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的价值追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沟通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桥梁,培养语文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独立而成熟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审美情趣 生活 人格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做了这样的定位:“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学与生活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一方面,语文课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另一方面,现实生活既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源泉和基础,也为语文教育指引方向,语文教育必须服务于现实生活,与时俱进。我认为语文教育与学生生活结合至少能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有利于培养生活需要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会使语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使教学过程固守在条分缕析,空洞说教的困境中,教学会因此失去新鲜的活力,丢掉了人文的魅力。可见,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辩证的视角来看,二者是互为依存的,语文是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其实就是以语言文字来记录生活,描述生活,并以文化传承的途径回归生活的形式。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于社会生活的需要。随着人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沟通合作成为人发展的基本方式,无论是口语交流,还是书面沟通,其能力培养都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提醒幸福》这篇文章,由于文化底蕴,生活积淀,审美情趣的差异,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可获取不同的结论。在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中要求学生延伸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现实,感受幸福的存在,并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明白:“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①这样,也较好的把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课文的语言、情感、哲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文与学生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文明最精确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痕迹。”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融合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提高语文素养。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有大语文的概念,因为生活到处充满语文。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联系,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来架设语文课文与学生生活的桥梁,来培养学生生活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语文教师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的手段,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情操和感受美、赞赏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中学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有很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这就要求教师《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郁达夫着力表现了古都北平秋的特色“清”“静”“悲凉”,教学时让学生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来感受作品美的力量和浓厚的感情,也让学生体验家乡版纳的美,这样就把课文中的美与生活中的美相联系起来,把对课文的审美活动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也把对课文的审美情调内化为现实生活的审美情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美其实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离开生活便没有美,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审美情感,虽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但还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点化。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和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还是情感的审美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审美血液在知识这具活动的机体中欢腾奔流的时候,才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进入审美殿堂。要做到这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我认为一是应该引导学生尽可能走进大自然,观照高耸入云的山峰,直面波涛汹涌的江河,倾听风的私语,捕捉花的叹息,使自己的感知机制与万物的重创状态逐渐形成稳定、持久和巩固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引导学生尽可能大量接触各种艺术作品,诸如,李白、杜甫、艾青的诗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小说,朱自清、余秋雨的散文等,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审美情感,这样当外界的刺激在他们心灵的熔炉里点燃审美情感的燃料时,审美意象的炽热烈火就会使得他们心灵深处储存的意象流金溢彩。其实语文课文里的世界是那样的美。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屋漏偏遭连夜雨的苦况;欧阳修不以被贬为意,纵情山水,与民同乐悠闲自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朱自清荷塘的徘徊,无不充满着人情之美,只有引导学生融入文学作品中,让学生达到知(认识)情(情感)和意(意志)三者的统一才是最高境界的语文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审美陶冶中汲取语文知识,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   三、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既是教育对象独特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特点、修改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形成过程,也是对教育对象思想形成、道德养成的调控过程,同时也是用思想道德、伦理充实人格的熏陶、渗透过程。 “我们在讲授中不仅只挖文,同时还要透过文挖人,就是挖掘写这篇文章的人的人格,做到学文格的同时,看到作者的人格,进而将文格与人格统一起来。让学生看文中的人,进而在学文中学人,批文中批人,赏文中赏人。”
  而②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要以提高学习的文化品味为重要环节。文化品味,包含着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表现倾向和心理特征。例如,我们组织一次演讲会,实际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库存、思想情感,激发其兴趣和信念,在大庭广众之中展示自己的演讲就是在评价学生的人格实践。要使一次演讲辞的文字指导到演讲的声音调控,到演讲时的姿态调整,到演讲的情绪控制予以全面指导,赋予每个环节以文化内涵,提高整体的文化品位。
  《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作者的这种深刻反省、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这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还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语文,是用语言打动人、启发人、激励人,是用文字开导人、充实人、熏陶人,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人的思想、品格、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潜移默化”可说是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作为承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在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培养人的文化素养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学应以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获得的体验向课堂迁移,将课堂生成的思考和感情向生活泼散,催生出学生更多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果学生只和语文知识打交道,只和课堂做朋友,俨然成为接受知识较为单一,较为封闭型的课堂人,孤陋寡闻者不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从而扩大学生视角,增长知识,提高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让学生拥有知识是我们的责任,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成人、成才。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文学中去透解一种文学思想的内涵,让这种内涵潜移默化地,又非常感官地、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成长,我们要向学生展现真实的生活,才能让学生科学的面对生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
  注释:
  ①王兆明:《语文教育中的人生课》,《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第78页。
  ②王槐松、刘晓斌:《简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3期。
  参考书目:
  1. 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
  2. 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中学语文教学基本功》,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3. 陈毛美.郑蓉芳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4. 任彦均:《让感受和体验成为学生生命的双翼》,《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第1期,第52页。
  5. 李任華、崔兆武:《让美充满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第59页。
  6. 王槐松、劉晓斌:《简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7期,第53页。
  7. 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归纳与总结。它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不是好的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即爱说又爱动、独立  性和自觉性比较差,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的无条件的信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抓住孩子的
期刊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教师明确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提出了实验教学四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实验;教学;作用  在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时,记得经常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能不能考个好成绩,能不能完成毕业和升学指标。所以,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不少老师谈化了实验教学,甚至连演示实验都不做,取而
期刊
【摘要】教学效果是所有教学的最终目的,幼儿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幼儿在得到更多快乐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必须从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开始。教师应从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游戏的趣味性,把握教学时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家校联动入手,促进幼儿注意力的提高。  【关键词】 课堂注意力 有效策略 研究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语文学习离不开读。而小学阅读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
期刊
随着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年头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什么这样说,我有三点感悟:。  其一,、数学是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产物,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伴随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学理论、方法的不断扩充,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最高
期刊
一、前言  (一)活动课程的产生与演进  活动课程的产生于19世纪末美国实的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杜威创立的芝加哥实验学校。该校强调儿童对“直接经验”的获取,其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活动密切相连。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杜威的活动课程也暴露出了完全否定学科课程,对儿童放任自流,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的弱点。然而当教育重新回到教材、教师、课堂三中心的轨道上后,教育质
期刊
近日,我有幸听了一堂高三化学复习课。本人认为此堂课有很多的优秀之处值得我学习。  此堂课由文来中学(高中部)高三化学老师施力争老师进行教授。 学生都是高三年级化学选修得学生。此堂课是一节高三复习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对电解池等进行了复习,此堂课的作用是巩固曾经复习过得知识。此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并对已复习过得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此堂课施老师从硝酸和铜的反应为背景,由一个情景故事入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一下就让农村与世界接轨了,与城市教育均衡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然而,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与课程开设的愿景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的严重匮乏、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教材内容的编排与选择的可再斟酌上、目标的趋向性上及至上而下的关注度等是制约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因素。而解决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提升,就得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之路。  关
期刊
一、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理念内涵  (一) 内涵  基于项目的学习[1] (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 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 ,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 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 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 “项目(Project)”一词指的是事物按性质分成的门类。 项目中包含一系列更为具体的带有共性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与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实验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杜绝单一的“板画”或“口叙”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十分重要。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