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宴席往事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5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老家,每一户人家里凡遇生日、嫁娶、婚丧、建新房等红白之事,大多要庆祝一番。对于乡村宴席的记忆,更多的是些感动的场面,身处宴席当中,常被纯朴热情的民风所感染。
  只要谁家里要办红白之事,整个村子的人几乎都行动起来了。一般在主人正式办宴席的前两三天,乡里乡亲就来帮忙做准备工作了。大家一起帮忙将邻里乡亲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搬到主人家,有时令蔬菜的还免费送上,供大家食用。男人们来了帮着搭棚子、支桌子,杀鸡宰猪、招呼客人、宴席上帮忙传菜;女人们来了,择菜切菜、烧水做饭、收拾碗筷,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叽叽喳喳,偶尔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倒成了乡村宴席上的一景。这群宴席上打杂的人,一般是所有的客人都吃完了,他们才能抽空吃点东西。到了晚上,主人家的地方不够住,亲戚们通常被安顿在邻居家住下。庄户人就是这样,一家的事常常当成大家的事来办。
  老家的宴席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也有很多讲究的。首先“礼簿先生”得会写毛笔字,因为记账得用毛笔,账簿虽然是一般的书写本,但记录方式还得是竖着记录,不像现在我们写字都是横着写一排。凡来客人,不仅要俸上茶水,还要点烟,送礼后还要俸上一包香烟,以视对客人的感谢。乡村的宴席不像城里,人多不说,而且得摆上好几趟。所以帮忙打杂的人分工都很明确,各自负责各自区域的碗筷收、摆、传菜等,虽然人们穿梭来往,但却井然有序,一点都不混乱。在宴席正式开始的时候,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还要在宴席上代主人说上一番客气话,感谢大家的光顾和帮忙,倘若遇上参加的是白事宴席,孝子不仅要叩头跪拜,参加宴席的人此时也得全部起身,相互表示尊重。
  乡村的宴席吃的就是“讲究”。先上的一定是几道凉菜,然后就是正菜,就是所谓的“九大碗”,全部是荤菜,也是乡村的特色菜,那滋味叫一个美啊。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乡村宴席,它不仅纯朴,更彰显了浓浓的睦邻友好之情。在这个人情日渐淡漠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乡村宴席,这样的亲情胜过任何排场和山珍海味。人总是这样,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记忆总是伴随着成长,成长可以抹掉内心一些最原始的东西”。对农村宴席热闹和喜庆的眷恋,这般情节,我想自己怕是毕生不会忘却了。
其他文献
猪五花肉,即猪肋骨下面的一片较大的肉,有些地方称其为奶脯,其特点是肥瘦相互夹杂,五花三层。若细说还有“上五花”和“下五花”之分。通常看,“上五花”脂肪较厚,肥多瘦少,而“下五花”脂肪较薄,肥少瘦多。在家庭食用时,“上五花”大多是用来烤油,而“下五花”较适于做菜。我们这里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利用猪的“下五花”肉作为主料来制作家常菜肴的。  例一、汆白肉  这是一款较具东北特色的家常菜,而且在塞外飘雪的冬
美国的视觉文化已经超越了对国家自然美景和资源的欣赏。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些艺术家已经开始表达他们对科技发展正使自然环境陷入困境的担忧,他们的担忧与美学有着复杂的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
【正】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最新产品Cirrus/Stratus。这是1994年还在生产的Spirit轿车的换代产品。
“现代主义”和“台湾文学”是我多年关注的课题,两者都在全球化加速的21世纪初受到不小冲击,产生了一些质变,使得许多旧有的研究典范不再适用,鞭策我们去探寻更具诠释力的分析框
<正> 装用CA6102型发动机的CA1091型载货汽车投入市场已历七年,不少车辆已到大修或接近大修里程,由于轴瓦与轴颈磨损,使配合间隙增大到使用极限时,就要修磨曲轴与更换轴瓦,或
一日三餐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但也有个别国家一天吃一顿,也有的吃四五六顿,进餐时间也各不相同。  我国习惯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7点左右,午餐一般在12点以后,晚餐一般在19点以后。亚洲菲律宾晚餐一般在19~20点才开始,部分国家则在21~22点才进晚餐。斯里兰卡的一日三餐相隔时间较长,早餐6点30分左右开始,与中国近似,但午餐则在13点以后,晚餐在21点以后。  此外,欧洲的意大利晚餐
杭州“胡庆余堂”,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所创办的中药房。胡雪岩(1823-1885)原籍安徽,长于杭州,是清末“徽商”的代表人物。他出身贫寒,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
福建汀州府的伊秉绶(1754-1815)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他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在广东惠州、江苏扬州任知府时,为官清廉,政绩优良。扬州百姓为他塑像奉祀于“三贤祠”。  伊秉绶的隶书自出机抒,雅拙朴茂,奔放不羁,有汉简风韵和清人意趣。据说乾隆建成“承恩殿”,下诏群臣书写匾额。乾隆最终选中了伊秉绶书写的隶书。从此,伊秉绶清雅古朴的隶书名扬四海,有“一两金子一个字”的传说。  伊秉绶两次任
传说荞面河漏(古称,今也称)是人文始祖伏羲发明的。有碑文记载,伏羲“长于新市”,“新市”就是我的故乡——河北省新乐市,因此,在我老家流行着吃荞面河漏的风俗。  河漏是一种面食,把荞面用淡碱水和匀后,用河漏床子轧成长条,煮熟后,配一两勺用碎肉条和青菜、韭菜制成的卤,味道鲜香可口。  对吃荞面河漏最早的记忆,就是冬天我坐在老式自行车的横梁上跟祖父去赶集,他采购完家里的日用品,回家前总会花八毛钱给我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