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严密的逻辑性是任何一门理科的共同特征,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理科也不例外。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总结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作者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例在引导学生逻辑思考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推理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严密的逻辑性是任何一门理科的共同特征,生物学科作为理科的一门也不例外。但是在初中阶段,生物作为非中考科目受到社会、家长、学校甚至是老师的忽视。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件令授课老师比较头疼的事情。有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仅仅教授一下课本内容就算完成任务,有些甚至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记忆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这样不仅使本学科内容没有让学生好好理解掌握,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的引导。
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总结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例: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之所以难,并不是因为它有多难理解,而是在记忆时很容易混淆和遗忘。如果按照常规性讲解,学生当时就有可能弄得满头雾水,过后记忆清晰就不太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房室瓣和动脉瓣。左心房负责收集来自肺内的血液;左心室将来自肺的血液泵至全身;右心房收集来自身体其他各部分的血液;右心室将来自身体其他部分的血液泵至肺;室间隔可以防止心室内血液的混合;房室瓣与动脉瓣是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在教学时,我首先告诉学生,结构与功能相对应。有什么样的功能就要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必定也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我先给他们展示猪心脏,让他们对心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很多肌肉构成。然后再问他们心脏是实心还是空心?他们凭常识知道,心脏是运输血液的,但是到底心脏是实心还是空心的呢?他们并不是很清楚。这时候再给他们展示心脏模型。打开心脏模型,他们自己可以看清楚心脏其实是具有2个两两相连的腔(4个相对独立的腔)构成。进而可以让他们思考这些腔叫什么名字。我以房屋进行举例:我们住的是房子,房子下边的是地下室。那么心脏的4个腔,上边的叫什么,下边的又叫什么呢?学生很机灵地回答,上边的是心房,下边的是心室。我再问他们: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各叫什么,他们也会很容易地说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的名字。所以简单的心房与心室他们通过自己“起”名字就会记住了。
那心脏的心房与心室干什么用的呢?让他们回忆上节课学过的血管知识。有三种,除了毛细血管外还有动脉和静脉。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的血管,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那么心脏有什么作用呢?血管一进一出,那么心脏就有收集血液和输出血液的功能。我问他们:是输出血液费力,还是收集血液费力呢?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是输出血液费力。之后让他们看心脏模型,让他们注意心房和心室的肌肉厚度,问让他们自己猜到底是心房输出血液还是心室输出血液。他们看完之后会回答:心室,因为心室的肌肉厚。我进而问他们、为什么有两个心室呢?肯定是把血液运送到两个不同的地方,这两个地方是哪里呢?他们一时很难想起来。再提醒他们:我们身体大部分是消耗氧气的还是产生氧气的?他们说:是消耗氧气。那这些消耗的氧气,我们身体的哪个部分从外界获得呢?通过以前的知识,他们知道是肺。所以,心脏的两个心室分别把血液输送到肺和身体其他各部分。我再让他们观察模型的左心室和右心室的肌肉,他们会发现左心室的肌肉比右心室的肌肉厚,那么哪边把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哪边又把血液运输到肺呢?提醒他们,身体各部分可以比如说是脚趾头……他们很容易推出,左心室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右心室把血液送到肺。再顺势问他们、左心室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这些血液是含氧多还是含氧少的?他们也可以轻松地回答是含氧多的。含氧多的血从左心房流入到左心室,那么左心房也是含氧多的血,含氧多的血从哪个地方来呢?肺。所以左心房收集从肺来的血,同理右心房收集来自从全身各处来的血。再回顾总结一遍,学生便可以轻松地记得心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了。即便以后忘记,稍微提醒就会使他们回忆起来所有的知识。
除了心脏的4个腔外,还有室间隔、房室瓣和动脉瓣。老师同样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推导出来它们的名字和作用。
引导学生自己推理、思考,进而掌握知识,不仅仅适用于这节课的教学,在生物课的绝大多数教学中,这种方法也很适用。在他们形成了自主推理思考的习惯之后,教学就显得轻松而高效。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他们扩展更多的课外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让他们的学习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关键词: 推理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严密的逻辑性是任何一门理科的共同特征,生物学科作为理科的一门也不例外。但是在初中阶段,生物作为非中考科目受到社会、家长、学校甚至是老师的忽视。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件令授课老师比较头疼的事情。有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仅仅教授一下课本内容就算完成任务,有些甚至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记忆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这样不仅使本学科内容没有让学生好好理解掌握,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的引导。
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总结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例: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之所以难,并不是因为它有多难理解,而是在记忆时很容易混淆和遗忘。如果按照常规性讲解,学生当时就有可能弄得满头雾水,过后记忆清晰就不太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房室瓣和动脉瓣。左心房负责收集来自肺内的血液;左心室将来自肺的血液泵至全身;右心房收集来自身体其他各部分的血液;右心室将来自身体其他部分的血液泵至肺;室间隔可以防止心室内血液的混合;房室瓣与动脉瓣是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在教学时,我首先告诉学生,结构与功能相对应。有什么样的功能就要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必定也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我先给他们展示猪心脏,让他们对心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很多肌肉构成。然后再问他们心脏是实心还是空心?他们凭常识知道,心脏是运输血液的,但是到底心脏是实心还是空心的呢?他们并不是很清楚。这时候再给他们展示心脏模型。打开心脏模型,他们自己可以看清楚心脏其实是具有2个两两相连的腔(4个相对独立的腔)构成。进而可以让他们思考这些腔叫什么名字。我以房屋进行举例:我们住的是房子,房子下边的是地下室。那么心脏的4个腔,上边的叫什么,下边的又叫什么呢?学生很机灵地回答,上边的是心房,下边的是心室。我再问他们: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各叫什么,他们也会很容易地说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的名字。所以简单的心房与心室他们通过自己“起”名字就会记住了。
那心脏的心房与心室干什么用的呢?让他们回忆上节课学过的血管知识。有三种,除了毛细血管外还有动脉和静脉。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的血管,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那么心脏有什么作用呢?血管一进一出,那么心脏就有收集血液和输出血液的功能。我问他们:是输出血液费力,还是收集血液费力呢?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是输出血液费力。之后让他们看心脏模型,让他们注意心房和心室的肌肉厚度,问让他们自己猜到底是心房输出血液还是心室输出血液。他们看完之后会回答:心室,因为心室的肌肉厚。我进而问他们、为什么有两个心室呢?肯定是把血液运送到两个不同的地方,这两个地方是哪里呢?他们一时很难想起来。再提醒他们:我们身体大部分是消耗氧气的还是产生氧气的?他们说:是消耗氧气。那这些消耗的氧气,我们身体的哪个部分从外界获得呢?通过以前的知识,他们知道是肺。所以,心脏的两个心室分别把血液输送到肺和身体其他各部分。我再让他们观察模型的左心室和右心室的肌肉,他们会发现左心室的肌肉比右心室的肌肉厚,那么哪边把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哪边又把血液运输到肺呢?提醒他们,身体各部分可以比如说是脚趾头……他们很容易推出,左心室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右心室把血液送到肺。再顺势问他们、左心室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这些血液是含氧多还是含氧少的?他们也可以轻松地回答是含氧多的。含氧多的血从左心房流入到左心室,那么左心房也是含氧多的血,含氧多的血从哪个地方来呢?肺。所以左心房收集从肺来的血,同理右心房收集来自从全身各处来的血。再回顾总结一遍,学生便可以轻松地记得心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了。即便以后忘记,稍微提醒就会使他们回忆起来所有的知识。
除了心脏的4个腔外,还有室间隔、房室瓣和动脉瓣。老师同样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推导出来它们的名字和作用。
引导学生自己推理、思考,进而掌握知识,不仅仅适用于这节课的教学,在生物课的绝大多数教学中,这种方法也很适用。在他们形成了自主推理思考的习惯之后,教学就显得轻松而高效。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他们扩展更多的课外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让他们的学习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