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高校礼仪教学与应用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增强现实技术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分支对高校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增强现实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特点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内容表达方式,也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交互式自主探索的空间。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在探讨增强现实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增强现实技术在高校礼仪教学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创建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结合实践探索了增强现实技术在礼仪教学中的应用,为增强现实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增强现实;礼仪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82-0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支持教育的速度加快,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技术迅速普及,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作为当今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技术之一,已在高校教学与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与应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虚拟现实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将真实环境中信息和虚拟世界对象“无缝”融合的新兴技术,它能将屏幕上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信息相融合,并行互动。AR技术的使用能为学习者带来沉浸感、深度参与感与互动性。将AR与高校礼仪教学相融合,使得高校礼仪教学内容变得多样,课堂互动增加,大大地激发了教师与学习者的热情,为高校礼仪教学创新及促进AR在高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增强现实技术与教学
   (一)增强现实技术定義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的迅猛发展,AR应用于教学的场景越来越多。AR作为VR的延伸,可以用来模拟现实世界对象,很好地将真实环境与虚拟对象相融合,利用软件迅速生成三维立体模型,让学习者在现实环境背景中看到由软件生成的虚拟3D模型对象,并对模型进行操控。AR的定义多种多样。这些定义表明,AR是由虚拟现实发展出来的新研究领域,它有目的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加真实的情景化信息给用户,AR不局限于任何一种技术和设备[1]。
   (二)增强现实技术特征与教学
   AR主要特点有:
   1.虚实结合
   增强现实并不将学习者带出真实世界,而是将学习者所拥有的真实环境与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环境相融合,构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通过对现实环境的虚拟增强学习者的感受和现实体验,在学习中真实环境的信息与虚拟对象共同存在,两者可以相互增强、相互补充。
   2.实时交互
   AR能实现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的实时同步,并提供给学习者操控的可能。AR凭借3D影像、声音技术、动漫制作和学习者交互,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三维的虚拟环境,让学习者身临其境一般,通过与虚拟场景交互探索并主动获得知识,从而激发学习者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2]。
   二、增强现实技术在高校礼仪教学中的优势
   在高校礼仪教学的过程中,规范的学习往往不是孤立的,礼仪与场景、文化等息息相关。学习者不可能从单一规范中直观地获得感受,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参与互动才能激发学习者情感,触动学习者心灵,使学习者获得感性认识。AR技术在高校礼仪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教学环境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真实的情境与活动,学习的情境决定了认知的本质和基础,知识要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呈现,在教学中应创设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学习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否则情境教学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AR的应用能为学习者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把传统教学中难以呈现和体验到的信息通过科学技术形象、生动地叠加在学习者所能观察到的实践中,为情境教学环境的创设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时交互
   通过AR实时交互的特点,可以把礼仪教学中学习者的真实数据与虚拟环境相结合,并通过软件的使用实现真实场景与虚拟信息之间的过渡。将礼仪规范中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述转变成AR营造的新型虚实结合的互动体验,在教学中添加更多互动元素,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终端设备,如手机、IPAD、虚拟试衣间、虚拟化妆间等实现手势、体感和语音等多样化的感官交互,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让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增加礼仪教学的交互性与深度。
   (三)呈现立体情境
   在传统的礼仪教学中,情境的构建主要依赖教师的描述,部分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很难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得学习者很难形成直观的感受,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并形成学习上的障碍。而AR的使用可以把原本抽象、复杂、因人而异的学习内容以3D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习者能从多个视角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
   (四)教学硬件要求及软件获取
   1.教学硬件
   相比于VR,AR对硬件要求较低,AR学习者通常只需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或者是一台配置摄像头的电脑就可以在适宜的场所使用,不再需要购买和佩戴沉重的头盔、手套等,这大大降低了AR应用于教学的门槛。
   2.教学软件
   AR教学软件的开发,由于涉及计算机领域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因此对于普通教学者而言很难实现。在高校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现有软件,找到软件与教学的契合点,将现有软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礼仪教学中,大部分使用的AR软件均有很便利的获得途径,如AR试衣、AR试妆等App软件通过互联网均能很便利的获得。教学硬件及软件的便利获得性,使得AR应用于礼仪教学得以实现和推广。    三、融入增强现实技术的混合学习模式
   将AR应用于礼仪教学中,通过采集学习者信息进行三维建模,将学习者现实环境中的真实信息与虚拟世界相融合,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及任务,学习者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进行操纵直观体验并获得知识。AR的利用创新了礼仪混合学习模式,较之传统礼仪教学其场景发生变化,知识的传授也从教师讲授、学习者被动接收,转换为学习者主动探究,使得学习者获得感更强。将AR运用到移动互联环境后,通过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够促进学习者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并将显示效果直观地展现在学习者眼前,学习者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具体的食物,更好地探究和理解所学知识。通过AR等信息技术的使用形成了虚拟现实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混合式礼仪学习模式。
   四、增强现实技术在高职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一)虚拟试衣
   在高校礼仪教学中服饰礼仪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往服饰礼仪教学中大部分时间以教师讲授与展示图片为主,形式单调、枯燥。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学习者不能直观地体验换装效果,也无法根据自己的体型和所处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服饰。在教学中,教师无法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目前利用AR开发的虚拟试衣在服装行业已经被广泛应用。虚拟试衣的模拟场景设计真实,其核心技术是利用摄像头捕捉学习者信息或通过平台输入身高、体重、三围等信息,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贴合学习者脸型及身材进行建模,通过AR选择服饰为学习者提供直观的着装效果及身临其境的换装体验。目前,应用于教学的虚拟试衣可以分为线上3D试衣间和线下终端试衣间两种,无论是哪种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立体的着装显示,解决以往服饰礼仪教学中知识内容呈现形式单一、讲授缺乏针对性、实训中无法提供给学习者海量服饰和无法迅速实现换装等问题。
   (二)AR化妆间
   仪容礼仪是高校礼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化妆这一实践操作较强的环节。在传统的仪容礼仪教学中化妆知识的传授主要以教师讲授及观看视频为主,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脸型、肤色、场景等实际情况对色彩进行选择与搭配。AR化妆间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AR虚拟试妆已在传统美妆行业悄然兴起。各大化妆品集团均纷纷开发出可实时动态试妆的虚拟试妆软件。如巴黎欧莱雅集团推出的“千妆魔镜App”便是其中代表。学习者可以非常便利地在自己的智能手机终端免费下载到这些App,通过导入本人的数码照片或摄像头动态采集进行建模,轻点屏幕选择不同色彩的化妆用品,直观地体验真实的化妆效果。相比现实化妆AR化妆间省时省力,同时解决了在实训中教师很难提供大量不同色号化妆用品,学习者不能快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实际问题,让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仪容礼仪中的颜色搭配及化妆技巧。通过互动提高学习者的参与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让学习者通过与虚拟场景交互获得知识,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场景的创设
   礼仪的教学离不开具体的情境,AR的真实感和生动性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环境。在仪容、仪态及服饰礼仪的教学中通过AR技术可以创设不同的场景,在礼仪教学中通过不同场景如商务谈判、商务拜访、商务晚宴、会议、签约、面试等不同场景的创设,配合虚拟试衣、AR化妆间、体姿测评等软件的使用使得模拟操纵成为可能,通过互动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沉浸感,喚起学习者的临场感,让学习者置身于现实世界的问题情境之中,将虚拟的物体和现实环境中的立体人物形象相结合,极大地增强教学的真实性,给学习者带来一种综合的、真实的主观体验。
   (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评价形式,将以往不便于考核的着装礼仪、仪容礼仪、仪态礼仪等内容考核实现了多维度、多形式的评价,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的运用将以往不能量化的测评项目进行量化,在测评中更好地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更加客观地对学习者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机制的完善促进学习者习惯的养成,最终达到促进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的目的。
   五、结语
   AR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其运用于教学还有非常广阔的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这种基于现实环境,借助虚拟技术增强的交互手段,给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内容表达方式,也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交互式自主探索的空间。AR与教育的融合,不仅为传统礼仪教学创新提供了支持,也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周森,尹邦满.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6-93.
   [2]周龙锋,匡芳君.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2):228-238.
其他文献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了包装生产的整个业务流程,改变了包装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催生出新的业态,也对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通过典型包装企业调研,分析当前人工智能背景下包装岗位需求以及包装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提出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包装专业转型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包装专业;人才培养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摘要] 为了明确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能够依托于继续教育模式进行长足发展,因此在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的策略。通过解析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发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存在教育支持力度后劲不足、培训流程过时且单一的问题,因此提出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精确定位培育对象,明晰职业培育原则;完善培育机制,构建良好的培育政策环境;提高教育支持力度,优化
[摘要] 劳动教育已重新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了系统部署和顶层设计,要求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大中小学和家庭社会各层面各阶段。高职院校是面向服务、管理、生产一线职业岗位,培养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也是输送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渠道[1]。因此,聚焦并探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特点及内容,是构建更高水平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 
[摘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迫切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努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及培养方案,提出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共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等策略。以此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在药物学基础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级60名中职护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应用情景模拟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学基础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联合标准化
[摘要] 休息权的合法性论证,是解释我国当前休息权机制失灵的一把钥匙。马克思的时间理论从劳动出发,以实践为导向,对雇佣劳动关系、社会时间结构、人的全面发展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阐释了雇佣劳动中社会时间分配的基本原理。尝试运用马克思时间理论对休息权展开剖析。首先,通过探讨自由时间的社会性与历史性,证明自由时间具备成为权利客体的潜质;进而,通过梳理自由时间的三种形态,证明自由时间的规范形态是其成为法律
[摘要] 调研、分析18家外向型企业动物医学类专业职业岗位群,明确核心岗位工作任务,结合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设计,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标准;研究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材的呈现形式,校企合作建成职业技术双语课程群。同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校外,与外向型企业合作共建了48家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了包括教学动物医院、动物解剖标本馆等5个生产实训基地,并设中、英文对照标识,配
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路,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某高职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进行分析,从课堂中的相关要素入手,探究心理成因对课堂活动的影响,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效能的
[摘要]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市场对技能型从业人员需求巨大。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塊化教学是适宜于职业教育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从调研分析汽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探索职业岗位技能本位的模块化教学,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U472 [文献标志码]
实践育人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部署实施的“易班”推广行动计划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教育提供了创新平台,其省校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