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农资价格动荡,很多农户购买农资都是货比三家,抱有“试探”、“打听”的想法。此时,经销商应不必性急,设身处地站在农民的角度上。不要硬性地去推销自己的农资产品,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农民农资的使用情况,让他们谈感受,并对农资使用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共同谈看法,找到其中的共性进而取得农民的信任,多向农民介绍一些新产品的使用性能,并尽量提供一些选择的余地,而不应只去谈什么优惠,而应多介绍一些农民使用后的效果和增产增收的对比事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也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营销阵地,站在农户的角度,为农户着想,替农户算算细账,这是追求双方价值共同成长的正确思维。市场情况变化,竞争对手增多,作为经销商不妨展望一下自身价值与农户价值共同成长的局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早已摈弃“柜台服务,等客上门”的单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主动营销、上门营销等模式。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农资经销企业用尽浑身解数。例如,一些大的化肥农药生产厂家,通过一些中间经销商,在农村开展的农资试验示范,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他们手把手教农民使用技术,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受到农民的欢迎。也有很多种粮、种棉大户和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的供需关系。他们或通过中间营销商,或通过种田大户的致富能人。以团购的方式。集体采购各种农资,并进行农资售后的跟踪调查服务。农民以集体大客户的优势,既可以从农资供应商那里获得价格上的优惠,节省了开支。还避免了购买伪劣农资的后顾之忧,而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则可扩大销售,从薄利多销中受益。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长期的合作模式,创造了企业、经销商、农民三者之间共赢的局面。
同时,在农资经销中,经销商也不妨大胆自曝“缺陷”,实事求是地向农民介绍各种农资的性能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当一种新的农药和化肥面市后,不能总是卖瓜的说瓜甜,应在技术上指导农民,并告之新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共同为农民选择对口的农资产品,而不要一味地只考虑自身的营销利润。这样做当然既增加了自己的诚信度,同时也拉近了与农户之间的距离,以便招来更多的“回头客”。如果说经销商熟悉农资的使用技术,多介绍一些适销对口的农资产品,多为农民算算细账,减少他们生产中费时、费力造成的成本增加,建立一种互信机制,受益的无疑是农户、经销商和农资生产企业。
谢宗仁
农民闯市场的“忌”与“要”
如今的市场千变万化、瞬息万变,让很多人难以把持。广大农民怎样才能走好市场农业这条路呢?分析各方面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忌一哄而起。要,。自从十几年前山东寿光利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闻名全国后,各地相继搞起了塑料大棚种反季节蔬菜,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开始的时候物以稀为贵,很多菜农获得了好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搞一般大棚种蔬菜的效益越来越低,以致出现了2011年春上菜农挥泪抛售蔬菜的情景。
二是忌一成不变,要随时调整。任何一种产业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既要考虑眼前的利益。又要紧盯市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栽种苹果,记得二十多年市场上老品种的苹果。不仅没有新鲜感有时还觉无味。当红富士在市场上一出现。马上就受到青睐,尽管它价格昂贵,但由于它很好吃,人们都把它当做首选的水果购买。
三是忌一哄而散,要把根留住。记得上世纪中期,丝绸行业走俏,栽桑养蚕成了许多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可过了上世纪中期后,国际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丝绸行业亏损。这时,许多蚕农开始毁桑。当丝绸市场复苏时,当初毁桑的农民后悔不及,又从桑苗培育起。
四是忌一盘散沙,要形成规模。有一个蔬菜经销商听说某地有大棚蔬菜。不远千里开着大卡车去收购蔬菜。可是,当他到达目的地一看,大棚虽然搞了不少。但种植的蔬菜品种花样繁多。最后只收购到了千把斤莴苣、韭菜、茄子什么的。原来,由于品种的杂乱,没有形成某个品种的规模,反而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季子成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早已摈弃“柜台服务,等客上门”的单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主动营销、上门营销等模式。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农资经销企业用尽浑身解数。例如,一些大的化肥农药生产厂家,通过一些中间经销商,在农村开展的农资试验示范,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他们手把手教农民使用技术,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受到农民的欢迎。也有很多种粮、种棉大户和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的供需关系。他们或通过中间营销商,或通过种田大户的致富能人。以团购的方式。集体采购各种农资,并进行农资售后的跟踪调查服务。农民以集体大客户的优势,既可以从农资供应商那里获得价格上的优惠,节省了开支。还避免了购买伪劣农资的后顾之忧,而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则可扩大销售,从薄利多销中受益。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长期的合作模式,创造了企业、经销商、农民三者之间共赢的局面。
同时,在农资经销中,经销商也不妨大胆自曝“缺陷”,实事求是地向农民介绍各种农资的性能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当一种新的农药和化肥面市后,不能总是卖瓜的说瓜甜,应在技术上指导农民,并告之新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共同为农民选择对口的农资产品,而不要一味地只考虑自身的营销利润。这样做当然既增加了自己的诚信度,同时也拉近了与农户之间的距离,以便招来更多的“回头客”。如果说经销商熟悉农资的使用技术,多介绍一些适销对口的农资产品,多为农民算算细账,减少他们生产中费时、费力造成的成本增加,建立一种互信机制,受益的无疑是农户、经销商和农资生产企业。
谢宗仁
农民闯市场的“忌”与“要”
如今的市场千变万化、瞬息万变,让很多人难以把持。广大农民怎样才能走好市场农业这条路呢?分析各方面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忌一哄而起。要,。自从十几年前山东寿光利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闻名全国后,各地相继搞起了塑料大棚种反季节蔬菜,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开始的时候物以稀为贵,很多菜农获得了好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搞一般大棚种蔬菜的效益越来越低,以致出现了2011年春上菜农挥泪抛售蔬菜的情景。
二是忌一成不变,要随时调整。任何一种产业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既要考虑眼前的利益。又要紧盯市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栽种苹果,记得二十多年市场上老品种的苹果。不仅没有新鲜感有时还觉无味。当红富士在市场上一出现。马上就受到青睐,尽管它价格昂贵,但由于它很好吃,人们都把它当做首选的水果购买。
三是忌一哄而散,要把根留住。记得上世纪中期,丝绸行业走俏,栽桑养蚕成了许多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可过了上世纪中期后,国际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丝绸行业亏损。这时,许多蚕农开始毁桑。当丝绸市场复苏时,当初毁桑的农民后悔不及,又从桑苗培育起。
四是忌一盘散沙,要形成规模。有一个蔬菜经销商听说某地有大棚蔬菜。不远千里开着大卡车去收购蔬菜。可是,当他到达目的地一看,大棚虽然搞了不少。但种植的蔬菜品种花样繁多。最后只收购到了千把斤莴苣、韭菜、茄子什么的。原来,由于品种的杂乱,没有形成某个品种的规模,反而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季子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