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生汉字书写错误现象及教学对策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uitt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孩子,在掌握和书写汉字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作文本常常变成错别字的“大观园”。本文主要呈现不同年龄段学生掌握及书写汉字的错误情况,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希望对以后的中学汉字教学有所帮助。我们对初一至初三各一个班共120人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及一些分析。
  一、汉字书写错误情况分析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项调查内容。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可见,学生写错字,因形致误的人最多,选此项的多达102人次,其次是因音致误和粗心、思想不重视的原因。可以看出,学生主观上的疏忽和不良的书写的习惯是造成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想要避免写错别字,还得更加自觉,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才行。
  如表2所示,在对7至9年级各30名学生调查中发现:7年级被测人数中全对率不到30%,错5个及以上人数可达到40%;8年级情况好转,9年级全对率提高到40%,同时错误率也在下降;普遍发现,女生的测试结果要比男生好些,而且不但错误率低,字迹也更为工整。
  下面,再从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表2中不同年龄段学生掌握及书写汉字的错误情况:
  1.因形致误
  由于汉字字形相近,容易写错、写乱,这类错误多发生在学生初学生字词阶段,他们对生字词的笔画认识不清楚,容易写乱。如下列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写错字。
  点笔的有无:主—王,斤—斥。
  横笔的有无:早—旱。
  竖笔的有无:侯—候,午—牛。
  同类笔画长短不同:土—士,由—田,刀—力。
  此外,由于汉字的笔画繁多复杂,有些学生会出现多写几笔或少写几笔的情况;而且,同一个字,有时写对,有时又写错。比如“拽”字的右边部首会加上一点;“壑”字的左边“”会写成“”。“水滴”中的“滴” 字经常被写成“氵”加“商”字;“舞”字上面四个竖会写成三个竖;“瘠”字中间的部首会少写点画。还有笔画随意更改的现象,“练习”的“练”右半边写成“东”;“恭敬”的“恭”下面“”写成“氺”;“却”的右半部“卩”写成“阝(右)”。“戊、戌、戍、戎”这一组字,更是很难正确区分。
  吕必松教授指出:“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想要学好汉字,首先要考虑汉字的认字规律。1991年,喻柏林、曹河圻两人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情况下,或者字的笔画相差很少时,汉笔画数越多,对字的反应时间越长。汉字的不同部位、不同构造所供给的识辨信息也是不一样的。部件的数量也影响汉字的识别:二部件字最快最好,三部件字最差最慢, 而独体字居中。在部件识别的任务中, 上部件明显慢于下部件, 右部件又比左部件对字识别作用大,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在汉字教学阶段不能忽视笔画、部件和结构等问题,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影响学生对汉字的识别。另外,随年级不断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和识字量的提升,学生识别汉字的能力也会发展。
  2.因音致误
  同音字众多是汉字的一大特色,两字音同形异,义更不一样。书写时遇复杂难写的字,学生往往偷懒,会找音同或音近字来替代。还有一些形声字的声旁,在有的字里是表音的,在另外一些字里则多已失去了表音作用,例如用普通话发音来读,“平”在“评、萍、坪”中是表音的,在“砰、秤、怦”中就不完全表音,但有些联系。
  出现这类错误的另一原因就是计算机、手机智能输入法的普及,因为在用拼音输入法时,只要输入正确的声、韵母就可以挑选要找的汉字,这时声调不限制汉字的输入,所以学生平时就很难找出正确的汉字,下笔时错别字就产生了,如:甘败(拜)下风,气慨(概),松驰(弛),脉博(搏),追朔(溯),粗旷(犷),精萃(粹),既(即)使,寒喧(暄),宵(霄),荟(汇)萃,寂莫(寞),舒情(抒情),至到(直到),浮萍(抚平),不感(敢),神精(经),必(毕)竟, 决(绝)对,报道(到),从(重)来,等等。
  对7年级和8年级共60名学生进行测试中,出现这种错误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3。特别在不熟悉的低频字中,错误情况更复杂,学生大多找音近或音同的字替。
  3.因义致误
  形声字中形旁表义,很多形旁所表示的类义往往是相近的,组成的汉字之间有一定的意义联系,如:“艹、讠、言”,“饣、走、米”,“尸、户、辶、”等。学生有时会写错形旁,出现这类错误如:“花蓝(花篮)”,“揄东西(偷东西)”,“浩(浩淼)”,“(舔)”,“怪(怪僻)”等。初中生则对汉字的意符表意功能有较好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类推能力。在对农村初中7至9年级各30名学生的汉字书写调查中发现:
  第一,每个班90%以上的学生汉字书写状况良好,因义致误(如上段列举所示)的人数不到10%。
  第二,每个班这不到10%的人数,总体上也是随年级的提高,人数逐渐减少的。其中7年级3人次,8、9年级各1人次。
  第三,有些意义接近的部首,如“少(小)”、“少”和“小”等,意义有些许关系,偶尔区分不清,学生就会写错。
  由此可见,从汉字的整体入手,并结合其构字规律,才能把汉字学好。
  研究表明, 频繁地使用词汇时,相关的信息会在大脑中形成语言区神经元与脑区神经元间的紧密联结,从而慢慢地建立半球间表征和加工词汇的网络。左右半球的网络是相互兴奋的,任何一个半球的活动都可能使整个网络激活,但两个半球同时激活会明显提高词的加工效率。语言功能区主要位于人脑的左半球,字形加工属于较浅层次的加工,在半球内就可完成;但是字音和字义的加工比较复杂,同时激活两半球会明显提高加工词的效率,半球间加工优于半球内。在字的分类上,右半球更适合加工具体字,而左半球则更多地加工抽象字。音、形、义的认知是相辅相成、交错进行的。
  二、教学对策
  鉴于以上所说,在汉字的教学中有以下方法:
  1.正字法教学
  也就是正确地书写汉字的方法。初中生已有至少六年的写字经验,有的错误书写习惯也沉积已久。这时,教师就要适当纠正其书写偏误,规范其书写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汉字感”。比如,汉字各笔画或各部件之间的有一定的位置关系、构型关系,如“、艹、”只可以加在字的上部;“扌、讠、饣、亻、衤、冫”只能用于字的左部;“皿、灬”等只能放于字的下部。
  2.部件教学
  正確地切分汉字的部件,可以使很多合体字的教学事半功倍。如:“猕”可分为“犭”“弓”“尔”三个部件,但它们和“猕”既没有语音联系,也没用语义联系,所以,可以把它分为“犭”和“弥”,两个部件,“犭”表意 ,“弥”表音。这些切分的部件尽量要和整字的音形义有联系,学生学字时首先接触基本部件,再按常用到不常用、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来学。
  3.联想教学
  初中生还带有很多孩童的天真和好奇,所以汉字的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先从汉字的产生和使用的根源入手,如“日、月、山、川、水、田”等字就是根据形象而直接创造的象形字,在“刀”上加一点变成“刃”指示刀锋;上“小”下“大”成“尖”; 在“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本”与“末”;人靠木成“休”……这样学习效果会好些。汉字侧重体现它的表意特征,很多字的偏旁部首和此字所指有很多关联。用“鱼”表示与鱼类有关的汉字,如“鲤、鲫、鲨、鲑”等。用“礻”旁和一些字组合表示和祭祀仪式迷信活动有关的字,如“祈、祷、祝、福、祸、祠”等。用“手”及“手”的变形“扌”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如“拿、拍、拌、扔”,等等。
其他文献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半壁江山,而当下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其中的问题总是剪不断理还乱:首先,教材让写作边缘化。现今语文教材多以文本主题为单元结构,每个单元除了“阅读”,就是“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写作”和“综合性学习”单列在本单元之后,写作成了阅读的添头,仅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之主题或话题的延伸。其次,教师让写作变得随意化。作文教学存在训练随意化、指导简单化、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背景之下,核心素养理念的出现就证明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已经抛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情境教学资源,对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质量极为关键。因此,教师就应该利用教学情境,发掘信息技术课堂之上所包含的情景资源,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情景教学资源;应用策略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中的人物。老王和杨绛先生的关系既简单又非同一般。简单体现在两人之间只是一些看似不足挂齿的你来我往,非同一般则表现在老王去世后,文坛上大名鼎鼎的杨绛先生会专门为其写上一篇令人读来感慨万千、唏嘘不已的散文来。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进一步研读一下这篇作品,看看他们二人之间这种简单而又非同一般的关系。  老王,我们只知其姓王。名谁?不知。大概杨绛先生也不知道吧。我们还知老王虽年
语文是一种美,是一种与生活同步的美、与文化同行的美。“经典”是指这些流传广远、存续持久,在思想上具有超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深度与广度,在语言上具有审美艺术的重要作品。与此同时,“经典”也是学生感受语文之美的载体。“诵读”是一种能表现语气、语调、韵律节奏的读法,就是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包括朗读、吟诵、背诵、默读等。琅琅成韵地诵读通过对文本的眼观、口诵、心惟、耳听、熟读精思成诵,达到“送之不辍,其境愈
当下,初中生写作成了大难题,提到写作文,学生便会一筹莫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怎样在语文阅读课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中讲道:“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一半也要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模仿不仅是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经常采用的策略,它是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把阅读材料当作写作范文,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习文章结构、立意、语言
[摘 要:人类的一切文明都起源于思考。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也是思考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课改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了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问题意识培养至此走进了小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三部分,其中阅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是提升小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关键。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能让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阅读学习质量。本文以理论与实践
一直以来,古诗文教学重“言”还是重“文”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两者往往不能兼顾,更多的教师从实用主义出发,为了追求“高分”,过于重视注释翻译,轻视文本。如此的教学方式,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得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致使学生以为文言文就是机械背诵,因而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文本一定要深挖,让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能展示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再让这些观点在课堂中产生碰撞,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发
要学生学好语文,就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课上得深入浅出,饶有情趣,学生自然会感兴趣,而这种兴趣可形成最佳的心境,使学生的内驱力得到理想的发挥,促使他们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言谈活泼。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样往往能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读诗使人灵秀”,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诗歌学习有整整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当然要抓住这一契机,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诗阅读的评价要求为立足点,从学生立场出发组织课堂,调整课堂,带领学生来一场诗歌的文学之旅。下面谈谈笔者曾经做过的一些尝试。  一、以读养诗情  此处所说的“读”,应该是诵读。课堂上,笔者主张学生在第一遍读准全诗(不读错音、不漏字、不
如今语文教学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往教师独霸讲堂的局面已经逐步改变,新的教学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中国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自主学习,这才是教学的宗旨。因此,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自学质疑,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