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与论本体——以对实践存在论关学的批判为例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ang89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判又成为美学界的学术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自去年至今一直在关注此轮批判以及实践存在论方面的回应。一方面受惠于双方的你来我往,对某些问题的理解较前有所深化,另一方面也存在诸多疑问,促使我重新思考某些问题。疑问之一便是,对本体(存在)的阐释是否就一定会落入传统的形而上学境地?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兼与诸位先生商榷。
其他文献
关于《论语·八佾》篇“哀公问社”章的用字,汉代“三论”以及当代出土文献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均作“问主”。何晏等在编撰《论语集解》时对经文“哀公问主”中“主”字的解释,从诸多注本中择选了孔安国注,并在郑玄注的基础上远迈一步,径直改易“问主”为“问社”。这一做法并不是何晏等的妄改抑或文误,而是汉代以来《论语》学发展状况使然,具有其历史合理性;结束了当时不同《论语》版本之间在“哀公问社”章原“主”字训解问题上的纷争,对《论语》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近现代以来的《论语》注疏类著作,均明显受到何晏等人的影响。
在本访谈录中,苏珊·哈克回答了有关逻辑哲学的五个问题:为什么您最初会被吸引到逻辑哲学研究方向?您对逻辑哲学有哪些主要的贡献?相对于其他学科和其他哲学分支而言,逻辑哲学本来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逻辑哲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逻辑哲学中最重要的开放性问题是什么,其发展前景如何?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存在着一种依傍、移植、临摹西方哲学或西方哲学的某家、某派理论的倾向。有学者认为,这是对中国哲学的史料“梳妆打扮”、“削足适履”去填充西方哲学的表格或框架。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丧失了,中国哲学成为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因此,提出“重写中国哲学”的问题,希望能够建构一种真正纯粹的、用本民族话语来叙说的“中国哲学”。为此,我们组织了“重写中国哲学”三人谈,现推荐给读者,希望能给学界以新的启示。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代代作家辛勤写作构建起来的。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当代文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诸多的当代作家中,每个人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历程各不相同,有的成名较早.此后作品影响不大;有的则坚持写作,一直佳作不断。作家创作的作品既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纪录,同时也反映了作家在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过程中的理解和心得。不同代际的作家显然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在作家群体更迭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显和突出。
德性认识论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新的认识论研究方法,阴阳概念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德性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对德性认识论而言至关重要。接受力和决断力构成了认识论的阴与阳,阴阳是共感证实和知觉证实的基础,离开了阴阳以及阴阳必然具有的复杂关系,推理性的和非推理性的认识论证实或知识就会变得无法理解。在心灵的运转过程中,认识论王国作为一个整体,在更狭义的和更具体的不可分的阴阳关系上,其主要特征体现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关系。
张拭的性论思想总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太极即性”的性本论,他以太极论性之本体,而最终归到以性为本体;二是“性以至善名”的性善论,他对其师胡宏的思想进行反思,强调对儒学价值的切实践行;三是“心主性情”的复性论,他强调“性情之正”,这也与其性本论的思想取向有关。张械的性论思想在继承湖湘学性本论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展,从而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子日’类文献”即包括《论语》在内的先秦两汉等记载孔子言论的文献。“‘子日’类文献”的研究一直没有提上日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真伪问题限制了研究工作的开展。另外,语言问题、中西问题、古今问题等也制约着研究工作的开展。不同“子日”文献间往往有互补性,这使得合起来进行研究显得很必要。以范畴为纲,对不同文献中的“子日”进行对比分析,突出特定的主题是可行的研究进路。研究“‘子日’类文献”对于比较全面地勾勒孔子的哲学思想,研究孔子弟子的哲学思想,进一步明确先秦儒家和其他相关各家的关系问题,回答秦汉尤其是先秦主
2013年9月23—25日,由湖北大学主办,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哲学学院共同承办了世界·中国文化发展论坛。9月23日,世界文化发展论坛隆重开幕。围绕“当代世界主流文化现状和前景”主题,来自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泰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墨西哥、巴西、北爱尔兰、美国、中国等12个国家及地区的25位学者齐聚沙湖湖畔,对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世界各国的主流文化现状、世界未来的主流文化走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科学与宗教的协举模式不同于科学与宗教的反相关、不相关或正相关模式。协举模式包含了反相关模式中对立的因素,但又不夸大这种对立,而是认为对立是促进发展的先导;协举模式也包含了不相关模式中的分离,正因为双方彼此之间的独立、各是其所是,才有了交叉、互补、跃迁的可能;协举模式更包含了正相关模式中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是比相关模式更注重第三方、中介方,更注重双赢、并举、跃迁。
“接着讲”是冯友兰先生提出的中国哲学研究法。和忠实于传统哲学本来意义的“照着讲”相比,“接着讲”更着眼于哲学的创造性发展。“接着讲”对哲学研究的激活,也启示着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美学,能不能也在“接着讲”中获得创新呢?本文打算选择中国美学界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为个案,探讨“接着讲”这一方法在美学研究中的可行性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