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扁平疣 蓝酱祛疣汤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扁平疣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中医又称之为“扁瘊”。治疗该病多效果不佳易复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2010年6月~2011年8月采用蓝酱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及维生素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患者3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2~35岁,平均25岁;病程1个月~15年;5例接受过激光、冷冻和微波治疗,15例曾用过阿昔洛韦、聚肌胞、转移因子和大青叶等方法治疗,均疗效欠佳。疣体多发生于颜面、手背或前臂,疣表面为正常皮肤或浅褐色,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境界明显,常多数散在分布或密集,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微痒。
治疗方法:内服蓝酱祛疣汤[1],其药物组成:板蓝根、败酱草、生牡蛎、生苡仁各30g,马齿苋、夏枯草各15g,乌梅、露蜂房、香附、赤芍、红花、木贼草各10g。日1剂,水煎3次,每次中火熬20~25分钟均分为早、中、晚各服1次。配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维生素A酸乳膏,每晚1次,于睡前将药涂于患处。2周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面部及手背部皮损全部消退;②显效:大部分皮损消退,仅留数个散在,无发展,病情稳定;③好转:病情控制,无发展,个别皮损消退;④无效:经治病情无变化皮损仍又增加。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结 果
本组患者痊愈22例(61.1%),显效10例(27.8%),好转3例(8.3%)。在治愈的患者中,通过抽样电话追访11例患者均未见复发,无效1例(2.8%),总有效率88.9%。很多患者在服药后,首先是疣体变红、瘙痒,然后皮损变平并逐渐消退。多数病例是在服药后1~2周见效,特别是在治疗前皮疹泛发瘙痒、疣体发红,年龄较小者见效更快;而那些皮疹局限,无自觉症状,疣体无炎性表现,年龄较大,则见效相对较慢。
例1:患者,女,16岁。2010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颜面及手背部扁平丘疹2年,加重1周。先后用多种中西医药物和激光、冷冻等治疗,效果不佳。既往始见脸颊及手背散在数个米粒至绿豆大小扁平丘疹,淡褐色或正常肤色,部分皮疹是线状排列。1周前因疲劳自觉皮疹增多。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全身无其他不适。诊为“扁平疣”,中医辨证为气血失和,肌腠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所致,治以活血解毒,软坚散结。方用蓝酱祛疣汤内服,日1剂;配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维生素A酸乳膏,每晚1次,于睡前将药涂于患处。7天后自觉皮损稍红微痒,再服7剂皮损开始脱落,继服1个疗程,皮损完全消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讨 论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目前,许多人认为疣的发生和消退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特别是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与文献记载的“疣目”、“疣疮”相类似,发病于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失润,气血不和密切相关,若腠理不密,复感风热邪毒致使气血凝滞,搏结肌肤而发为本病。故治以调和气血,活血解毒,软坚散结着手,日久体虚者,宜扶正祛邪,托毒外出,勿忘滋肾柔肝。方中板蓝根、败酱草、马齿苋清热解毒;赤芍、红花活血祛瘀;香附疏肝理气,内调血中之气,外散肌肤之结,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通;夏枯草、生牡蛎、乌梅,平肝软坚散结;薏苡仁健脾渗湿;露蜂房、木贼草祛风止痒。全方共凑“和血解毒,软坚散结”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板蓝根、木贼草、乌梅等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马齿苋含有大量维生素A,可改善皮损部位皮肤角化,有利于表皮正常结构的形成,加速皮损愈合;薏苡仁多糖有降血糖活性、抗炎、抗病毒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抑菌作用,故有免疫增强作用;露蜂房有麻醉神经末梢和抑制非特异性炎症的作用。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为结核杆菌经热酚-乙醇法提取的多糖核酸,系生物性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是一种新型的免疫增强剂[2],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稳定肥大细胞,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维生素A酸具有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抑制角化恢复角化过度细胞、抗细胞增生、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被HPV感染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其过度增殖,使角质脱落的功能。这种中西药联合疗法,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编.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2 姚先平,韩春玉,矫爱红.卡介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扁平疣.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4):243.
扁平疣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中医又称之为“扁瘊”。治疗该病多效果不佳易复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2010年6月~2011年8月采用蓝酱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及维生素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患者3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2~35岁,平均25岁;病程1个月~15年;5例接受过激光、冷冻和微波治疗,15例曾用过阿昔洛韦、聚肌胞、转移因子和大青叶等方法治疗,均疗效欠佳。疣体多发生于颜面、手背或前臂,疣表面为正常皮肤或浅褐色,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境界明显,常多数散在分布或密集,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微痒。
治疗方法:内服蓝酱祛疣汤[1],其药物组成:板蓝根、败酱草、生牡蛎、生苡仁各30g,马齿苋、夏枯草各15g,乌梅、露蜂房、香附、赤芍、红花、木贼草各10g。日1剂,水煎3次,每次中火熬20~25分钟均分为早、中、晚各服1次。配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维生素A酸乳膏,每晚1次,于睡前将药涂于患处。2周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面部及手背部皮损全部消退;②显效:大部分皮损消退,仅留数个散在,无发展,病情稳定;③好转:病情控制,无发展,个别皮损消退;④无效:经治病情无变化皮损仍又增加。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结 果
本组患者痊愈22例(61.1%),显效10例(27.8%),好转3例(8.3%)。在治愈的患者中,通过抽样电话追访11例患者均未见复发,无效1例(2.8%),总有效率88.9%。很多患者在服药后,首先是疣体变红、瘙痒,然后皮损变平并逐渐消退。多数病例是在服药后1~2周见效,特别是在治疗前皮疹泛发瘙痒、疣体发红,年龄较小者见效更快;而那些皮疹局限,无自觉症状,疣体无炎性表现,年龄较大,则见效相对较慢。
例1:患者,女,16岁。2010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颜面及手背部扁平丘疹2年,加重1周。先后用多种中西医药物和激光、冷冻等治疗,效果不佳。既往始见脸颊及手背散在数个米粒至绿豆大小扁平丘疹,淡褐色或正常肤色,部分皮疹是线状排列。1周前因疲劳自觉皮疹增多。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全身无其他不适。诊为“扁平疣”,中医辨证为气血失和,肌腠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所致,治以活血解毒,软坚散结。方用蓝酱祛疣汤内服,日1剂;配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维生素A酸乳膏,每晚1次,于睡前将药涂于患处。7天后自觉皮损稍红微痒,再服7剂皮损开始脱落,继服1个疗程,皮损完全消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讨 论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目前,许多人认为疣的发生和消退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特别是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与文献记载的“疣目”、“疣疮”相类似,发病于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失润,气血不和密切相关,若腠理不密,复感风热邪毒致使气血凝滞,搏结肌肤而发为本病。故治以调和气血,活血解毒,软坚散结着手,日久体虚者,宜扶正祛邪,托毒外出,勿忘滋肾柔肝。方中板蓝根、败酱草、马齿苋清热解毒;赤芍、红花活血祛瘀;香附疏肝理气,内调血中之气,外散肌肤之结,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通;夏枯草、生牡蛎、乌梅,平肝软坚散结;薏苡仁健脾渗湿;露蜂房、木贼草祛风止痒。全方共凑“和血解毒,软坚散结”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板蓝根、木贼草、乌梅等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马齿苋含有大量维生素A,可改善皮损部位皮肤角化,有利于表皮正常结构的形成,加速皮损愈合;薏苡仁多糖有降血糖活性、抗炎、抗病毒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抑菌作用,故有免疫增强作用;露蜂房有麻醉神经末梢和抑制非特异性炎症的作用。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为结核杆菌经热酚-乙醇法提取的多糖核酸,系生物性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是一种新型的免疫增强剂[2],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稳定肥大细胞,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维生素A酸具有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抑制角化恢复角化过度细胞、抗细胞增生、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被HPV感染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其过度增殖,使角质脱落的功能。这种中西药联合疗法,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编.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2 姚先平,韩春玉,矫爱红.卡介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扁平疣.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