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源于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BASEL委员会在COSO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13项原则。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可以对基于BASEL框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经验性分析,从而揭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行为的成效与不足,为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大幅度地提高内部控制效率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BASEL委员会;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主成分法;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8)23-0056-04
一、引 言
内部控制是20世纪中叶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管理方法。1992年9月,美国的COSO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其针对的对象是所有企业,不仅仅局限于金融机构。
COSO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一系列行为组成的过程,这些行为涉及整个公司运作的各个方面,内部控制框架的5个组成部分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1]。首先,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它奠定组织的风格和结构,涉及所有活动的核心——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强调人是发展的动力,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控制环境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其次,每个企业都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对这些风险都有必要进行评估。风险影响每个企业的存货能力,能否在所处的产业中获得成功、维持其良好的财务状况,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及其产品、服务的质量及员工的品质。风险的评估是识别和分析那些妨碍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困难因素的活动,对风险的分析评估构成了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再次,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方针能够得以实施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措施。它存在于整个机构内,并体现在各管理阶层及功能组织中,这些活动包括高层检查、直接管理、审批、授权、核实、信息加工、确定指标、会计控制、资产保全、职责分工等。控制活动通常包括3个要素,一是说明应该设立什么方针、指定什么规章制度;二是执行这些方针和规章制度的程序;三是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内控程序的遵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或隐患并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并督促采取纠正措施[2]。第四,信息与交流存在于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企业必须按某种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及时沟通,以便员工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企业获得的信息包括营运、财务和法规等,企业凭借这些信息使业务得以进行并对其加以控制。信息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还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事件、活动和环境变化。最后,内部控制系统需要监督,监督可确保内部控制能有效运作,它是一个不断评估系统质量的过程。监督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稽核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和再评价活动的总称,它通常由管理层自测和由董事会委派内部审计员或外部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来完成。审计部门一般在评估管理控制效率和效果、评估资产和风险、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向管理层提出改进意见,为机构提供监督服务。
原则1认为:董事会应当负责批准并定期审查整体经营战略和银行的重大政策,理解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确定这些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保证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步骤识别、衡量、评审和控制风险,并确保高级管理层不断评审内控系统的有效性。由此得测度量表1是:董事会在银行风险的管理、审查和监督方面存在较高的效率(监督性)。原则2认为: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由董事会批准的策略与政策,维护一种组织结构,能够明确责任、授权和报告的关系,确保所委派的责任能有效地执行,同时确定适当的内控政策,并监督评审内控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由此得测度量表2是:高级管理层在政策执行、责任划分和授权等职能管理方面存在较高的效率(可执行性)。原则3认为: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促进在道德和完整性方面的高标准,在机构中建立一种文化,在各级人员中强调和说明内控的重要性。银行机构中所有人员都需要理解他们在内控程序中的作用,并在程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由此得测度量表3是:存在一种企业文化使每个人员都能理解内控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励性)。
原则4认为: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识别和不断地评估有可能对达到银行目的起负影响的有关风险。这种评估应包括银行和银行组织集团所面对的全部风险,需要不时调整内控,以便恰当地处理任何风险。由此得测度量表4是:银行存在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等级判断能力(识别性)。
原则5认为:控制活动应当是银行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结构,明确规定各经营级别的控制活动。这些活动应当包括高层审查、对不同部门或处室活动的适当控制、检查对敞口限额的遵从情况、对违规经营的跟踪及处理情况、批准和授权制度、查证核实与对账制度。由此得测度量表5是:内部控制活动与银行的常规业务融于一体(融合性)。原则6认为: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适当分离职责;人员的安排不能发生责任冲突;要识别和尽力缩小有潜在利益冲突的地方,并遵从谨慎和独立的监督评审。由此得测度量表6是:内控系统能够实现职责分离,且能够有效地消除潜性利益冲突(分离性)。
原则7认为:一个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性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由此得测度量表7是:内控系统内存在全面、有效的高质量信息(信息保证性)。原则8认为:有效的内控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银行的全部重要活动。这些系统(包括以某种电子形式存储和使用数据的系统)都必须受到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并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充分安排加以支持。由此得测度量表8是:内控系统得到有效的数据库支持(数据库建设)。原则9认为: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各项政策和程序,行使他们的职责,并确保其他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由此得测度量表9是:内控系统内部存在有效的内部传输渠道(顺畅性)。
原则10认为:应当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银行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银行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并且各级经营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定期予以评价。由此得测度量表10是:银行在日常工作中能持续不断地监督评审内部控制的总体效果(持续性)。原则11认为:内部控制应当进行有效的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地进行,应当通过适合的培训和得力的人员进行。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并向高级管理层直接报告。由此得测度量表11是:内控系统内部存在全面、有效、系统的内部审计(内审完善性)。原则12认为: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应当把有关内控的缺陷报告给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由此得测度量表12是:内控系统内存在及时的内控缺陷汇报和处理机制(及时性)。原则13认为:监管人员应当要求所有的银行,不论其规模如何,都要具有有效的内控系统,而且其内控系统符合他们的表内外活动的性质、复杂性和内在的风险;内控制度应当随银行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得到调整。凡监管者确定某银行的内控系统不能充分或有效地针对银行的具体风险内容,监管者应当采取适当的行动。由此得测度量表13是:内控系统与银行的表内外活动相一致且随银行所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调整(适应性)。
三、模型生成与验证
1. 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七点量表制对13个观察指标进行行业调查,在全国范围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独立核算单位中选择样本300份,调查对象全部为各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这些样本分布于京、津、沪、陕、豫、渝、皖、甘、新、滇、川、粤、苏、浙、湘、蒙等16个省市自治区,可以认定在地域上能够有效地代表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的分布情况;其中中国工商银行149份、中国建设银行61份、中国农业银行56份、中国银行34份,可以认定在结构上能够代表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分布情况。
通过电子问卷、邮寄问卷、电话采访、面谈等形式,笔者向300家调查对象寻求数据支持。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数据211份,有效回收率为70%,满足调查研究中样本回收率不低于20%的要求。
2.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将获得每个测量题项与因子之间(指标与要素之间)的因子负荷量(Factor Loading),因子负荷量越高,表明测量题项与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越强。本研究中因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法(Varimax),因子负荷截取点位0.5,即对于任一因子上负荷都低于0.5或在多个因子上负荷都大于0.5的题项进行删除。
本研究在总样本中随机选取95份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旋转迭代5次)。
探索性因子分析后,萃取出3个因子:内部控制文化、内部控制行为和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文化包括5个题项(X2、X6、X10、X11、X13),样本特征值为2.123,可解释方差量为40.15%;内部控制行为包括3个题项(X1、X4、X12),样本特征值为1.997,可解释方差量为43.67%;内部控制环境包括5个题项(X3、X5、X7、X8、X9),样本特征值为2.223,可解释方差量为33.719%。
3. 信度检验
信度分析是为了验证各个观察指标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不同测量者使用同一测量工具的一致性水平,用以反映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结果的近似程度。可靠性一般可通过检验测量工具的内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来实现。信度检验的常用方法是L.J.Cronbach所创的α系数来衡量,α系数值介于0~1之间。一般认为,α系数值大于0.5就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对有些探索性研究来说,α值在0.5~0.6之间就可以接受。如果某一构面或因子的信度值非常低,则说明受访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相当不一致。隶属于各个因子的题项的Item-to-Total相关系数均应大于0.4。本研究3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78、0.719和0.606,每个指标在相应因子上的负荷量均大于0.5的临界值,因子的最低值为0.680 2,因此样本信度较好。
4. 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的目的是衡量一个量表所测量的事物特征是否确是真正要测量的。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有效性检验、架构有效性检验和规则有效性检验。
(1)内容有效性(Content Validity)即表面有效性,是指量表在逻辑上能够清晰反映出研究中所要测量的概念的内容,一般可以通过主观进行判断。在题项选择阶段,笔者充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设计了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绩效的指标体系。在问卷初稿完成后,笔者同西安交通大学银管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多名风险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层管理人员就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剔除了重复项、补充了遗漏项,对问卷结构进行了反复的调整。因此,可以确保本研究问卷的内容有效性。
(2)架构有效性(Construct Validity)表示测量工具证明理论假设的程度,即测量得到的实证数据与要测量概念的理论逻辑相一致的程度,包括收敛有效性和区别有效性。
收敛有效性(Convergent Validity)是指对一个理想概念进行测量时,当它与相同构造的不同测量工具高度相关时,说明该测量工具具有收敛有效性。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测量量表的收敛有效性。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SEM)的一种特殊形式。结构方程模型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是一个包含面很广的数学模型,用以分析一些涉及潜变量的复杂关系[9]。当SEM用于验证某一因子模型是否与数据吻合时,称为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要注意两点情况:样本量与指标数之比应大于5∶1;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样本集合与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样本集合的差异性越大,则因子分析的最终效果越好。因此,本研究在样本集合的选取上严格遵从这两项约束。
本文采用了SPSS 11.5和LISREL 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固定方差法)。
得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如表2所示。
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显著性较低的因子负荷说明测度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缺乏相关性,即指标的变化对于潜变量的变化缺乏灵敏性。在弱系统理论约束条件下,说明该指标的特性超出潜变量内涵的理论约束之外,即将该测度指标纳入相应的潜变量体系之中将会存在较大的非合理性与非理论支持性。在强系统理论约束条件下,说明指标状态缺乏变异性,指标观察值局限于狭隘区间,不能有效地反映潜变量的特性。针对于管理学研究经验而言,对因子负荷的实践意义的判断要密切联系于现实的行业运作特征,将行业数据收集时的感性认识列为因子特性判断的重要参考依据[9]。因为管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和科学高度融合的学科。在强系统理论约束下的管理行为中,因子负荷缺乏显著性往往反映为两种极端的状态,即相应的管理行为在限定的行为空间内处于高度成熟状态或高度匮乏状态,而居于中间狭隘区域的几率相对较低,在常规管理活动中可以忽略[10]。当然,最后的状态判断与选择必须借助于研究主体的行业实践经验,并以现实的行业运作特性为依据。
得因子协方差矩阵(修正后),如表3所示。
同时得模型拟合指数列表(修正后),如表4所示。
所以,模型拟和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无需继续进行修正。
区别有效性(Discriminate Validity)是指量表区别不同维度或概念的程度,当量表与不同概念的测量工具相关程度很低的时候,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由本研究的验证过程可知,样本区别效度较好。另外,本研究不需要进行规则有效性验证。
四、结 论
根据验证结果,可得如下结论:
(1)13个测度指标中有10个指标通过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3个指标(X3、X8、X13)通过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但没有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因此,基于BASEL框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各项内部控制行为基本上发生了相应的功能性作用,但还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内部控制的实现缺乏激励性,即不存在一种企业文化使每个人员都能理解内控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据库建设滞后,即内部控制活动缺乏有效的数据库支持;内部控制缺乏环境适应性,即内控系统不能够与银行的表内外活动相一致,且不能随银行所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调整。
(2)由协方差矩阵列表可知,3个内控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整体上处于较高的状态,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行为基本上形成一个高度协调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其中,内部控制文化与内部控制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55,表明内部控制文化对内部控制行为具有较大的支持性作用;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68,表明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行为也存在较大的支持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蒋建华.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稽核[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宋良荣.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汪叶斌,廖道亮. 银行内部控制原理与评价[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 John Sherwood. Operational Risk Key Problems with the 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J]. Journal of American Money,1999(2):132-141.
[5] Christopher Marshall. Measure and Managing Operational Risk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ols,Techniques and Other Resources[M]. New York: John Wiley
[关键词] BASEL委员会;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主成分法;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8)23-0056-04
一、引 言
内部控制是20世纪中叶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管理方法。1992年9月,美国的COSO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其针对的对象是所有企业,不仅仅局限于金融机构。
COSO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一系列行为组成的过程,这些行为涉及整个公司运作的各个方面,内部控制框架的5个组成部分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1]。首先,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它奠定组织的风格和结构,涉及所有活动的核心——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强调人是发展的动力,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控制环境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其次,每个企业都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对这些风险都有必要进行评估。风险影响每个企业的存货能力,能否在所处的产业中获得成功、维持其良好的财务状况,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及其产品、服务的质量及员工的品质。风险的评估是识别和分析那些妨碍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困难因素的活动,对风险的分析评估构成了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再次,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方针能够得以实施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措施。它存在于整个机构内,并体现在各管理阶层及功能组织中,这些活动包括高层检查、直接管理、审批、授权、核实、信息加工、确定指标、会计控制、资产保全、职责分工等。控制活动通常包括3个要素,一是说明应该设立什么方针、指定什么规章制度;二是执行这些方针和规章制度的程序;三是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内控程序的遵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或隐患并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并督促采取纠正措施[2]。第四,信息与交流存在于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企业必须按某种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及时沟通,以便员工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企业获得的信息包括营运、财务和法规等,企业凭借这些信息使业务得以进行并对其加以控制。信息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还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事件、活动和环境变化。最后,内部控制系统需要监督,监督可确保内部控制能有效运作,它是一个不断评估系统质量的过程。监督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稽核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和再评价活动的总称,它通常由管理层自测和由董事会委派内部审计员或外部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来完成。审计部门一般在评估管理控制效率和效果、评估资产和风险、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向管理层提出改进意见,为机构提供监督服务。
原则1认为:董事会应当负责批准并定期审查整体经营战略和银行的重大政策,理解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确定这些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保证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步骤识别、衡量、评审和控制风险,并确保高级管理层不断评审内控系统的有效性。由此得测度量表1是:董事会在银行风险的管理、审查和监督方面存在较高的效率(监督性)。原则2认为: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由董事会批准的策略与政策,维护一种组织结构,能够明确责任、授权和报告的关系,确保所委派的责任能有效地执行,同时确定适当的内控政策,并监督评审内控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由此得测度量表2是:高级管理层在政策执行、责任划分和授权等职能管理方面存在较高的效率(可执行性)。原则3认为: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促进在道德和完整性方面的高标准,在机构中建立一种文化,在各级人员中强调和说明内控的重要性。银行机构中所有人员都需要理解他们在内控程序中的作用,并在程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由此得测度量表3是:存在一种企业文化使每个人员都能理解内控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励性)。
原则4认为: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识别和不断地评估有可能对达到银行目的起负影响的有关风险。这种评估应包括银行和银行组织集团所面对的全部风险,需要不时调整内控,以便恰当地处理任何风险。由此得测度量表4是:银行存在有效的风险识别与等级判断能力(识别性)。
原则5认为:控制活动应当是银行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结构,明确规定各经营级别的控制活动。这些活动应当包括高层审查、对不同部门或处室活动的适当控制、检查对敞口限额的遵从情况、对违规经营的跟踪及处理情况、批准和授权制度、查证核实与对账制度。由此得测度量表5是:内部控制活动与银行的常规业务融于一体(融合性)。原则6认为: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适当分离职责;人员的安排不能发生责任冲突;要识别和尽力缩小有潜在利益冲突的地方,并遵从谨慎和独立的监督评审。由此得测度量表6是:内控系统能够实现职责分离,且能够有效地消除潜性利益冲突(分离性)。
原则7认为:一个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性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由此得测度量表7是:内控系统内存在全面、有效的高质量信息(信息保证性)。原则8认为:有效的内控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银行的全部重要活动。这些系统(包括以某种电子形式存储和使用数据的系统)都必须受到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并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充分安排加以支持。由此得测度量表8是:内控系统得到有效的数据库支持(数据库建设)。原则9认为: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各项政策和程序,行使他们的职责,并确保其他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由此得测度量表9是:内控系统内部存在有效的内部传输渠道(顺畅性)。
原则10认为:应当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银行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银行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并且各级经营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定期予以评价。由此得测度量表10是:银行在日常工作中能持续不断地监督评审内部控制的总体效果(持续性)。原则11认为:内部控制应当进行有效的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地进行,应当通过适合的培训和得力的人员进行。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并向高级管理层直接报告。由此得测度量表11是:内控系统内部存在全面、有效、系统的内部审计(内审完善性)。原则12认为: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应当把有关内控的缺陷报告给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由此得测度量表12是:内控系统内存在及时的内控缺陷汇报和处理机制(及时性)。原则13认为:监管人员应当要求所有的银行,不论其规模如何,都要具有有效的内控系统,而且其内控系统符合他们的表内外活动的性质、复杂性和内在的风险;内控制度应当随银行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得到调整。凡监管者确定某银行的内控系统不能充分或有效地针对银行的具体风险内容,监管者应当采取适当的行动。由此得测度量表13是:内控系统与银行的表内外活动相一致且随银行所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调整(适应性)。
三、模型生成与验证
1. 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七点量表制对13个观察指标进行行业调查,在全国范围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独立核算单位中选择样本300份,调查对象全部为各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这些样本分布于京、津、沪、陕、豫、渝、皖、甘、新、滇、川、粤、苏、浙、湘、蒙等16个省市自治区,可以认定在地域上能够有效地代表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的分布情况;其中中国工商银行149份、中国建设银行61份、中国农业银行56份、中国银行34份,可以认定在结构上能够代表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分布情况。
通过电子问卷、邮寄问卷、电话采访、面谈等形式,笔者向300家调查对象寻求数据支持。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数据211份,有效回收率为70%,满足调查研究中样本回收率不低于20%的要求。
2.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将获得每个测量题项与因子之间(指标与要素之间)的因子负荷量(Factor Loading),因子负荷量越高,表明测量题项与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越强。本研究中因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法(Varimax),因子负荷截取点位0.5,即对于任一因子上负荷都低于0.5或在多个因子上负荷都大于0.5的题项进行删除。
本研究在总样本中随机选取95份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旋转迭代5次)。
探索性因子分析后,萃取出3个因子:内部控制文化、内部控制行为和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文化包括5个题项(X2、X6、X10、X11、X13),样本特征值为2.123,可解释方差量为40.15%;内部控制行为包括3个题项(X1、X4、X12),样本特征值为1.997,可解释方差量为43.67%;内部控制环境包括5个题项(X3、X5、X7、X8、X9),样本特征值为2.223,可解释方差量为33.719%。
3. 信度检验
信度分析是为了验证各个观察指标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不同测量者使用同一测量工具的一致性水平,用以反映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结果的近似程度。可靠性一般可通过检验测量工具的内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来实现。信度检验的常用方法是L.J.Cronbach所创的α系数来衡量,α系数值介于0~1之间。一般认为,α系数值大于0.5就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对有些探索性研究来说,α值在0.5~0.6之间就可以接受。如果某一构面或因子的信度值非常低,则说明受访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相当不一致。隶属于各个因子的题项的Item-to-Total相关系数均应大于0.4。本研究3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78、0.719和0.606,每个指标在相应因子上的负荷量均大于0.5的临界值,因子的最低值为0.680 2,因此样本信度较好。
4. 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的目的是衡量一个量表所测量的事物特征是否确是真正要测量的。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有效性检验、架构有效性检验和规则有效性检验。
(1)内容有效性(Content Validity)即表面有效性,是指量表在逻辑上能够清晰反映出研究中所要测量的概念的内容,一般可以通过主观进行判断。在题项选择阶段,笔者充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设计了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绩效的指标体系。在问卷初稿完成后,笔者同西安交通大学银管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多名风险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层管理人员就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剔除了重复项、补充了遗漏项,对问卷结构进行了反复的调整。因此,可以确保本研究问卷的内容有效性。
(2)架构有效性(Construct Validity)表示测量工具证明理论假设的程度,即测量得到的实证数据与要测量概念的理论逻辑相一致的程度,包括收敛有效性和区别有效性。
收敛有效性(Convergent Validity)是指对一个理想概念进行测量时,当它与相同构造的不同测量工具高度相关时,说明该测量工具具有收敛有效性。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测量量表的收敛有效性。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SEM)的一种特殊形式。结构方程模型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是一个包含面很广的数学模型,用以分析一些涉及潜变量的复杂关系[9]。当SEM用于验证某一因子模型是否与数据吻合时,称为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要注意两点情况:样本量与指标数之比应大于5∶1;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样本集合与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样本集合的差异性越大,则因子分析的最终效果越好。因此,本研究在样本集合的选取上严格遵从这两项约束。
本文采用了SPSS 11.5和LISREL 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固定方差法)。
得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如表2所示。
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显著性较低的因子负荷说明测度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缺乏相关性,即指标的变化对于潜变量的变化缺乏灵敏性。在弱系统理论约束条件下,说明该指标的特性超出潜变量内涵的理论约束之外,即将该测度指标纳入相应的潜变量体系之中将会存在较大的非合理性与非理论支持性。在强系统理论约束条件下,说明指标状态缺乏变异性,指标观察值局限于狭隘区间,不能有效地反映潜变量的特性。针对于管理学研究经验而言,对因子负荷的实践意义的判断要密切联系于现实的行业运作特征,将行业数据收集时的感性认识列为因子特性判断的重要参考依据[9]。因为管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和科学高度融合的学科。在强系统理论约束下的管理行为中,因子负荷缺乏显著性往往反映为两种极端的状态,即相应的管理行为在限定的行为空间内处于高度成熟状态或高度匮乏状态,而居于中间狭隘区域的几率相对较低,在常规管理活动中可以忽略[10]。当然,最后的状态判断与选择必须借助于研究主体的行业实践经验,并以现实的行业运作特性为依据。
得因子协方差矩阵(修正后),如表3所示。
同时得模型拟合指数列表(修正后),如表4所示。
所以,模型拟和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无需继续进行修正。
区别有效性(Discriminate Validity)是指量表区别不同维度或概念的程度,当量表与不同概念的测量工具相关程度很低的时候,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由本研究的验证过程可知,样本区别效度较好。另外,本研究不需要进行规则有效性验证。
四、结 论
根据验证结果,可得如下结论:
(1)13个测度指标中有10个指标通过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3个指标(X3、X8、X13)通过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但没有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因此,基于BASEL框架下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各项内部控制行为基本上发生了相应的功能性作用,但还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内部控制的实现缺乏激励性,即不存在一种企业文化使每个人员都能理解内控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据库建设滞后,即内部控制活动缺乏有效的数据库支持;内部控制缺乏环境适应性,即内控系统不能够与银行的表内外活动相一致,且不能随银行所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调整。
(2)由协方差矩阵列表可知,3个内控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整体上处于较高的状态,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行为基本上形成一个高度协调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其中,内部控制文化与内部控制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55,表明内部控制文化对内部控制行为具有较大的支持性作用;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68,表明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行为也存在较大的支持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蒋建华.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稽核[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宋良荣.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汪叶斌,廖道亮. 银行内部控制原理与评价[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 John Sherwood. Operational Risk Key Problems with the 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J]. Journal of American Money,1999(2):132-141.
[5] Christopher Marshall. Measure and Managing Operational Risk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ols,Techniques and Other Resources[M]. New York: John 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