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片小草丛。我常愣在那儿看它,看着看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小时候奶奶家院子前的草丛,在那里我们曾欢快地玩耍……
大概五六岁时,有一天,我和小伙伴去草丛那儿捉蚂蚱。去草丛的路只有一条,是我们自己踩出来的。到了草丛里面,我们闻着青草的香气,开始寻蚂蚱。最初,我们找不到一只蚂蚱,于是便踢一踢草丛,拍一拍小花,继续往里走,偶尔会有几只蚂蚱出现。蚂蚱会飞,所以抓起来比较难。而且,我们还要注意脚下,有时会有蜘蛛爬来爬去。突然,我听到草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便顺声望去,是一只小小的蚂蚱落在草叶上,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我停了下来,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手像闪电一样伸出,捏住了它的翅膀。这只蚂蚱腿是那样长,翅膀是那样厚,脸是那样长,看上去就像是蝗虫的亲兄弟。它摇动着自己有力的腿,仿佛在向我抗议呢。小伙伴的手里有一个瓶子,我急忙把蚂蚱放了进去,继续寻找“猎物”。再后来,我们不管抓到了什么,蝗虫、瓢虫……都放在瓶子里。
抓了许久,我们玩累了,也饿了,就带着满满一瓶子昆虫,从小路走回去。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一会儿拍拍草丛,一会儿吹吹蒲公英,一会儿踢踢脚下的石子,一会儿逗逗瓶里的蚂蚱,开心极了。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当我放假回去再看的时候,草丛不见了,童年也不见了。
简评
小作者细致观察,用心联想,调动眼睛、耳朵、手和脚等感官,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再现了其童年捉蚂蚱时的场景。结尾运用拈连的修辞方法,写出“草丛不见了,童年也不见了”,自然、巧妙地点出“童年趣事”这一主题,表现出对童年趣事的怀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大概五六岁时,有一天,我和小伙伴去草丛那儿捉蚂蚱。去草丛的路只有一条,是我们自己踩出来的。到了草丛里面,我们闻着青草的香气,开始寻蚂蚱。最初,我们找不到一只蚂蚱,于是便踢一踢草丛,拍一拍小花,继续往里走,偶尔会有几只蚂蚱出现。蚂蚱会飞,所以抓起来比较难。而且,我们还要注意脚下,有时会有蜘蛛爬来爬去。突然,我听到草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便顺声望去,是一只小小的蚂蚱落在草叶上,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我停了下来,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手像闪电一样伸出,捏住了它的翅膀。这只蚂蚱腿是那样长,翅膀是那样厚,脸是那样长,看上去就像是蝗虫的亲兄弟。它摇动着自己有力的腿,仿佛在向我抗议呢。小伙伴的手里有一个瓶子,我急忙把蚂蚱放了进去,继续寻找“猎物”。再后来,我们不管抓到了什么,蝗虫、瓢虫……都放在瓶子里。
抓了许久,我们玩累了,也饿了,就带着满满一瓶子昆虫,从小路走回去。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一会儿拍拍草丛,一会儿吹吹蒲公英,一会儿踢踢脚下的石子,一会儿逗逗瓶里的蚂蚱,开心极了。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当我放假回去再看的时候,草丛不见了,童年也不见了。
简评
小作者细致观察,用心联想,调动眼睛、耳朵、手和脚等感官,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再现了其童年捉蚂蚱时的场景。结尾运用拈连的修辞方法,写出“草丛不见了,童年也不见了”,自然、巧妙地点出“童年趣事”这一主题,表现出对童年趣事的怀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