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1联系生活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集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自己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学校旗杆大约高( )米;一个苹果大约重( )克;一个鸡蛋大约( )克等等。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数学并不神秘。
2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认识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玩具“七巧板”出发,让学生仔细观察七巧板,在七巧板中找一找,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平面图形?哪个平面图形我们没有研究过?这样从学生熟悉的并喜爱的事物——“七巧板”中很自然地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七巧板”的介绍,也渗透了一种数学文化。
3活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他们肯定是十分乐意的,这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也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例如:在教学“简单组合”时,问题是:探索四个国家队一共要打多少场球?在四个选项上进行组合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选四个同学,让他们分别代表着四个国家队队员,进行乒乓球比赛,其余的学生分组在旁边观看,记录。这样,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化解难点,获取新知,积累经验。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去探索,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数学回归生活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回归生活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是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唯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新时代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让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2004年9月第1版,陈旭远 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2]2005年11月第1版,刘娟娟著《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3]长春出版社出版《实践新课程》
【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1联系生活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集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自己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学校旗杆大约高( )米;一个苹果大约重( )克;一个鸡蛋大约( )克等等。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数学并不神秘。
2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认识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玩具“七巧板”出发,让学生仔细观察七巧板,在七巧板中找一找,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平面图形?哪个平面图形我们没有研究过?这样从学生熟悉的并喜爱的事物——“七巧板”中很自然地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七巧板”的介绍,也渗透了一种数学文化。
3活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他们肯定是十分乐意的,这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也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例如:在教学“简单组合”时,问题是:探索四个国家队一共要打多少场球?在四个选项上进行组合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选四个同学,让他们分别代表着四个国家队队员,进行乒乓球比赛,其余的学生分组在旁边观看,记录。这样,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化解难点,获取新知,积累经验。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去探索,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数学回归生活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回归生活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是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唯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新时代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让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2004年9月第1版,陈旭远 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2]2005年11月第1版,刘娟娟著《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3]长春出版社出版《实践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