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变革模式探析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美国本科教育已迈入全面重振的新时代。在不断探索中,各校形成了四类变革模式,即实施局部调整、开辟实验基地、发起整体改造和建立新式大学。通过对比各种类型的优势及不足,并辅以典型性案例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多样性、持续性和适切性不但是美国大学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而且也能为我国本科教育创新提供重要思路。
其他文献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人才流动的状况是:综合类院校和重点院校人才呈正增长,其他院校呈负增长;国家重点院校的人才以流向国外为主,其他院校的人才以流向重点院校以及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而对于人才流动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各自不同。“据对894所高校的调查资料显示,
新时期以来的古代文论研究,是在反思和清理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守古人之衣钵,食古不化;拾洋人之牙慧,以西释中,已经被学术界否定和超越。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展开“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讨论以来,越来越注重从古籍研读中形成的见识,既“弗失固有之血脉”,又“不后于世界之思潮”,
期刊
期刊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宗旨,通过“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力求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工科院校经济学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新女性主义比较文学理论家斯皮瓦克曾坦诚地说自己受德里达与马责的影响比较大,但又肯定地说自己不是“解构论者”,也不是“基要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她在对“钟’0论”深入细致的马克思理论批评与对马克思理论深入细致的“解构论”批判过程中,尤其在广泛、具体而深入、系统的“底层人”研究(包括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逐渐实现了对德里达“超越视觉主义”性质“本体诠释学”的“解构的实践批评”超越,并提出著名的“学科终结”观点,树立“学科之后”研究路线。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级政府间互动的制度变迁模型,以中央政府与浙江政府为例,重点考察了浙江与中央在全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三个典型互动事件,包括从“以乡镇为主”体制到“以县为主”体制的发展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两种主要的政府间制度互动形式。
托尔斯泰在其晚年的宗教文论中提出生命的本质在于精神,生命的价值在于体现上帝之爱的基督教伦理思想,这一思想通过长篇小说《复活》中关于地上、自我和上帝三个层级的审判所构成的“潜文本”得到体现。托尔斯泰不同于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他着重从伦理角度寻找改造世界的途径,作品表达的“救世思想”,就是爱他人,从而尊重、保护和提升人性。它所具有的超越时空的价值,至今仍具有启迪作用。
在多元教育主体教育交往活动的持存必须和“共识”相伴随这个意义上,在教育秩序这个意义上,教育制度如同命运一般,是不可选择的。但教育秩序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教育调控机制只有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教育共同体构成形式、教育组织方式的一元化。教育调控机制必然有教育习俗、教育习惯、教育传统或道德规范、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法律)等制度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制度形态不断走向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所有教育共同体之间的教育习惯、教育习俗、教育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制度等制度的内容与形式都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教育制度存
耿铁华教授,1947年5月生,吉林省扶余县人。1975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81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1978—1982年间,先后师从著名先秦史、秦汉史、考古学专家徐喜辰、万九河、陈连庆、张忠培先生学习先秦秦汉历史、先秦两汉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具有深厚的文献学、古文字学和考古学功底。耿铁华教授曾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集安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