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触发点的创设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能力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知识的扩充,更离不开思维的进步,学生不仅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还要“会学”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思维触发点是“会学”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思维触发点的创设是一次学习活动中的“导游”,“导游”的好坏是一次学习活动合理、有序的保证;反之,如果思维触发点创设不当,则学习活动往往杂乱无章,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广大物理教师既要挖掘思维触发点,又要保证思维触发点的合理性,这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一件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上创设好思维触发点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1创设思维触发点的相关因素
  1.1触发点的创设要符合教学目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思维触发点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必须明确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的目标,才能对思维触发点作出合理的创设。
  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中,让学生看过火车转弯的视频或图片后,让学生根据火车铁轨的特点进行思考:转弯时,如果铁轨一样高,是什么力提供火车转弯的向心力?这样的思维触发点,紧紧抓住分析向心力来源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思考培养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脱离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指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2触发点的创设要使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画家画画,不能铺天盖地,反而应该“留白”,“留白”使欣赏者有了遐想的空间;思维触发点的创设也不能事事问处处设,如果学生脑筋还没有转就已经思考完了,那必是失败的思维触发点,比如上文提到的“火车转弯”的例子,如果一开始的触发点创设为“转弯时,如果铁轨一样高,火车受到哪些力?”反而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了限制,因为这样的触发点,学生分析一下受力情况就完事了,如果触发点问的是向心力,学生一样要先分析受力情况,但分析完以后他还要继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两相比较,后者的设置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开来,并能步步深入的思考。
  1.3触发点的创设要追求多层次触发
  由于每位学生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以及个性习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所以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要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这就要求教师设置思维触发点时必须考虑多层次触发,即将某一个触发点在不同难度层次上进行变式处理,以满足班级中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
  1.4触发点的创设要考虑实际的教学环境和资源
  每个学校教学环境和资源往往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客观上决定了触发点的内容和创设情景也往往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学校已经具备了数字化实验设备,但有的学校则没有;有的学校虽然具备数字化实验设备,但可能只有一两套,只能做演示,而有些学校则已经形成了班级化配置,可以进行学生实验。
  2利用教材创设思维触发点的途径
  2.1利用各种插图表格创设思维触发点
  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表格,插图直观性比较强,而表格中传递着不同的信息,读懂表格需要非常强的分析能力,这些都为我们创设思维触发点提供了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设置相应的思维触发点。
  比如在必修1《力的合成》这节内容中,首先就展示了一幅图片(如图1),并伴有文字说明“一个成年人用的力与两个小孩用的力的效果相同”,利用该图片和“力的合成”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创设如下的思维触发点:
  (1)“效果相同”如何理解?(理解等效替换)
  (2)如果成年人用100 N的力才能提起水桶,那么两个小孩用的力是不是一定各为50N?(理解矢量运算法则与标量运算法则的区别)
  2.2利用“思考与讨论”“做一做”“说一说”和阅读材料创设思维触发点
  新教材中大量增加了“思考与讨论”“做一做”“说一说”和阅读材料,这些内容并不是无缘无故的放在教材中,而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设置的,这些内容往往新颖有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是给学生创设思维触发点的好材料。
  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中在引入强相互作用时,有这样一个“思考与讨论”: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
  该“思考与讨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触发点,但是对于部分知识水平掌握比较差的同学可能不够明确,所以可以先创设一个层次低一点的思维触发点:质子和质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
  2.3利用例题和习题创设思维触发点
  教材正文中所涉及的那些例题非常的典型,分析的也比较透彻,但层次比较基础,教材课后练习和配套练习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介于基本知识和复杂情景之间的层次,所以,利用好这些习题设置思维触发点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模型,就可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物理情景化解为简单模型的组合,灵活简便地解出习题,从而巩固和拓展知识,
  比如,必修1中《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这一节有这样一个例题: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如图2是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中硬杆OB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钢索和杆的重量都可忽略,如果悬挂物的重量是G,角AOB等于,钢索OA对。点的拉力和杆OB对0点的支持力各是多大?
  此题是简单题,利用平衡条件很容易解决,如果学生知识基础比较差,可以先创设几个较低层次的思维触发点做铺垫,比如:0点处于什么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力有何特点?解决课本的问题后,可以改变题目的情景“使0点保持不动,让A点上移(钢索可以伸长),钢索OA对0点的拉力和杆OB对0点的支持力怎样变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触发点,既考查了例题原本的知识点,同时也引出了基本的动态平衡问题。
  3利用实验创设思维触发点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载体,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实验、演示实验、随堂小实验等进行思维触发点的创设。
  必修2《抛体运动的规律》一节中有一小实验,如图3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后,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这是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但是学生无论是对该实验的演示还是结论上的分析都存在很大的思维障碍,所以很有必要对该实验设置思维触发点,
  演示阶段,让学生观察哪个小球先落地,应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思维触发点:用视觉观察还是用听觉来听呢?教师演示一次,学生观察后有了初步结论:听觉观察更合理,再创设如下的思维触发点:小球落地后有很多声音,听声音应该听哪个声音?
  结论阶段可以创设这样的思维触发点:这个实验是用来说明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用来说明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如何改进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平方向的情况?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减少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而更应该多创设一些思维触发点,把“发现”结论的任务和惊喜还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积极参与到实验当中,这样的思维触发点能很好的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思维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在学科教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创设思维触发点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和感性认识上升到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
其他文献
中华书局主办的《文史知识》月刊2012年第2期刊登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刘紫云先生撰写的《地痞流氓的“时尚”——唐代“刺青”文化一瞥》一文。该文对刺青文化的由来、演变及本
主编:张富洪定价:29元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本书为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书也是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同编写的院园合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