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源动力。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的教育模式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了各大院校开展创新教学的重要任务,高校如何才能在创新中实现突破,达到真正的创新教育,培养适合社会、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是所有教育行业人都急需思考、大胆改革的。
关键词:创新 高校教育 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3-10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思维是一种以独特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灵活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要想创新,必先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只有在这种创新思维下,才能进行创新的行为。尤其是在当今,我国大力提倡创新,号召大众创新创业,国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浪潮。我国领导人多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足以说明,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推动发展的助推器,它是一个国家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高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输出单位,学生在高校期间,是价值观、人生观得到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能力得以锻炼的关键时刻。走出校门,就是跨进社会,进入推动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轨道上。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一 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束缚”二字。过往,我们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的惰性,习惯于接受与安排好的指引,不懂得主动思考、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实践练习。启发式的教学经常被固定的课堂时间、或者某些管理方式所限制,以分数为主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只关注学习成绩,忽略其他知识的摄取,也不关注社会现象、国家政治经济、对未来的思考等,知识的了解相对单一、匮乏。
传统教学的方式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尝试、敢于肯定自我的精神,这种情形,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便会形成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这种缺少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创造力。
二 高校教育关于创新培养的改革
课堂模式的改变:课堂改以小班制,调整师生比例,更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利于教学方法的开展,对因材施教或是发展学生自我的潜力有重要作用。
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束缚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习惯与计划式的、填充式的方式,一旦不给于他们解决问题的公式或者方向,他们就无所适从。这就是过去为了灌输知识的数量,而没有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充足时间。我们应该以启发式、自由度更高的方式,抛砖引玉的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要适当鼓励、引导,培养学生对自我成果的自信心,敢于挑战大众、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1) 开发开放性高、自由度大的题目,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不要以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要给所有学生成长的机会,去培养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短处。 通过一定的项目练习,让学生自由发挥,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正确的、积极的锻炼。
(2) 教学过程中,多设定问题,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方法去思考并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答案,然后进行讲解阐述,以商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站在一个帮助的角度进行传授,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3) 丰富教学内容,收集大量有智慧的事件,多提供创新思维的案例,这种案例不仅局限于相关专业、设计或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名人典故、古代智慧寓言等,生活本就如同万花筒,多姿多彩并瞬息万变,我们需要涉猎多种领域的知识信息,不能单一化。比如,我国古代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非常好的说明了思维定式的可怕,人们要打破习惯性思维,敢于想象敢于实施。司马光要达到的目的是救人,只要水没有了,人就可以得救,所以他想的不是怎么把人从缸里拉出来,而是如何实现把水变没有。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人也就不会被水淹。这就是司马光优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从这类智慧典故中,也可以开阔我们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效果,设计类似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锻炼思维习惯。
考试方式:传统的考试形式,更多的是在考量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答出标准答案。这种方式只能锻炼学生某种单一能力,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创新是需要出奇、创造、新的方式方法,只有开放性的问题,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考试的重点应该慢慢往测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改革,同时测试查阅资料、整合、分析的能力。当考查的重点在理解、分析、概括方面,而不是唯一答案时,考试之时的作弊行为也会大大减少。
评价标准 :增加评价环节,并不以单一的专业考试为主,可以增加多项加分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各方面的思考与观察。
考试是给学生一种压力也即动力,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让学生脱离分数、单一模式的束缚,发现并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优势,这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前沿新动态,了解各地教学信息,吸取其优势,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重点放在教的过程,而非教过之后的结果,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练习,关注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意识。
三 总结
创新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创新的教育方式是国家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教育可以改变世界,世界会通过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发挥创新的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应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 高校教育 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3-10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思维是一种以独特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灵活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要想创新,必先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只有在这种创新思维下,才能进行创新的行为。尤其是在当今,我国大力提倡创新,号召大众创新创业,国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浪潮。我国领导人多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足以说明,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推动发展的助推器,它是一个国家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高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输出单位,学生在高校期间,是价值观、人生观得到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能力得以锻炼的关键时刻。走出校门,就是跨进社会,进入推动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轨道上。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一 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束缚”二字。过往,我们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的惰性,习惯于接受与安排好的指引,不懂得主动思考、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实践练习。启发式的教学经常被固定的课堂时间、或者某些管理方式所限制,以分数为主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只关注学习成绩,忽略其他知识的摄取,也不关注社会现象、国家政治经济、对未来的思考等,知识的了解相对单一、匮乏。
传统教学的方式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尝试、敢于肯定自我的精神,这种情形,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便会形成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这种缺少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创造力。
二 高校教育关于创新培养的改革
课堂模式的改变:课堂改以小班制,调整师生比例,更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利于教学方法的开展,对因材施教或是发展学生自我的潜力有重要作用。
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束缚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习惯与计划式的、填充式的方式,一旦不给于他们解决问题的公式或者方向,他们就无所适从。这就是过去为了灌输知识的数量,而没有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充足时间。我们应该以启发式、自由度更高的方式,抛砖引玉的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要适当鼓励、引导,培养学生对自我成果的自信心,敢于挑战大众、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1) 开发开放性高、自由度大的题目,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不要以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要给所有学生成长的机会,去培养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短处。 通过一定的项目练习,让学生自由发挥,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正确的、积极的锻炼。
(2) 教学过程中,多设定问题,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方法去思考并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答案,然后进行讲解阐述,以商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站在一个帮助的角度进行传授,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3) 丰富教学内容,收集大量有智慧的事件,多提供创新思维的案例,这种案例不仅局限于相关专业、设计或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名人典故、古代智慧寓言等,生活本就如同万花筒,多姿多彩并瞬息万变,我们需要涉猎多种领域的知识信息,不能单一化。比如,我国古代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非常好的说明了思维定式的可怕,人们要打破习惯性思维,敢于想象敢于实施。司马光要达到的目的是救人,只要水没有了,人就可以得救,所以他想的不是怎么把人从缸里拉出来,而是如何实现把水变没有。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人也就不会被水淹。这就是司马光优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从这类智慧典故中,也可以开阔我们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效果,设计类似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锻炼思维习惯。
考试方式:传统的考试形式,更多的是在考量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答出标准答案。这种方式只能锻炼学生某种单一能力,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创新是需要出奇、创造、新的方式方法,只有开放性的问题,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考试的重点应该慢慢往测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改革,同时测试查阅资料、整合、分析的能力。当考查的重点在理解、分析、概括方面,而不是唯一答案时,考试之时的作弊行为也会大大减少。
评价标准 :增加评价环节,并不以单一的专业考试为主,可以增加多项加分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各方面的思考与观察。
考试是给学生一种压力也即动力,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让学生脱离分数、单一模式的束缚,发现并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优势,这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前沿新动态,了解各地教学信息,吸取其优势,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重点放在教的过程,而非教过之后的结果,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练习,关注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意识。
三 总结
创新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创新的教育方式是国家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教育可以改变世界,世界会通过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发挥创新的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应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