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语文这门科目来说,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直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从小学开始认字开始,语文教学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难度系数也越来越高。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古诗词是一大关键点,也是一个重难点,许多学生都被古诗词所难倒。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古诗词教学”的内容特点,详细论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一直被学生看作是难点内容,学不好,不愿意学。其实古诗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积累下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诗词就是用精炼的句子来表达复杂的情感,蕴含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韵律。但是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泱泱学子却不喜欢学习,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广大教师应当深思熟虑: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一、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在最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了解到:学习古诗词可以通过诵读、积累古文字义、感悟古诗的感情和韵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古诗词年代都较为久远,当时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再加上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想要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就比较困难。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学生,既具备了小学生的记忆力优良的特点,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多读多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背诵记忆,是要建立在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当然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有大致了解,就需要进行多次诵读,诵读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理解古诗词的大意,也可以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倾向。作者的情感倾向就好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对后续的背诵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翻译。当学生能够理解记忆的古诗词越多,积累的知识就越多,想要学好古诗词,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古诗词中还蕴含了节奏感,古诗词中的平仄对仗和抑扬顿挫,都是精华,有的诗词缠绵悱恻,有的诗词慷慨激昂,有的诗词节奏明快,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专业解题技能之外,还应当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中的美感。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生机盎然的喜爱之情。话锋一转:“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是因为看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结合作者本身的经历,最后又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奈之情。初读时学生基本上是感知不到这种情感,只有通过多次诵读,加上作者的身世背景,这个深层意思才能浮出水面。
二、拓展思维,感知诗词意境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高分,使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认为背的越多越好。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在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高了成绩,但是也影响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认知。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有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很痛苦,不能理解意思,还要死记硬背,这更是难上加难。
在笔者看来,古诗词中最精炼之处就是在于古人用简单的词语抒发复杂的情感,专业术语就是“含蓄隽永”。比如:在教授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整首词主要是描述了一个深闺女子对于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但是学生基本上只能看到女子清晨起来梳洗远眺的样子。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抛出橄榄枝,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女子在梳洗时要远眺,再结合她的处境,处于深闺之中的女子,远眺,不是思乡就是思念心爱之人。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思考的方向,然后教师再说出正确答案,规范学生的语言组织。
三、结合生活鉴赏诗词
有少数教师非常认真地讲解了古诗词的意思,但是因为只是从传授知识的途径来讲课,所以学生只能对古诗词的大意有所了解,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在考试过程中,碰到古诗词鉴赏的题目,依旧是不会做,不理解,学习成绩不能提升。
古诗词虽然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但是古诗词却都是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让学生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诗词的环境中。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情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古诗词鉴赏中,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不能理解的窘境。比如:在教授李白《将进酒》时,先让学生诵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将李白写文章时的背景际遇告诉学生,让学生主动融入到作者写作的环境之中,了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胸襟。
总之,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难点,简而言之,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症下药,不仅要细讲也要精讲;要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技能;禁止死记硬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虽然古诗词鉴赏一直是学生的重难点,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兴趣度一直不高,在考试中得分率也普遍偏低。但是古诗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我国学子应当努力去了解和学习古诗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桂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析——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56-57.
[2]陶中平.读·品·拓——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10):61-62.
[3]张学勤.走进诗情画意:浅谈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J].科学导报,2013,(14):135-135.
[4]王凤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12):39.
【关键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一直被学生看作是难点内容,学不好,不愿意学。其实古诗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积累下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诗词就是用精炼的句子来表达复杂的情感,蕴含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韵律。但是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泱泱学子却不喜欢学习,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广大教师应当深思熟虑: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一、诵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在最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了解到:学习古诗词可以通过诵读、积累古文字义、感悟古诗的感情和韵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古诗词年代都较为久远,当时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再加上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想要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就比较困难。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学生,既具备了小学生的记忆力优良的特点,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多读多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背诵记忆,是要建立在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当然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对整首诗的意思有大致了解,就需要进行多次诵读,诵读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理解古诗词的大意,也可以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倾向。作者的情感倾向就好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对后续的背诵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翻译。当学生能够理解记忆的古诗词越多,积累的知识就越多,想要学好古诗词,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古诗词中还蕴含了节奏感,古诗词中的平仄对仗和抑扬顿挫,都是精华,有的诗词缠绵悱恻,有的诗词慷慨激昂,有的诗词节奏明快,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专业解题技能之外,还应当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中的美感。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生机盎然的喜爱之情。话锋一转:“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是因为看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结合作者本身的经历,最后又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奈之情。初读时学生基本上是感知不到这种情感,只有通过多次诵读,加上作者的身世背景,这个深层意思才能浮出水面。
二、拓展思维,感知诗词意境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高分,使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认为背的越多越好。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在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高了成绩,但是也影响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认知。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有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很痛苦,不能理解意思,还要死记硬背,这更是难上加难。
在笔者看来,古诗词中最精炼之处就是在于古人用简单的词语抒发复杂的情感,专业术语就是“含蓄隽永”。比如:在教授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整首词主要是描述了一个深闺女子对于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但是学生基本上只能看到女子清晨起来梳洗远眺的样子。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抛出橄榄枝,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女子在梳洗时要远眺,再结合她的处境,处于深闺之中的女子,远眺,不是思乡就是思念心爱之人。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思考的方向,然后教师再说出正确答案,规范学生的语言组织。
三、结合生活鉴赏诗词
有少数教师非常认真地讲解了古诗词的意思,但是因为只是从传授知识的途径来讲课,所以学生只能对古诗词的大意有所了解,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在考试过程中,碰到古诗词鉴赏的题目,依旧是不会做,不理解,学习成绩不能提升。
古诗词虽然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但是古诗词却都是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让学生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诗词的环境中。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情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古诗词鉴赏中,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不能理解的窘境。比如:在教授李白《将进酒》时,先让学生诵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将李白写文章时的背景际遇告诉学生,让学生主动融入到作者写作的环境之中,了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胸襟。
总之,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难点,简而言之,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症下药,不仅要细讲也要精讲;要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技能;禁止死记硬背。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虽然古诗词鉴赏一直是学生的重难点,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兴趣度一直不高,在考试中得分率也普遍偏低。但是古诗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我国学子应当努力去了解和学习古诗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桂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析——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56-57.
[2]陶中平.读·品·拓——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10):61-62.
[3]张学勤.走进诗情画意:浅谈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J].科学导报,2013,(14):135-135.
[4]王凤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