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健全人格 奠定人生基石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13770509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牌阐释:上世纪20年代初,林砺儒先生在就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演说中明确提出“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它是一种完全人格的教育,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为手段,以教育的人本性、全面性、兴趣性、生息性、实践性为特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林砺儒校长倡导并推行全人格教育以来,北师大附中已积累90余年“全人格教育”的经验,育人成果丰硕,培养出以赵世炎、钱学森为代表的众多杰出人才。新时期,北师大附中以“全人格、高素质”为育人目标,从课程体系、活动体系、文化环境诸方面继承弘扬这一理念,并使之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重要的教育品牌。
  林砺儒:“全人格教育”的先行者
  “全人格教育”是林砺儒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也是他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贯穿在他的全部著述当中。他所有的思想都是围绕“全人格教育”而展开。
  林砺儒先生1911年参加公费留学日本的考试,选报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3月从日本学成归国,1922年7月,林砺儒就任附属中学校校长(那时称主任),并提出了全人格教育。20世纪初,日本盛行学习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儿童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倡导儿童中心主义,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和兴趣,又要联系社会,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用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在活动中全面发展儿童的潜能和创造性。
  林砺儒的“全人格教育”思想受到杜威的影响,当时的中国不但让青年学者们“走出去”,而且还“请进来”。自1918年以来,杜威、罗素、孟禄、杜里舒、泰戈尔等一批著名学者曾经访问我国,通过演讲以及与我国知识界领袖们和学生们的接触,给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他们将美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灵魂带到中国来,以自己的思想、言论和实践,对中国现代教育价值的确立和教育制度的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最终使中国实现了从近代教育向现代教育的成功转型。他们的中国之行,构成一道绮丽而独特的历史风景。著名汉学家史景迁在他的《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说:“那时的中国处于一个之前和至今都没有再出现的时代——一个全世界的知识分子都纷至沓来的时代。”
  同时代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文中提出: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人格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为了阐述这一思想,林砺儒分析了两种学校系统的观点:一种是把中等教育看做手段,中等教育是大学专门的准备,林砺儒称之为教育之建筑观;另一种是认为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林砺儒把它称作教育的成长观。这种观点认为中等教育是最适合于少年生活的教育,其自身就是目的。
  林砺儒指出:“生活是全人格的活动……我们人类天生有一副活动能力,时时要向外扩张,与周围发生关系,人格的活力扩张所及之周围,就是生活范围。”林砺儒把人格和生活联系起来,把生活看做目的,要求青少年的人格健康积极地发展。
  “全人格教育”是对教育的一种认识和理解,也是一种指导教育行为的系统理念。“全人格教育”,顾名思义是人格的教育,是完全的人格教育。人格,狭义的理解,指人的品格。在“全人格教育”理念中,人格的含义更广,既包括道德人格,也包括心理人格、法律人格,强调它是做人的资格。“全人格教育”起源于健全人格教育,它以“人格”培养为核心,以“完全”或“健全”的人格为培养目标,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为手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林砺儒的“全人格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我们试着将其核心思想概括如下:
  人本性。教育助儿童身心发展,人格的成长即是教育。
  全面性。林砺儒先生提出:“少年身心之发育甚盛,人格活动之范围日加扩张,几乎对于人类所有之经验都要发生趣味,所以中等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少年人格之射线到各方面去。譬如一株树要它十分发育,就又要让它的根四面八方蔓延。若堵住几向,单让一向给它伸张,就不能完全发育。所以,我认定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
  “一个完整的人格,必须含有动物的、人类的、公民的、职业的四种资格。”林砺儒说的这些资格,实际上完整地体现了人在教育发展中所应有的特征,只有具备这些特征,人才能健康自由地发展。他要求中学阶段的人格放射线投射到各个方面去。为进一步阐释这种任务,林砺儒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说明:“科学的陶冶不是要养成科学家或准备做农工,乃是要引导人格的活力往科学方面去。”任学生自由发育,只需加以引导,这实质上是一种人才潜能的挖掘和发挥,是一种人生发展中的考察和兴趣培养。
  兴趣性。林砺儒先生提出:“青少年对周围的生活越有兴趣,人格的活力越扩张,人格就越完善、人也就越健康。”学校教育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始终怀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强烈的好奇心;一定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有问“为什么”这样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所以怎么样让学生保持对问题的兴趣,而且有一种研究问题的热情,这才是学生成长的关键之所在。
  生息性。“教育是人格的成长,学校里教学生学习的是他们人格往后成长的资本,要能生息,要将来能应用到各方面应付自然,应付社会,才算是真为他们所有。”在林砺儒看来,中等教育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陶冶,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实践性。林砺儒认为:“全人格的教育,是使学生活用其人格的活动力,来实地经验各种高尚有价值的生活。书本子的教育是死教育。”林砺儒非常注重从生活实践中促进人的发展,他指出:“学生活动,要直接经验道德生活、科学生活、艺术生活、宗教生活,换言之,就是善、真、美、圣的生活,而且尤要紧的是发挥天真烂漫,为趣味而活动之少年精神。”   新时期北师大附中对“全人格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从上个世纪20年代林砺儒校长倡导并推行“全人格教育”以来,北师大附中已积累90余年全人格教育的经验,育人成果丰硕,以赵世炎、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杰出人才从师大附中走出。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数量都属国内罕见,据不完全统计,仅两院院士就有30多位,还有人文、社科领域众多的大家,比如,哲学家张岱年,经济学家于光远,文学家李健吾、林庚,艺术家李德伦、于是之等。无论是两院院士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大家,他们涉及领域之广泛,成就之杰出,充分体现了“全人格教育”的卓越成效。
  “全人格教育”经历了近百年的传承,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全人格教育”思想始终指导着学校的教育实践,对学校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又在其中注入了新的元素,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其内涵,在“全人格”基础上,添加了“高素质”,使师大附中育人目标成为“全人格、高素质”。“全人格”突出解决学生的“成人”问题,“高素质”体现了学校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标准,突出解决学生的“成才”问题。我们认为,成人、成才并重,而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全人格、高素质”的育人目标,统一了人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这是对“全人格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北师大附中把培养健全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并以此为基础培养高素质人才,建校之初制定的“诚、爱、勤、勇”的校训,高度概括了健全人格最基本的内容。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北师大附中成为学生的人生基石,人人都是“全人格教育”的实践者、受益者、推动者。
  今天所讲的“全人格教育”,就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机会,使他们能亲历道德生活、人文与科学生活、艺术与体育生活,为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具有宽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优秀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有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的多样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附中“全人格教育”的实践体系
  1.构建“全人格教育”的三级课程体系
  人生基石课程(基石课程),面向全体,是指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由德、智、体、美四类课程组成,实现育人的基础性功能。
  个性发展课程(志趣课程),同样面向全体,是基石课程的延伸与拓展,并努力与大学专业衔接,分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数理科学、语言文学、信息技术、人格塑造、艺术技能、体育技能八个领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其个性,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实现育人的多样性功能。
  卓越课程,面向部分极具发展潜力,志向远大、特色突出的学生,是专修课程,为学生将来能够成为杰出人才奠定基础,实现特色人才的早期培养。
  2.构建“全人格教育”的实践活动模式
  选择优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自1987年起,学校连续26年组织学生赴石家庄陆军学院(现更名为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军训。学院特别根据学校要求量身定做了高质量的军训课程,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磨炼意志品质,养成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提高作为新一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起到了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为“全人格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学生赴泰山曲阜和承德远足游学。这也是学校社会实践的著名品牌。由于目的明确,组织精心,准备充分,管理严密,总结深入,活动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开展20余年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学校长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固定站点有6处,高中年级学生人人参加,教师带队,管理规范,效果良好。学校的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实现了普及化和常态化,已将重心由任务要求、规范管理、制度约束,逐步转移到理念的渗透、行动的自觉和文化的形成上来。
  3.营造“全人格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再现中国历代教育场景。我们利用校内古建风格的校舍,精心设计建造了“杏坛”(中国古代文化研修室)、“三味书屋”(鲁迅文化研修室),复原了民国时期教室。这些设施兼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功能,它们和学校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共同构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场景,给学生以鲜明生动、身临其境的文化感和源远流长、承续相接的历史感。
  树立警语窗。校门入口最醒目的地方,树立有“警语窗”,以每日一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每天一进校园就能读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些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格言警句,既与学校进行的传统文化的系列演讲相呼应,又以精美书法艺术的形式来呈现,并且长期坚持。
  营建楼内文化走廊。教学楼内的墙壁上、走廊上,或装饰以古代经典名画、书法精品,或悬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生书法作品。学校的橱窗、教室内的壁报,也要求突出传统文化的内容。
  4.开展培植精神根底的传统文化教育
  举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演。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其中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对今天青年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系列讲演开始主要由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师承担,逐步形成师生交互登台的喜人场面,至今已开讲一百多次。我们将演讲稿在校刊上连载,并遴选优秀讲稿,结集为《穿越时空的声音——北京师大附中师生谈传统文化》,并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5.用好謦欬相闻的校内宝贵教育资源
  北京师大附中是一所老校、名校,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用好校内宝贵的资源是学校“全人格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学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是全校师生的共同骄傲,也是凝聚全校师生的重要力量。
  撰写出版校史著作。学校陆续正式出版了《北京师大附中》(名校丛书)《守望与凝思之间》《健全人格 塑造个性》等著作,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学校110多年的发展轨迹和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编印《100个附中人的故事》。近几年来,学校陆续整理编印了四辑《100个附中人的故事》,介绍杰出校友事迹。它成为学生争相传看的校本读物。
  建立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纪念馆。建此馆旨在铭感老校友的光辉业绩,探寻杰出人才的成长足迹,引导青少年学习钱学森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勤奋严谨、锐意创新的科学精神。
  6.重视美育促进人格健全的重要作用
  学校倡导美育,重视美育,着眼于人格培养的大目标,着眼于美育的体验性、愉悦性和润物无声的渗透性。
  一年一度的各年级新年联欢会,高中年级一二·九合唱节、新诗朗诵比赛、古典诗歌朗诵比赛、话剧节,已成为学校传统项目。不仅各班要举办新年联欢会,学生会还举办全校新年联欢会,多年来它已发展为各年级的专场演出。除几大固定品牌之外,还有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篆刻、摄影、陶艺、皮影、服装表演、邮票设计等内容丰富的展示与比赛。
  学生艺术社团更是成果喜人。学校合唱团和舞蹈团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不依赖招收特长生,队员大多数从普通爱好者中选拔,立足于自己培养、自己训练,走出了一条从低起点迈向成功的美育之路。学校舞蹈团2011年10月被正式批准为北京市金帆舞蹈团。学校初高中两个合唱团均已连续三届获得北京市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第一名,多次被北京市选中参加在国家大剧院和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展示演出。
  多姿多彩的艺术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艺术视野,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追求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8月5日,由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青年美术家画说“三山五岳”——走近黄山写生活动在安徽黄山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画家(按姓氏笔画排名):王乘、王清杰、刘罡、张
<正>如果说徐悲鸿的素描观决定了他写实主义面貌的话(他对素描十分重视,视之为作画的基本学问、第一步功夫,并把素描作为他提倡的写实主义绘画主张的命脉来推崇),那么对徐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无疑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开放和改革中“另类现代性”“可选择的现代性”和“消散的现代性”的文化特征.如何评估抽象艺术在中国现代艺术谱系中的价
期刊
利用烟台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2005年12月3-7日和2008年12月3-6日山东半岛北部的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冷涡造成强冷空气频繁,在对流层低层山东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张红英,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现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化学高级教师、高中化学教研组长,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  三月的燕园,莺啼燕语,春和景明。未名湖畔,散坐着三三两两的学生,湖光潋滟,书声琅琅。这一方风景,让多少人心驰神往。  30年前,很多人都认为张红英老师也会成为北大的一员。彼时,张老师正在山东省最著名的中学之一——胜利油田一中读书。身为年级前十名,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对她寄予
佛山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国际艺术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其融入了很多现代化元素,也为各种艺术形式带来了很多陶艺元素的创新需求.本文主要论述陶艺雕塑在动漫造型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