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中,最吸引我们的要数动物啦!动物界广义上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王国中,数量最多的是鱼类,那第二多的是什么动物呢?是美丽的鸟类!大家都知道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关注和保护身边的鸟类朋友。北京每年4月初的第一周被定为“爱鸟周”。要爱护鸟儿,我们就要了解更多有关鸟的知识。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博物馆的古鸟研究世界,和同学们聊聊已经灭绝的远古神秘的鸟类吧!
走进研究室
古鸟研究工作室并不大,但干净整齐,进门就看到桌面上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和办公用品,最主要的是有一台显微镜和化石修理的工具,左边书柜里面可都是古鸟的研究文献和书籍,右边的铁皮柜里放的都是等待研究的珍贵鸟类化石,茶几上摆放着一尊古鸟的复原模型。说到中国古鸟化石研究可以追溯到1895年,但遗憾的是,在1932年前均为外国学者在报道。直到1932年才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先生首次公布在周口店发现白肩雕头骨化石和鸵鸟蛋化石,此后又没有了任何消息。直到1981年,甘肃鸟的发现标志着我国这一领域的开端,随后于1989年又在辽宁的朝阳发现了大量的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在这之后我国的古鸟研究蓬勃发展,在国际研究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神秘的标本柜
同学们来到研究室对哪部分最感兴趣?标本柜!好,我们先看来看标本柜,里面放着五六块还没有修复好的古鸟化石。其中有两块修理得最好,在史前生物厅里也有展出。现在向大家重点介绍印迹清晰的燕都华夏鸟。
燕都华夏鸟,取名“华夏”意指中国大地古称,种名“燕都”意指化石产地朝阳古时属燕国。燕都华夏鸟是辽宁朝阳地区最早被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从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鸟类化石数量加起来不过七八块,而燕都华夏鸟是当时发现的鸟类化石中保存最完整的。
燕都华夏鸟属反鸟类型。反鸟是中生代分布极广、数量很大的一类鸟,繁盛于白垩纪。反鸟的许多骨骼特征都与现生鸟类相反,故而得名。古生物学家最新的研究还表明,早白垩世的华夏鸟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不仅能随意起飞降落,而且还能适度控制和调整高空飞行的姿势与速度,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已经发现的化石种是沃氏始华夏鸟、燕都华夏鸟、查布华夏鸟。
看完这块大的,我们再来看看这块小小的。它的名字叫娇小辽西鸟。怎么样?确实很小吧!它是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一种鸟类,全长才11厘米左右,体型娇小。它的化石是在我国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被发现的。当时著名古鸟专家侯连海看到这么小的鸟化石后,第一个想法是怀疑这只小鸟是幼年个体,经过对头骨及头后骨骼的仔细观察比对,才认定不是幼鸟,而是一个独立种的成鸟。1999年,我国科学家确认娇小辽西鸟是世界上已知中生代最小的原始鸟类。作为一种崭新的早期鸟类形态类型,娇小辽两鸟填补了始祖鸟和反鸟之间的重要环节:后肢非常原始,飞行能力的强弱还有待讨论。同学们你们来博物馆参观时,一定要去展厅找找它们啊!
有趣的研究工具
相信此时,同学们的目光已经被我桌上的研究工具所吸引了,OK,我来详细介绍吧。
显微镜:用于观察研究物细小的结构。
修理化石的工具:包括钢针、电风笔、各种小刷子、化学试剂等……钢针和电风笔是为了剔除化石周围的围岩的。化学试剂中有的是黏合剂,当化石损坏时可以加同;还有的是腐蚀剂,当一些坚硬的围岩很难除掉时就用强酸碱物质(使用须格外小心)。
野外工具包:里面装着野外考察时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地质锤、定位系统、手套、野外工作服和护目镜等。
既当“猎人”,也当“侦探”
虽然了解了标本和古鸟研究工具,但大家心中的好奇一定还未解开——古鸟研究专家们每天都干什么呢?其实古鸟研究专家和古生物学家们一样,每天如同侦探一般,通过分析和研究化石的各种蛛丝马迹,用有限的信息尽量还原更多当时的场景,来解读化石里面蕴含的知识和奥秘。进行古鸟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证据。我们常说:“有一分证据才说一分的话!”
具体来讲,古鸟研究工作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野外工作,要根据掌握的化石线索,翻山越岭去寻找化石,成为“化石猎人”。
另一部分就是室内研究部分。室内工作通常从修理观察标本开始,珍贵的化石是古生物学家开展研究的基础。在观察标本时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家们就能发现很多的问题。在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有些细微的结构被周围的岩石包住了,科学家们还要对化石进行修复加同。发现问题后就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人已经研究过,如果还是空白领域或研究还不够完善,这时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就开始啦!
研究过程中,专家们会用到很多方法,最常用的是测量、对比,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了,还会用到高端的仪器辅助研究。比如红外线扫描,重建3D软组织器官等等,研究之后就要分析数据结果并撰写论文。论文发表出版后会听到很多的声音,有的是支持认同的,有的是批评反对的,这在古生物学领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深入你的研究,寻找更多的化石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当然,你也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甚至很刺激的事情。比如:发现了很多以前的冤假错案及不正确的结论,这时你就要为古鸟平反。每次静下心来研究化石的时候,你会有强烈的穿越时空的感觉,能拥有与古生物化石交流的神秘感受!
研究意义非凡
古鸟研究专家们做了这些研究工作,同学们最关心的是这样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古生物学及古鸟学研究是基础科学,但其研究工作意义非凡。首先古鸟化石的研究可以为我们解答现代鸟类是如何演化而来的问题,通过研究古鸟化石还能推测出当时的环境,环境的演变规律对于分析现在的环境变化也非常重要;其次,古鸟化石的研究是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地质调查与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非凡,但要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可不容易。首先要心态平和,不急躁,要严谨。要注意平时点滴的积累,还要有浓厚的兴趣做支撑。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养成多思考、多提问的好习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最后就是要不怕脏,不怕累。将来想成为古鸟研究专家现在就要健身强体,否则很难胜任刺激又具挑战的野外工作哦。
说了这么多,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对古鸟古生物研究保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同学们有空多去博物馆看看那些神奇的古鸟,将来和古生物学家们一起探究鸟类的起源,一起谱写鸟类的飞翔之歌吧!
走进研究室
古鸟研究工作室并不大,但干净整齐,进门就看到桌面上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和办公用品,最主要的是有一台显微镜和化石修理的工具,左边书柜里面可都是古鸟的研究文献和书籍,右边的铁皮柜里放的都是等待研究的珍贵鸟类化石,茶几上摆放着一尊古鸟的复原模型。说到中国古鸟化石研究可以追溯到1895年,但遗憾的是,在1932年前均为外国学者在报道。直到1932年才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先生首次公布在周口店发现白肩雕头骨化石和鸵鸟蛋化石,此后又没有了任何消息。直到1981年,甘肃鸟的发现标志着我国这一领域的开端,随后于1989年又在辽宁的朝阳发现了大量的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在这之后我国的古鸟研究蓬勃发展,在国际研究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神秘的标本柜
同学们来到研究室对哪部分最感兴趣?标本柜!好,我们先看来看标本柜,里面放着五六块还没有修复好的古鸟化石。其中有两块修理得最好,在史前生物厅里也有展出。现在向大家重点介绍印迹清晰的燕都华夏鸟。
燕都华夏鸟,取名“华夏”意指中国大地古称,种名“燕都”意指化石产地朝阳古时属燕国。燕都华夏鸟是辽宁朝阳地区最早被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从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鸟类化石数量加起来不过七八块,而燕都华夏鸟是当时发现的鸟类化石中保存最完整的。
燕都华夏鸟属反鸟类型。反鸟是中生代分布极广、数量很大的一类鸟,繁盛于白垩纪。反鸟的许多骨骼特征都与现生鸟类相反,故而得名。古生物学家最新的研究还表明,早白垩世的华夏鸟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不仅能随意起飞降落,而且还能适度控制和调整高空飞行的姿势与速度,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已经发现的化石种是沃氏始华夏鸟、燕都华夏鸟、查布华夏鸟。
看完这块大的,我们再来看看这块小小的。它的名字叫娇小辽西鸟。怎么样?确实很小吧!它是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一种鸟类,全长才11厘米左右,体型娇小。它的化石是在我国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被发现的。当时著名古鸟专家侯连海看到这么小的鸟化石后,第一个想法是怀疑这只小鸟是幼年个体,经过对头骨及头后骨骼的仔细观察比对,才认定不是幼鸟,而是一个独立种的成鸟。1999年,我国科学家确认娇小辽西鸟是世界上已知中生代最小的原始鸟类。作为一种崭新的早期鸟类形态类型,娇小辽两鸟填补了始祖鸟和反鸟之间的重要环节:后肢非常原始,飞行能力的强弱还有待讨论。同学们你们来博物馆参观时,一定要去展厅找找它们啊!
有趣的研究工具
相信此时,同学们的目光已经被我桌上的研究工具所吸引了,OK,我来详细介绍吧。
显微镜:用于观察研究物细小的结构。
修理化石的工具:包括钢针、电风笔、各种小刷子、化学试剂等……钢针和电风笔是为了剔除化石周围的围岩的。化学试剂中有的是黏合剂,当化石损坏时可以加同;还有的是腐蚀剂,当一些坚硬的围岩很难除掉时就用强酸碱物质(使用须格外小心)。
野外工具包:里面装着野外考察时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地质锤、定位系统、手套、野外工作服和护目镜等。
既当“猎人”,也当“侦探”
虽然了解了标本和古鸟研究工具,但大家心中的好奇一定还未解开——古鸟研究专家们每天都干什么呢?其实古鸟研究专家和古生物学家们一样,每天如同侦探一般,通过分析和研究化石的各种蛛丝马迹,用有限的信息尽量还原更多当时的场景,来解读化石里面蕴含的知识和奥秘。进行古鸟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证据。我们常说:“有一分证据才说一分的话!”
具体来讲,古鸟研究工作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野外工作,要根据掌握的化石线索,翻山越岭去寻找化石,成为“化石猎人”。
另一部分就是室内研究部分。室内工作通常从修理观察标本开始,珍贵的化石是古生物学家开展研究的基础。在观察标本时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家们就能发现很多的问题。在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有些细微的结构被周围的岩石包住了,科学家们还要对化石进行修复加同。发现问题后就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人已经研究过,如果还是空白领域或研究还不够完善,这时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就开始啦!
研究过程中,专家们会用到很多方法,最常用的是测量、对比,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了,还会用到高端的仪器辅助研究。比如红外线扫描,重建3D软组织器官等等,研究之后就要分析数据结果并撰写论文。论文发表出版后会听到很多的声音,有的是支持认同的,有的是批评反对的,这在古生物学领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深入你的研究,寻找更多的化石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当然,你也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甚至很刺激的事情。比如:发现了很多以前的冤假错案及不正确的结论,这时你就要为古鸟平反。每次静下心来研究化石的时候,你会有强烈的穿越时空的感觉,能拥有与古生物化石交流的神秘感受!
研究意义非凡
古鸟研究专家们做了这些研究工作,同学们最关心的是这样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古生物学及古鸟学研究是基础科学,但其研究工作意义非凡。首先古鸟化石的研究可以为我们解答现代鸟类是如何演化而来的问题,通过研究古鸟化石还能推测出当时的环境,环境的演变规律对于分析现在的环境变化也非常重要;其次,古鸟化石的研究是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地质调查与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非凡,但要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可不容易。首先要心态平和,不急躁,要严谨。要注意平时点滴的积累,还要有浓厚的兴趣做支撑。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养成多思考、多提问的好习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最后就是要不怕脏,不怕累。将来想成为古鸟研究专家现在就要健身强体,否则很难胜任刺激又具挑战的野外工作哦。
说了这么多,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对古鸟古生物研究保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同学们有空多去博物馆看看那些神奇的古鸟,将来和古生物学家们一起探究鸟类的起源,一起谱写鸟类的飞翔之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