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rn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rn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其他文献
王诗英教授是当代戏曲教育界的重要人物,她秉持着“以功带戏”的教学理念,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开辟了一条新航道.作为戏曲身段课程的开创者与传播者,她经过七十载的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将戏曲表演艺术手段之一的“做功”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提炼与整理.王诗英按照元素提取、套路整合、传统表演技巧分类的思路,汇聚起戏曲舞台表演的核心身段语汇,这些表达“工具”在为“塑角色”、“演故事”服务的同时,更向世界昭示着中国特色身体语言的艺术魅力.
“元杂剧兴于科举废除”成为权威定论至今已经一个多世纪,当下此结论依然深刻影响着青年学子和学者.前辈们的观点都是在继承王国维论断基础上,将元代文人的文献中某些表述理解为科举废除,吸收了明清文人对元曲家的评价,没有经过严密的考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带有鲜明的时代局限,没有可靠文献证明该结论.元杂剧繁荣的真实原因是文体代变的结果,是杂剧演出的需要所致,是作家天性所致,是地域文化的原因,是元初国力强盛的结果.
“动作记忆”是传统京剧传承的主要记忆方式,在过去不依赖剧本和乐谱的戏曲演唱技艺传承中尤其重要.言传身教的“口传身授”是京剧舞台艺术的主要传承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观看同场演出的前辈和同辈演员演戏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身授”.“口传心授”的说法曾是对京剧传承的负面评价,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京剧及戏曲传承的代名词.不过从建构戏曲音乐话语及理论体系的角度省察,其有失严谨的局限却是难以回避的.“身授”最重要的意义是“亲授”,它是“口传身授”的真谛.这也是“亲授”在京剧及戏曲乃至中国传统艺术中总是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的原
陕西钢琴音乐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陕西地域风貌,丰富内涵的情感表达、独特的创作技巧及自创的作曲技法都形成了陕西钢琴音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对戏曲音乐中乐器声响的模仿、对民族乐器音色及技法的模仿、对节奏、速度的伸缩处理、以踏板调色营造声效、对作品意境及丰富内涵的情感表达等独特的演奏韵味使其成为人们了解陕西地域文化,认识陕西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成为20世纪中国作曲家作品中的优秀代表.
大提琴作为西方国家的乐器之一,传入我国进行了丰富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发展历程.在大提琴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演奏中,以民族音乐为根基,进行了深度的音乐文化融合,创新了演奏技法,赋予了大提琴音乐更为深厚的审美意义.其中,《花儿会剪影》就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化大提琴音乐作品,在这首作品的演奏中极为生动的呈现了大提琴演奏技巧,为民族化的大提琴音乐风格呈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大提琴演奏的基本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大提琴音乐作品《花儿会剪影》进行了细致的演奏分析,突显了民族化大提琴音乐作品浓厚的民族
当前高校法学教育中存在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的倾向,这主要是法学教育中流行的“主体—客体”认知模式造成的,其根源在于法学研究中采取的“外在视角”和“旁观者立场”.这致使关于法治主体性的研究不足,造成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割裂的倾向,并因此导致依托于法学研究的法学教育实践同样存在对学生主体性的忽略、对“育人”宗旨的偏离、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不够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法治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有机统一.从主体角度看,形式法治具体表现为法治精神,实质法治则表现为爱国主义.主体的法治观念是爱国主义和法治精神有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国际交往中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点.专业自信是文化自信在研究生学习中的重要体现,树立专业自信是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成人教育学科地位,完善学科体系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生面临专业自信缺失的问题,表现为专业底气不充分,自我效能感低;专业认知不清晰,专业信仰动摇;自我定位不明确,发展规划迷茫;学习兴趣不浓厚,理论功底薄弱.树立成人教育学研究生专业自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保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每每读起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这句诗.想一想确实很贴切,这句诗不仅是汪曾祺先生文风的体现,也表达出一种可敬的人生态度.在见过极好和极坏的、极残酷和极温柔的世界后,依旧对平凡的事物充满怜爱,人生圆满不过如此吧!
◆意象◆rn荷rn◇故事◇rn这是满满的一池塘的荷.rn从上往下看,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只看见厚厚的一大片绿清清爽爽地向远处绵延开去.还别说,那些鬼灵精怪的绿色圆叶上上下下,直直斜斜,虽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但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并没有谁欺负谁之意.一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样子,叫人见了,怜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