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由于条件的限制又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只好将他(她)们留守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部分由亲戚邻居代管。无论是隔代监护还是亲戚监护,在监护内容和监护责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盲区,或是心理代沟太深,难以沟通;或是祖辈过度溺爱,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使留守儿童很难得到全面正确、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帮助。
如何才能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各方作用,形成合力,教育和管理好农村留守儿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保障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宏观政策方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的童教育工作。
1.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时调整进城务工子女就学政策,方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促进农民工子女有机会、平等地享有当地教育资源。
2.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
3.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尽可能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三要素净流出的必然趋势,引导并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的机会,使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
1.要加强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儿童的思想动态,定期对其进行沟通疏导,了解情况并解决实际问题。
2.学校应鼓励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与交流,建立家长通讯录,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以便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3.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多数是老人的实际,照顾农村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特征,改进家校联系方式,因人制宜,更多的采用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4.转变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双方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沟通与交流,可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家庭教育者本身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要注意言传,更要注意身教,树立好榜样作用。
2.家长要不断补充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多的与孩子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把孩子接到务工地入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家长应通过多打电话、多写信等方式询问孩子的情况,及时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明白孩子的近况,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3.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给孩子购买一些书籍、报刊和学习用品,同时祖辈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4.父母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回家与孩子团聚,做到打工与子女教育两不误。
四、调动各方面力量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基层农村,受社区的影响较大,法国社会学家塔尔特说过:“社会就是模仿”。因此,为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基层社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工作,为临时监护人提供儿童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指导。
2.开展临时监护人座谈会,让大家增进交流,相互吸取有益经验。
3.适时免费发放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并公开放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和录像,为家庭教育者及儿童提供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4.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儿童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娱乐环境,并协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留守儿童现象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留守儿童还将生活在监护人缺失、家庭社会化机制弱化的环境中。但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管理的部门,关注留守儿童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将继续寻找有效载体、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友爱、和谐的大家庭,不断净化留守儿童的心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才能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各方作用,形成合力,教育和管理好农村留守儿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保障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宏观政策方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的童教育工作。
1.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时调整进城务工子女就学政策,方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促进农民工子女有机会、平等地享有当地教育资源。
2.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
3.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尽可能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三要素净流出的必然趋势,引导并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的机会,使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
1.要加强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儿童的思想动态,定期对其进行沟通疏导,了解情况并解决实际问题。
2.学校应鼓励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与交流,建立家长通讯录,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以便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3.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多数是老人的实际,照顾农村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特征,改进家校联系方式,因人制宜,更多的采用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
4.转变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双方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沟通与交流,可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家庭教育者本身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要注意言传,更要注意身教,树立好榜样作用。
2.家长要不断补充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多的与孩子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把孩子接到务工地入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家长应通过多打电话、多写信等方式询问孩子的情况,及时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明白孩子的近况,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3.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给孩子购买一些书籍、报刊和学习用品,同时祖辈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4.父母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回家与孩子团聚,做到打工与子女教育两不误。
四、调动各方面力量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基层农村,受社区的影响较大,法国社会学家塔尔特说过:“社会就是模仿”。因此,为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基层社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工作,为临时监护人提供儿童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指导。
2.开展临时监护人座谈会,让大家增进交流,相互吸取有益经验。
3.适时免费发放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并公开放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和录像,为家庭教育者及儿童提供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4.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儿童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娱乐环境,并协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留守儿童现象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留守儿童还将生活在监护人缺失、家庭社会化机制弱化的环境中。但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管理的部门,关注留守儿童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将继续寻找有效载体、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友爱、和谐的大家庭,不断净化留守儿童的心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