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安·波特创作简论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佼佼者。她一生创作的作品并不算多,但篇篇都是对人生特殊微妙之意义的探索。她在创作时往往着眼于追寻一种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社会意识,注重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探测某种生活的底蕴,冷静地思考和反映西方人生活中的孤独、苦闷与困惑。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和小说艺术的革新者,波特创造了一个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对她的小说的具体解读来探讨其创作特色与艺术成就,并力图勾勒出这位文学大师的创作轨迹。
其他文献
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的知识分子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感受到哪些震荡与痛苦?作者在小说中以艺术的手法通过两位研究人员——“他”与“她”的浪漫故事对此做了回答。
《王子行动》是拉美纪实文学作品。智利爱国阵线为了将反对皮诺切特军事政权的斗争推向高潮,于1987年9月采取了绑架卡雷尼奥中校的“王子行动”,继而又精心策划伏击总统车队……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写“王子行动”这一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揭示军事独裁下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态度与心态。
<正> 著名德语少儿作家雅诺施指出,虚构作品,其乐无穷。你尽可浮想联翩,踏上梦寐以求的旅途,去你向往的远方遨游,无边无际,永无止境,大可再现你想再现的一切。这一精辟论述不但表明“虚构”在少儿文学中的特殊意义,而且也阐明了“作者——作品”两者的关系。创作并不仅依靠作者,只有在读者阅读接受以后,创作过程才最终结束。潜心的读者,借助文本步入独特的艺术世界,成为扩展作品内涵的第二作者。对于想象力丰富的作家而言,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正是最理想的伙伴。作家和少年朋友一样,他们所体验的世界也是可变的,是需要大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阿斯塔菲耶夫的新作——“关于士兵的长篇小说”的选章,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人在战争中的悲剧,揭示了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内部原因。选章深化了另一位俄国作家拉斯普京的小说《活下去,并要记住》的主题。
这是当代法国作家让·科克特的中篇力作。小说描写了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的两姐弟病态的精神对抗游戏,姐姐的强悍性格和感情上的自私最终导致了性格懦弱的弟弟的死亡及她本人的自杀。小说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少年教育中的迫切问题,其中的人物心理描写颇为准确、细腻。
<正> 西德妮是一名成功的律师,她丈夫是环球公司的电脑专家。不久,她丈夫乘坐的飞机失事。可是,一盘录像带却证明他在飞机失事的第二天与人进行情报交易。为了查清真相,西德妮与特工蒙耶合作,进行调查,几经曲折,终于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阴谋。(定价:17.30元)
<正> 期货商哈珀晚间的身份是伊洛斯网络的程序管理员。这是一个高度机密专门提供性服务的电脑网络,顾客大多为匿名上网的社会名流。哈珀注意到六个女客户无缘无故从网上消失,直到又一名女客户,著名作家惠特在家中遇害身亡,哈珀终于鼓足勇气报了警。警方的调查发现以前失踪的六个女人都已被害,
<正> 聪明、正派、经历丰富,所有这些东西不应当写在一个人自己的额头上。总之,人不应当在额头上标明自己。 我们只有在青少年时才善于读书。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是休息或工作;对小青年来说则是无私利的、不慌不忙的了解书的过程。我一生中读得很透的东西,都是在到列宁格勒,到研究所从事文学研究之前读的。我读得很透的有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阿历克
樱桃树 睡梦中饱经风霜的她 似一尊奔跑的雕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