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14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医疗用血量迅速增加,血液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大力发展团体献血、选准特定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人群、建立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建立无偿献血各种队伍、灵活多样的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模式与措施和加强血站内部科学管理,可以解决血液紧张状况。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公共管理 分析 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14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从1998年5%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99%以上。我国年自愿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32.8万增加到2011年的1232万,年采血量由年近1000吨增加到2011年的4164吨。但是,目前我国年人口献血率仍只有0.9%左右,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1,离世卫组织推荐的1%满足血液基本需求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数据说明我国无偿献血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无偿献血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现阶段我国无偿献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体系日趋完善,人口老龄化,医疗新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呈井喷式发展,临床用血需求年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10%~15%。但是,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经历十多年快速增长后,进入了平台期,血液供应紧张在全国范围内由局部性、季节性、结构性向广泛性、持续性蔓延,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要理性地看待无偿献血,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必经的痛楚现在同样困扰着中国的无偿献血事业。
血液供需紧张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人们分析“血液紧张”,往往归咎于:①《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和献血间隔期不合理;②“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献血容易,报销难”;③采供血机构疏于管理,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急需完善;④宣传覆盖面窄、公民担心献血影响身体;⑤无偿献血公益性也在遭受社会的质疑等等。
有些专家认为《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和献血间隔期不合理。从生理角度来说,献血者的年龄范围可以进一步加宽,献血间隔期可以进一步缩短,但是,仔细分析,18~55岁这么宽的年龄段,献血人群仅占百分之几,又如何把快速增长的血液需求寄托在年龄55岁以上人的身上呢。而献血间隔期即使缩短一半,又有什么理由让百分之几的一年奉献两次的“献血英雄”,再增加到一年献四次,而其他百分之九十多的人群在一旁观看。
很多人质疑:献血者街头无偿献血,为什么患者在医院用血却需要付费。其实“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的说法,偷换了概念,前者是指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用血一定是免费的;后者是指未参加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根据《献血法》规定,后者也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也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而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是无价的,已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对于“献血容易,报销难”的问题,目前从程序上来讲确实存在不太方便的地方,一般来说,用血者先行结清医院账单,然后带着献血证等相关个人证件以及医院用血证明、发票等,到血站进行报销。目前,由于全国采供血机构、以及采供血机构和医院之间网络尚未互通,给用血报销带来不便。这的确是采供血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献血者献血时,绝大部分是为献爱心,很少有人考虑以后用血可以报销。自然,这也不是供血紧张的主要原因。
采供血机构疏于管理,临床科学用血急需完善:2007年以来,卫生部连续5年对全国采供血机构进行督导,推动了采供血机构的快速发展,我国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国所有的血站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血液的管理是非常严格,每袋血都会登记献血者的个人资料,采集到的血液如何使用等,供血部门也都有详细的档案记录。每袋血液用于哪台手术,哪位患者都是有据可寻。至于“血浆浇花”事件只是某个医院个别无良医生将报废的血浆浇花,虽然只是极个别不良现象,但对于整个采供血行业影响深远。不合理用血的情况在一些医院确实存在2。不少患者认为输血可以提供营养,有利于康复及伤口的愈合,医生在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时,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对于介于可输可不输的情况时,选择输血的医生更多些。近年来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加大了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进行督查,临床用血正在趋于合理。当前,血液紧张也进一步规避了临床不合理用血。
公民担心献血影响身体、或被传染上疾病:有些人不愿意献血,也有出于安全的担忧。曾经发生在河南等地的一些因不恰当采血造成的艾滋病传播的案例,也增加了人们的疑虑,目前,无偿献血都是在采供血机构按照正常的渠道和途径,献血是非常安全的。现在,血站采血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采血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护人员进行,采血时用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也及时销毁,以确保献血者的健康。
无偿献血公益性遭受社会的质疑的问题:“郭美美”事件原本和红十字会、和无偿献血无关的事件,只是一位无知的小女孩在网上炫富,但是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体近乎疯狂的炒作,迅速发酵,一时间,参与公益事业,无偿献血,成了傻瓜的代名词。在整个过程中,部分网络和媒体的不实报道,吸引眼珠、添油加醋,夸大事实,以点概面,移花接木,起了相当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诚然,上述各种原因确对无偿献血有一定的影响,但根本问题是临床对血液的需求持续增长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年人均用血应达到8ml,2010年,我国人均用血仅3.14ml,而港澳地区已经达到人均14ml,台湾地区更达到30ml,发达国家已经达到40~50ml。我们预示,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对血液的需求还将维持迅速上升的态势。血液供给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近年出现的全国范围的血液供需紧张矛盾不过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一种前期预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 解决血液供需紧张矛盾办法
目前,临床输血仍然是医疗领惟一的一种不可或缺又无法替代的抢救和治疗措施。血液作为社会公共资源,血液供应的数量短缺将直接影响各种需要输血支持的医疗行为,使手术等无法进行,而由于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引起的恐慌,则必然会形成社会关注的热点甚至焦点。
在血液供应如此紧张,能否部分恢复有偿献血,肯定的回答:有偿献血不合适。一旦给予金钱补助,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为利益而献血的导向,不能保证一部分携带致病病毒的人群在窗口期进行献血而不告知,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目前的血液检测方法中,窗口期的病毒是无法被检测出来的,会严重影响血液安全。世界很多国家在有偿献血阶段,都有过惨痛的教训。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联合建议和提倡公民自愿无偿献血。
如何解决当前血液紧张状况:①强化政府在血液工作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团体献血也不失为现阶段解决供血紧张的好办法。一般团体献血的主体是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各高校的学生等,这部分人群的血液质量相对来讲是有保证的。以各种名义和措施加大团体献血的宣传、动员和招募力度;单位团体集中献血具有1次献血量大,应急响应迅速等特点,对于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夏、冬两季季节性血液紧张有很大帮助。要在机关、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加强对职工的宣传、发动工作。日本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官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例如都、道、府、县官员每年献血1次。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作出了关于推动无偿献血的决定,把能发动的部门和能利用的一切宣传工具都调动起来,在各市、区、镇、村及保健所都设立了协议会。70年代起,无偿献血就可以完全保证全部临床用血。②选准特定人群,加强对“新人”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入学的大学生,新入伍的军人,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新员工,新入党的党员,有参加无偿献血的义务。同时还可以提倡刚结婚的一对对新人参加无偿献血。鼓励“新人”参加无偿献血,一方面可以解决现阶段血液紧张问题,同时也是无偿献血一个很好的宣传阵地,有利于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③无偿献血必须有一定的激励机制。目前,从国家层面,以次数计算颁发金、银、铜牌无偿献血奉献奖,还有献血后的用血报销方面的政策。这些远远不够,对老百姓,必须给予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东西,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出台无偿献血和医疗保险、新农合和生病时优先就医挂钩等政策。④血站大力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和应急献血者队伍。在已参加献血者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回访、宣传和沟通,建立各种献血者队伍,培植全血固定献血者队伍、成分固定献血者队伍、稀有血型固定献血者队伍,建立起能有效响应的应急献血队伍3,在献血者中,大力培训和发展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利用社会资源宣传和招募无偿献血。⑤结合本地社会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模式与措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背景多样,各地区政府根据当地医疗状况、医疗水平,个体和团体献血相结合,献血淡季和旺季统筹考虑,对献血人群综合分析,找出符合当地的特点的解决血液紧张办法。⑥加强内部科学管理。血站要靠现代科学的有效管理,来缓和或部分解决现实体制与机制层面上的种种难题,缩小供需矛盾的剪刀差,最大程度的保证血液安全4;临床医院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①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公民摒弃物质至上的思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使公民把无偿献血看作是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②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各种形式,加强献血有益健康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血液知识和献血常识。③重视对青少年的献血知识教育。在日本、英国、芬兰等国家,年轻父母献血时,常常带着年幼的孩子一起去,无言的身教使孩子们长大后也自觉地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去。澳大利亚等国把无偿献血的内容写入了中小学的教材,同时学校定期带学生到采供血机构参观,直观了解献血的全过程。使同学们从小就懂得献血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并鼓励孩子们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光荣的自愿献血者。④通过有组织的共同研究,探索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无偿献血模式。设立国家和省市各项研究基金,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使无偿献血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制定有据可依,并更适合国情和民情。
无偿献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给予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们以生命的保障,这个社会才能的更美好、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安万新,梁晓华,孟庆丽,等.全国无偿献血工作现状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3:179—182.
2 张彪,姜晶梅.我国部分地区用血合理性评价系统综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8(27):622—626.
3 孟庆丽,安万新,梁晓华,等.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3:188—190.
4 田喜慧,王鸿捷.建设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10(27):797—799.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14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医疗用血量迅速增加,血液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大力发展团体献血、选准特定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人群、建立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建立无偿献血各种队伍、灵活多样的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模式与措施和加强血站内部科学管理,可以解决血液紧张状况。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公共管理 分析 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14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从1998年5%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99%以上。我国年自愿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32.8万增加到2011年的1232万,年采血量由年近1000吨增加到2011年的4164吨。但是,目前我国年人口献血率仍只有0.9%左右,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1,离世卫组织推荐的1%满足血液基本需求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数据说明我国无偿献血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无偿献血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现阶段我国无偿献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体系日趋完善,人口老龄化,医疗新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呈井喷式发展,临床用血需求年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10%~15%。但是,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经历十多年快速增长后,进入了平台期,血液供应紧张在全国范围内由局部性、季节性、结构性向广泛性、持续性蔓延,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要理性地看待无偿献血,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必经的痛楚现在同样困扰着中国的无偿献血事业。
血液供需紧张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人们分析“血液紧张”,往往归咎于:①《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和献血间隔期不合理;②“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献血容易,报销难”;③采供血机构疏于管理,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急需完善;④宣传覆盖面窄、公民担心献血影响身体;⑤无偿献血公益性也在遭受社会的质疑等等。
有些专家认为《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和献血间隔期不合理。从生理角度来说,献血者的年龄范围可以进一步加宽,献血间隔期可以进一步缩短,但是,仔细分析,18~55岁这么宽的年龄段,献血人群仅占百分之几,又如何把快速增长的血液需求寄托在年龄55岁以上人的身上呢。而献血间隔期即使缩短一半,又有什么理由让百分之几的一年奉献两次的“献血英雄”,再增加到一年献四次,而其他百分之九十多的人群在一旁观看。
很多人质疑:献血者街头无偿献血,为什么患者在医院用血却需要付费。其实“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的说法,偷换了概念,前者是指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用血一定是免费的;后者是指未参加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根据《献血法》规定,后者也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也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而无偿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是无价的,已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对于“献血容易,报销难”的问题,目前从程序上来讲确实存在不太方便的地方,一般来说,用血者先行结清医院账单,然后带着献血证等相关个人证件以及医院用血证明、发票等,到血站进行报销。目前,由于全国采供血机构、以及采供血机构和医院之间网络尚未互通,给用血报销带来不便。这的确是采供血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献血者献血时,绝大部分是为献爱心,很少有人考虑以后用血可以报销。自然,这也不是供血紧张的主要原因。
采供血机构疏于管理,临床科学用血急需完善:2007年以来,卫生部连续5年对全国采供血机构进行督导,推动了采供血机构的快速发展,我国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国所有的血站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血液的管理是非常严格,每袋血都会登记献血者的个人资料,采集到的血液如何使用等,供血部门也都有详细的档案记录。每袋血液用于哪台手术,哪位患者都是有据可寻。至于“血浆浇花”事件只是某个医院个别无良医生将报废的血浆浇花,虽然只是极个别不良现象,但对于整个采供血行业影响深远。不合理用血的情况在一些医院确实存在2。不少患者认为输血可以提供营养,有利于康复及伤口的愈合,医生在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时,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对于介于可输可不输的情况时,选择输血的医生更多些。近年来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加大了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进行督查,临床用血正在趋于合理。当前,血液紧张也进一步规避了临床不合理用血。
公民担心献血影响身体、或被传染上疾病:有些人不愿意献血,也有出于安全的担忧。曾经发生在河南等地的一些因不恰当采血造成的艾滋病传播的案例,也增加了人们的疑虑,目前,无偿献血都是在采供血机构按照正常的渠道和途径,献血是非常安全的。现在,血站采血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采血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护人员进行,采血时用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也及时销毁,以确保献血者的健康。
无偿献血公益性遭受社会的质疑的问题:“郭美美”事件原本和红十字会、和无偿献血无关的事件,只是一位无知的小女孩在网上炫富,但是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体近乎疯狂的炒作,迅速发酵,一时间,参与公益事业,无偿献血,成了傻瓜的代名词。在整个过程中,部分网络和媒体的不实报道,吸引眼珠、添油加醋,夸大事实,以点概面,移花接木,起了相当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诚然,上述各种原因确对无偿献血有一定的影响,但根本问题是临床对血液的需求持续增长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年人均用血应达到8ml,2010年,我国人均用血仅3.14ml,而港澳地区已经达到人均14ml,台湾地区更达到30ml,发达国家已经达到40~50ml。我们预示,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对血液的需求还将维持迅速上升的态势。血液供给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近年出现的全国范围的血液供需紧张矛盾不过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一种前期预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 解决血液供需紧张矛盾办法
目前,临床输血仍然是医疗领惟一的一种不可或缺又无法替代的抢救和治疗措施。血液作为社会公共资源,血液供应的数量短缺将直接影响各种需要输血支持的医疗行为,使手术等无法进行,而由于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引起的恐慌,则必然会形成社会关注的热点甚至焦点。
在血液供应如此紧张,能否部分恢复有偿献血,肯定的回答:有偿献血不合适。一旦给予金钱补助,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为利益而献血的导向,不能保证一部分携带致病病毒的人群在窗口期进行献血而不告知,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目前的血液检测方法中,窗口期的病毒是无法被检测出来的,会严重影响血液安全。世界很多国家在有偿献血阶段,都有过惨痛的教训。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联合建议和提倡公民自愿无偿献血。
如何解决当前血液紧张状况:①强化政府在血液工作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团体献血也不失为现阶段解决供血紧张的好办法。一般团体献血的主体是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各高校的学生等,这部分人群的血液质量相对来讲是有保证的。以各种名义和措施加大团体献血的宣传、动员和招募力度;单位团体集中献血具有1次献血量大,应急响应迅速等特点,对于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夏、冬两季季节性血液紧张有很大帮助。要在机关、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加强对职工的宣传、发动工作。日本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官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例如都、道、府、县官员每年献血1次。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作出了关于推动无偿献血的决定,把能发动的部门和能利用的一切宣传工具都调动起来,在各市、区、镇、村及保健所都设立了协议会。70年代起,无偿献血就可以完全保证全部临床用血。②选准特定人群,加强对“新人”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入学的大学生,新入伍的军人,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新员工,新入党的党员,有参加无偿献血的义务。同时还可以提倡刚结婚的一对对新人参加无偿献血。鼓励“新人”参加无偿献血,一方面可以解决现阶段血液紧张问题,同时也是无偿献血一个很好的宣传阵地,有利于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③无偿献血必须有一定的激励机制。目前,从国家层面,以次数计算颁发金、银、铜牌无偿献血奉献奖,还有献血后的用血报销方面的政策。这些远远不够,对老百姓,必须给予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东西,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出台无偿献血和医疗保险、新农合和生病时优先就医挂钩等政策。④血站大力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和应急献血者队伍。在已参加献血者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回访、宣传和沟通,建立各种献血者队伍,培植全血固定献血者队伍、成分固定献血者队伍、稀有血型固定献血者队伍,建立起能有效响应的应急献血队伍3,在献血者中,大力培训和发展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利用社会资源宣传和招募无偿献血。⑤结合本地社会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模式与措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背景多样,各地区政府根据当地医疗状况、医疗水平,个体和团体献血相结合,献血淡季和旺季统筹考虑,对献血人群综合分析,找出符合当地的特点的解决血液紧张办法。⑥加强内部科学管理。血站要靠现代科学的有效管理,来缓和或部分解决现实体制与机制层面上的种种难题,缩小供需矛盾的剪刀差,最大程度的保证血液安全4;临床医院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①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公民摒弃物质至上的思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使公民把无偿献血看作是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②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各种形式,加强献血有益健康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血液知识和献血常识。③重视对青少年的献血知识教育。在日本、英国、芬兰等国家,年轻父母献血时,常常带着年幼的孩子一起去,无言的身教使孩子们长大后也自觉地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去。澳大利亚等国把无偿献血的内容写入了中小学的教材,同时学校定期带学生到采供血机构参观,直观了解献血的全过程。使同学们从小就懂得献血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并鼓励孩子们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光荣的自愿献血者。④通过有组织的共同研究,探索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无偿献血模式。设立国家和省市各项研究基金,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使无偿献血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制定有据可依,并更适合国情和民情。
无偿献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给予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们以生命的保障,这个社会才能的更美好、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安万新,梁晓华,孟庆丽,等.全国无偿献血工作现状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3:179—182.
2 张彪,姜晶梅.我国部分地区用血合理性评价系统综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8(27):622—626.
3 孟庆丽,安万新,梁晓华,等.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3:188—190.
4 田喜慧,王鸿捷.建设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10(27):79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