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的传播语境具有新特点,它突破了传统语境传播的弊端。高校是国家优秀人才的聚集之地,承担起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党员教育工作有利于稳定党务工作队伍,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为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世界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如何利用新的传播语境做好党务工作,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破解基层党务工作的难点,是文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新传播语境;党员教育;传播功能
新的话语境时代需要党务工作者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高校师生党员的思想具有差异性、独立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听报告、上党课、念文件、读报纸等传统的高校党员教育灌输模式参与度低,师生党员易产生厌烦情绪,教育效果不理想。如何在高校中适应师生党员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抢占传播制高点,提高党员教育的质量,提升党务工作的效率,破解基层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人员组织难、时间保证难和组织督查难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工作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传播语境是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和途径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有机整体。话语风格是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于传播活动的重要环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受众,影响理论的传播效果。构造独具特色的传播话语风格,提高传播感染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构建的关键策略。
一、构造独具特色的传播话语境风格,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构建的感染力
1.活用历史典故,夯实理论传播的文化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用民族的文化资源体现理论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理论的传播基础,增强理论感染力,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所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非常注重活用历史典故。一是善于引用古典文献。例如引用《论语》《礼记》《孟子》等儒学经典著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治国理政的养分。二是善于引用古人的言行事迹。例如从苏轼、王安石、郑板桥、狄仁杰、包拯、海瑞等古人身上提取出大胆革新、高风亮节、体察民情、为政清廉、刚正不阿的精神,为当今党的领导干部提供参考。三是契合实际倡导古代经典的活用。如借道家“怀素抱朴”的主张,反对腐败与奢靡浪费;借法家“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观点,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用墨家的实干精神,鼓励当代领导干部和实业家,提出工匠精神等。
2.巧用群众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群众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高校基层组织构建才能具有强大的引导力。要运用传播语境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构建,需注重用通俗的语言表述深邃的思想。一是使用师生党员常用的生活化语言讲大道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钉钉子精神”等传递了党中央的担当和信念,“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雨过地皮湿”尖锐地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等传达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二是善用“流行语言”引领时代思想。“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撸起袖子加油干”“世界那么大”“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点赞”等流行语,经习近平总书记使用后,成了社会流行语。三是善于用比喻手法增强说服力。例如把道路问题比喻为“穿鞋子”,把改革的再出发比喻为“硬骨头”和“险滩”,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总要求比喻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用老百姓的话和老百姓对话,用真情、讲真话、道民愿,这样的语言最有温度,最能够产生共鸣,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善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师生党员的认同感和国际话语权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面对国际社会的客观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并身先表率。比如,他用唐宋时期“长安城中百万家”的繁荣,与工业革命后我们错失良机造成的百年凋敝相对比,分析当代中国的弯道超车,让人强烈体会“中国奇迹”来之不易。他通过讲述中国骨髓捐献志愿者为韩国人捐骨髓、巴勒斯坦军舰协助中国留学生撤离的故事等,反映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互相扶持、互相砥砺的关切之情;通过冼星海大道、郑和下西洋、甘英丝路使者等故事,向人们传递“一带一路”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让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不仅让人从中感受到博大的“中国智慧”,也让人由此体悟鲜活的“中国道路”,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这些对于促进高校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打造丰富多样的传播符号,提高传播的影响力
符号是信息的物质载体或外在形式,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要素。作为信息传播的形式之一,传播符号在传播意图、渲染情绪、感染受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过程中,通过充分打造丰富多样的传播符号,形成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体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传播符号系统,有助于极大提高党员教育的影响力。打造丰富多样的传播符号,是新传播语境下高校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策略。
1.打造“中国+”符号,阐释中国理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使用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独具特色的表述词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为模式的一系列传播符号。总结起来,各領域使用较为频繁的词语主要有:目标方面提出了中国梦、中国崛起等,经济领域主要有中国奇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数字中国等,政治方面主要有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答卷等,文化方面主要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道理、中国情怀等,社会方面有幸福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等,生态方面主要有美丽中国等,国际关系方面推出中国智慧、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主张、中国态度、中国信心等。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符号,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标志性意义,承载着思想和理论传播的使命,回应外界对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呼唤,为提高中国软实力、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一定文化基础。 2.创造听觉符号,增强党员教育传播的感染力
在高校要加强党员教育的传播功能就需要调动广大师生党员的听觉器官。在听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形成了“习大大”这样的专属听觉符号。“习大大”这个符号,叫起来饱含亲近,听起来倍感亲切,瞬间唤起人们内心最柔软、最具亲情的感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尊敬和亲近。“亲其师,信其道”。习近平总书记成为群众可亲可敬的人,群众自然会愉悦地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塑造先进的形象符号,增强传播说服力
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力量。黨的先进典型人物就是一面旗帜,在我们党的思想传播中具有鲜明的符号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树立了很多先进典型:黄大年、李保国、罗阳、邹碧华、兰辉等。这些先进典型人物的立足本职,实践着我们党的理论,生动地诠释着理论武装的力量,成为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标杆符号,在理论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意义。借助一系列先进的形象符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文本走向鲜活,传播的效果大大增强。
三、结语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顶层架构并有序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奋进的重要历史时期。高等学校的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党的高等教育事业、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战略,以及对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在传播语境下加强对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教育工作,加强功能重建和整体功能内涵建构,将有效实现整体功能和系统效应的提升,最终提升高等学校党建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柳建辉.新形势下提高干部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2]杨立琼.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陈明琳.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6.
[4]孙骥,胡守强,张拥军.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2).
[5]韩大盾.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0.
关键词:新传播语境;党员教育;传播功能
新的话语境时代需要党务工作者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高校师生党员的思想具有差异性、独立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听报告、上党课、念文件、读报纸等传统的高校党员教育灌输模式参与度低,师生党员易产生厌烦情绪,教育效果不理想。如何在高校中适应师生党员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抢占传播制高点,提高党员教育的质量,提升党务工作的效率,破解基层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人员组织难、时间保证难和组织督查难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工作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传播语境是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和途径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有机整体。话语风格是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于传播活动的重要环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受众,影响理论的传播效果。构造独具特色的传播话语风格,提高传播感染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构建的关键策略。
一、构造独具特色的传播话语境风格,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构建的感染力
1.活用历史典故,夯实理论传播的文化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用民族的文化资源体现理论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理论的传播基础,增强理论感染力,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所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非常注重活用历史典故。一是善于引用古典文献。例如引用《论语》《礼记》《孟子》等儒学经典著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治国理政的养分。二是善于引用古人的言行事迹。例如从苏轼、王安石、郑板桥、狄仁杰、包拯、海瑞等古人身上提取出大胆革新、高风亮节、体察民情、为政清廉、刚正不阿的精神,为当今党的领导干部提供参考。三是契合实际倡导古代经典的活用。如借道家“怀素抱朴”的主张,反对腐败与奢靡浪费;借法家“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观点,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用墨家的实干精神,鼓励当代领导干部和实业家,提出工匠精神等。
2.巧用群众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群众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高校基层组织构建才能具有强大的引导力。要运用传播语境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构建,需注重用通俗的语言表述深邃的思想。一是使用师生党员常用的生活化语言讲大道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钉钉子精神”等传递了党中央的担当和信念,“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雨过地皮湿”尖锐地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等传达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二是善用“流行语言”引领时代思想。“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撸起袖子加油干”“世界那么大”“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点赞”等流行语,经习近平总书记使用后,成了社会流行语。三是善于用比喻手法增强说服力。例如把道路问题比喻为“穿鞋子”,把改革的再出发比喻为“硬骨头”和“险滩”,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总要求比喻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用老百姓的话和老百姓对话,用真情、讲真话、道民愿,这样的语言最有温度,最能够产生共鸣,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善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师生党员的认同感和国际话语权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面对国际社会的客观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并身先表率。比如,他用唐宋时期“长安城中百万家”的繁荣,与工业革命后我们错失良机造成的百年凋敝相对比,分析当代中国的弯道超车,让人强烈体会“中国奇迹”来之不易。他通过讲述中国骨髓捐献志愿者为韩国人捐骨髓、巴勒斯坦军舰协助中国留学生撤离的故事等,反映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互相扶持、互相砥砺的关切之情;通过冼星海大道、郑和下西洋、甘英丝路使者等故事,向人们传递“一带一路”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让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不仅让人从中感受到博大的“中国智慧”,也让人由此体悟鲜活的“中国道路”,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这些对于促进高校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打造丰富多样的传播符号,提高传播的影响力
符号是信息的物质载体或外在形式,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要素。作为信息传播的形式之一,传播符号在传播意图、渲染情绪、感染受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过程中,通过充分打造丰富多样的传播符号,形成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体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传播符号系统,有助于极大提高党员教育的影响力。打造丰富多样的传播符号,是新传播语境下高校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策略。
1.打造“中国+”符号,阐释中国理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使用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等独具特色的表述词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为模式的一系列传播符号。总结起来,各領域使用较为频繁的词语主要有:目标方面提出了中国梦、中国崛起等,经济领域主要有中国奇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数字中国等,政治方面主要有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答卷等,文化方面主要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道理、中国情怀等,社会方面有幸福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等,生态方面主要有美丽中国等,国际关系方面推出中国智慧、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主张、中国态度、中国信心等。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符号,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标志性意义,承载着思想和理论传播的使命,回应外界对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呼唤,为提高中国软实力、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一定文化基础。 2.创造听觉符号,增强党员教育传播的感染力
在高校要加强党员教育的传播功能就需要调动广大师生党员的听觉器官。在听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形成了“习大大”这样的专属听觉符号。“习大大”这个符号,叫起来饱含亲近,听起来倍感亲切,瞬间唤起人们内心最柔软、最具亲情的感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尊敬和亲近。“亲其师,信其道”。习近平总书记成为群众可亲可敬的人,群众自然会愉悦地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塑造先进的形象符号,增强传播说服力
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力量。黨的先进典型人物就是一面旗帜,在我们党的思想传播中具有鲜明的符号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树立了很多先进典型:黄大年、李保国、罗阳、邹碧华、兰辉等。这些先进典型人物的立足本职,实践着我们党的理论,生动地诠释着理论武装的力量,成为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标杆符号,在理论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意义。借助一系列先进的形象符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文本走向鲜活,传播的效果大大增强。
三、结语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顶层架构并有序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奋进的重要历史时期。高等学校的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党的高等教育事业、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战略,以及对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在传播语境下加强对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教育工作,加强功能重建和整体功能内涵建构,将有效实现整体功能和系统效应的提升,最终提升高等学校党建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柳建辉.新形势下提高干部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2]杨立琼.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陈明琳.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6.
[4]孙骥,胡守强,张拥军.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2).
[5]韩大盾.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