居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愈加激烈,压力日增,而在工作场所能释放压力的空间极少。在小区绿地中设置可供休息的凉亭、座椅、甚至吊床等休息场所,可使劳作一天的人们可以在小区绿地内静静的休憩,特别是北方有夏季晚上户外纳凉的习惯,在小区绿地内休息,一方面感受自然的宁静,心情能得到适度放松,另一方面通过跟朋友、家人谈心,相互开导、释压,减少不良情绪对居民身体的危害,使环境设计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塑造健康的生活心态。
(三)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需求
人来自于自然,因此有回归自然的天性。小区环境设计时,将大自然“浓缩”后搬入小区,将会给小区居民带来重回大自然的亲切感受。借鉴园林设计,将山、水、地形、植物等元素引入小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
某小区内蔬菜、果树种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田园充满了向往,小区环境设计师应设法满足居民的需求,给小区居民更多参与小区环境创造的机会。目前已有小区居民自发的在小区内开辟小菜园的做法,笔者认为设计师在小区环境设计时,应在小区的适当位置,为小区居民开辟小块的菜地,或利用小区围墙种植豇豆、黄瓜等藤蔓植物,或利用屋顶进行各种盆栽等,化无序为有序,满足居民种植需要。在景观树的选择上,适当增加山楂树、柿子树等果树,既能作为树观赏,又能给小区居民带来真正的“实惠”。物业可以组织将这些果树和蔬菜以参与种植活动的方式,委托小区居民管理,一方面给居民提供一个享受田园劳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种植知识,亲身体会劳动带来收获的喜悦。
三、结语
随着小区环境设计理念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设计师,在小区环境设计时,更加注重居民心理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且能促进居民心理健康的小区环境,创造出有利于且能促进小区居民融洽、和谐相处的小区环境,尽到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3] 白德懋.居住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