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是一所省级重点高中。这所具有半个世纪历史的老校,襟连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为学校熏染儒雅;毗邻风景秀丽的朝阳公园,为校园凭添秀色。学校占地24000平方米,现有师生2800人,三个教学楼和体育中心环绕在操场四周,各季花卉植被覆盖整个校园。在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中,学校本着“精致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从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适宜他们成长的沃土,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成为长春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 深入领会和谐校园理论内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巅峰体验,在交往生活中获得归属体验,在休闲生活中获得审美体验,是学校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中不断追求的教育理想。为了体现和谐校园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学校领导班子在创建初期,对和谐校园的理论内涵做了深入的学习和研讨,提出了以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的创建思路,注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使学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为此,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和谐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全面规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制度、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制度、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成长学习制度、危机学生辅导工作制度、学生心理问题首问负责制度、 家庭心理辅导工作制度、学校——社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制度、学生心理活动小组工作制度等一系列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同时制定了校园设施安全、食品安全、生命安全、大型活动安全等方面工作的管理条例,并制定了学校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以全心全意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为宗旨,为创建和谐校园夯实了基础。
二、 潜心挖掘和谐校园核心要素,妥善协调环境平衡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就教育系统来说,和谐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校园内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就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提供适合孩子天性的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因而,必须从观念上完成从孩子适应教育到教育适应孩子的转变。着眼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处理好教育教学关系。
(一)高度关注学生的人格完善,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发展
学生是学校的细胞,个体的和谐发展,是整个学校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为科学依据,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人格的完善。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培养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通过“相约星期二”心理健康教育广播讲座、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微型课堂、“健康鸟”心理健康教育小报、学生全员参与编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学校“德育报”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渠道,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遍提高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
2.注重个别心理帮助工作,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
为了帮助个别学生解除心理烦恼、解决心理问题、破解成长困惑,学习动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都有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辅导小组的学生为学生们及时提供心理帮助,他们还可以通过书信、短信、电话、QQ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随时提出自己的需要。为了提高个别心理辅导的效能,为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学校定期为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的需要设立主题,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方法。富有个性的心理帮助,使学生的归属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使他们感觉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二)搭建心理联系平台,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通道
为了更好地搭建学生与老师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平台,学校向每位学生和家长发放了“心灵绿卡”,上面有学校相关领导以及政教处老师、团委书记、心理健康教师的联系方式,使学生和家长在有心理帮助需要时可以马上和学校相关人员取得联系。
(三)科学设计心理辅导活动,着力打造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班集体的和谐是和谐学校的基础。学校班主任工作周例会中,定期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和方法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模拟示范课,使班主任老师通过亲自参与心理辅导活动,在活动中感动,在活动后感悟,在工作中反思。例如,班主任老师通过《我爱我家》心理辅导活动,提高了学生在班级中的归属感、责任感,在合作交流中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课堂建设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和谐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和谐的意义美好。在和谐课堂建设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平等和关爱,是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因此,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修养,为全体教师购买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等教育实践性书籍,并要求书写读书笔记,强化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意识,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体会学习的乐趣,让每个课堂都洒满阳光。
教师对学生真切的关爱以及给予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关怀和鼓励,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能更有说服力地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社会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为此,学校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的一帮一活动,要求每个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一个学生;学校号召全体党员与贫困学生结帮扶对子,使困难的孩子能够解除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学校还建立了“党员基金”,在学生遇到紧急困境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例如,考虑有些学生家远,从安全考虑,有的老师把自己淘汰的手机“借”给学生;换季的时候,很多老师把自己孩子“不合体”的衣服给学生带来;为了照顾家庭贫苦以及住校的学生,很多老师做好鱼、肉带到学校,让学生帮忙吃“剩”菜。学校在开展这些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坚持低调、保密、重承诺,使孩子们感到了贴心的鼓励和爱护。
(五)通过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以丰富的体验促进学生亲社会性的形成
学生的亲社会性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学校着力整合了社会上的教育资源。例如,建设广场派出所作为学校的法律教育基地,学生通过和干警们沟通,了解了法制常识,提高了知法守法意识;请解放军炮兵某部的官兵对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让他们明白了纪律的内涵;通过和武警医院结成扶贫对子,使学生在得到经济援助的同时,学会了努力进取,自强不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亲社会性,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把友爱传递给周围人,把感恩回馈给施恩人,把尊重和文明散发给所有人。因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开展“优点轰炸”,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利用节假日开展扶老救贫活动,使他们在学会爱,发现爱,表达爱,传递爱的同时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和谐美好的人际交往中不断创造更美好的和谐。
三、 科学把握和谐校园指导思想,着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从硬环境来看,应该是安全的、保健的、舒适的;从软环境来看,应该是富有文化内涵和知识底蕴的,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思想的成熟以及人性与人格发展的。为此,学校着力促进校园和谐的文化和物质建设,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收益。
(一) 保证校园安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保证
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是安全的校园。学校外围设置了透视围墙,内部所有存在不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设置了安全围栏以及安全提示语,严格按照规定设置灭火栓等设备,这些安全措施为学生安全起到了周到的保证作用;为了保证学生教学环境的安静,学校设立了贯通走廊的隔音壁,完全隔绝了校园外楼车水马龙的喧嚣,使校园内朗朗的读书声清朗而悠扬。学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学校完成了校园内“零事故”的安全指标。
(二) 提升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弘扬“三风”,用品牌文化促校园和谐。
学校本着“精致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制定了符合学生发展的教风、学风、校训。其中教风是“博学笃行,协作创新”,学风是“勤奋多思,持衡发展”,校训是“明德厚学,自强不息”。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三风”的精髓,并以此打造学校的文化品牌,学校专门在德育微型课课堂上请有关老师对“三风”中所提出的内容进行了精辟的解读,并在学生中开展讨论。学生辩手社团关于“励志精神”的巡回演讲,大大振奋了学生的学习士气,他们把学风自己的座右铭,从德、学、完美人格的打造等方面对自己加以鞭策;教师开展的“正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活动,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鉴,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了关于教风的真实解读。教师的爱岗敬业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为和谐校园的构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美化环境,用文化熏陶促校园和谐。
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通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的走廊文化建设、以启发心智为内容的宣传展板、以提醒行为规范的周标提示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清净整洁的校园在规范学生文明行为的过程中,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因此,学校常年提出“干净自己、洁净班级、整洁校园”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文明整洁的校园环境建设中的责任,并把这种意识付诸于行动中。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都养成了自觉遵守文明准则的习惯,学校能够做到全校集会不留一片废纸,快、净、齐;校外活动不留一点垃圾,文明、守纪、明礼。
(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和谐校园的建设搭建了平台
和谐的校园应该是讲文明、守规范、明是非、崇德行的校园。因此,学校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学校以“八荣八耻”宣传教育为契机,开展了“荣辱在我心中”DV大赛,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行为之美,反思自己不足,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作用,该活动不仅在校园中得到极大的反响,还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学校进行了“晚自习停电状态下的疏散”演习,通过紧急情况下井然有序的撤离,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听从指导,默契合作的团结协作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开展了校园篮球之星评选大赛、卡拉OK歌手大赛、特色班级评选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为了让学生爱读书、爱学习,提高学生的读书品位和审美品位,学校每年都开展“书香五月”校园读书节活动,通过读书沙龙,好书推介等形式,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
校园心理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新的尝试。学校率先把校园心理剧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手段。学校的心理辅导小组的同学们把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搬上舞台,让同学们在表演中认识自己,在观赏中了解自己,在互动中改变错误的认知,反思自己的行为,大大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校园心理剧《你也能当擎天柱》,因为展示了单亲家庭中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解决策略,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并在长春市“阳光杯”校园心理剧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通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和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校走上人性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学校在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仅2006年学校就获得了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吉林省见义勇为先进单位、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单位、长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长春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长春市法制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在最近举办的长春市“阳光杯”校园心理剧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按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学生美好的明天奠基,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基。
一、 深入领会和谐校园理论内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巅峰体验,在交往生活中获得归属体验,在休闲生活中获得审美体验,是学校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中不断追求的教育理想。为了体现和谐校园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学校领导班子在创建初期,对和谐校园的理论内涵做了深入的学习和研讨,提出了以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的创建思路,注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使学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为此,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和谐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全面规范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制度、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制度、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成长学习制度、危机学生辅导工作制度、学生心理问题首问负责制度、 家庭心理辅导工作制度、学校——社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制度、学生心理活动小组工作制度等一系列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同时制定了校园设施安全、食品安全、生命安全、大型活动安全等方面工作的管理条例,并制定了学校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以全心全意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为宗旨,为创建和谐校园夯实了基础。
二、 潜心挖掘和谐校园核心要素,妥善协调环境平衡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就教育系统来说,和谐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校园内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就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提供适合孩子天性的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因而,必须从观念上完成从孩子适应教育到教育适应孩子的转变。着眼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处理好教育教学关系。
(一)高度关注学生的人格完善,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发展
学生是学校的细胞,个体的和谐发展,是整个学校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为科学依据,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人格的完善。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培养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通过“相约星期二”心理健康教育广播讲座、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微型课堂、“健康鸟”心理健康教育小报、学生全员参与编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学校“德育报”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渠道,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遍提高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
2.注重个别心理帮助工作,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
为了帮助个别学生解除心理烦恼、解决心理问题、破解成长困惑,学习动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都有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辅导小组的学生为学生们及时提供心理帮助,他们还可以通过书信、短信、电话、QQ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随时提出自己的需要。为了提高个别心理辅导的效能,为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学校定期为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的需要设立主题,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方法。富有个性的心理帮助,使学生的归属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使他们感觉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二)搭建心理联系平台,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通道
为了更好地搭建学生与老师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平台,学校向每位学生和家长发放了“心灵绿卡”,上面有学校相关领导以及政教处老师、团委书记、心理健康教师的联系方式,使学生和家长在有心理帮助需要时可以马上和学校相关人员取得联系。
(三)科学设计心理辅导活动,着力打造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班集体的和谐是和谐学校的基础。学校班主任工作周例会中,定期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和方法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模拟示范课,使班主任老师通过亲自参与心理辅导活动,在活动中感动,在活动后感悟,在工作中反思。例如,班主任老师通过《我爱我家》心理辅导活动,提高了学生在班级中的归属感、责任感,在合作交流中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课堂建设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和谐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和谐的意义美好。在和谐课堂建设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平等和关爱,是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因此,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修养,为全体教师购买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等教育实践性书籍,并要求书写读书笔记,强化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意识,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体会学习的乐趣,让每个课堂都洒满阳光。
教师对学生真切的关爱以及给予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关怀和鼓励,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能更有说服力地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社会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为此,学校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的一帮一活动,要求每个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一个学生;学校号召全体党员与贫困学生结帮扶对子,使困难的孩子能够解除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学校还建立了“党员基金”,在学生遇到紧急困境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例如,考虑有些学生家远,从安全考虑,有的老师把自己淘汰的手机“借”给学生;换季的时候,很多老师把自己孩子“不合体”的衣服给学生带来;为了照顾家庭贫苦以及住校的学生,很多老师做好鱼、肉带到学校,让学生帮忙吃“剩”菜。学校在开展这些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坚持低调、保密、重承诺,使孩子们感到了贴心的鼓励和爱护。
(五)通过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以丰富的体验促进学生亲社会性的形成
学生的亲社会性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学校着力整合了社会上的教育资源。例如,建设广场派出所作为学校的法律教育基地,学生通过和干警们沟通,了解了法制常识,提高了知法守法意识;请解放军炮兵某部的官兵对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让他们明白了纪律的内涵;通过和武警医院结成扶贫对子,使学生在得到经济援助的同时,学会了努力进取,自强不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亲社会性,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把友爱传递给周围人,把感恩回馈给施恩人,把尊重和文明散发给所有人。因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开展“优点轰炸”,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利用节假日开展扶老救贫活动,使他们在学会爱,发现爱,表达爱,传递爱的同时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和谐美好的人际交往中不断创造更美好的和谐。
三、 科学把握和谐校园指导思想,着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从硬环境来看,应该是安全的、保健的、舒适的;从软环境来看,应该是富有文化内涵和知识底蕴的,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思想的成熟以及人性与人格发展的。为此,学校着力促进校园和谐的文化和物质建设,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收益。
(一) 保证校园安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保证
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是安全的校园。学校外围设置了透视围墙,内部所有存在不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设置了安全围栏以及安全提示语,严格按照规定设置灭火栓等设备,这些安全措施为学生安全起到了周到的保证作用;为了保证学生教学环境的安静,学校设立了贯通走廊的隔音壁,完全隔绝了校园外楼车水马龙的喧嚣,使校园内朗朗的读书声清朗而悠扬。学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学校完成了校园内“零事故”的安全指标。
(二) 提升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弘扬“三风”,用品牌文化促校园和谐。
学校本着“精致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制定了符合学生发展的教风、学风、校训。其中教风是“博学笃行,协作创新”,学风是“勤奋多思,持衡发展”,校训是“明德厚学,自强不息”。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三风”的精髓,并以此打造学校的文化品牌,学校专门在德育微型课课堂上请有关老师对“三风”中所提出的内容进行了精辟的解读,并在学生中开展讨论。学生辩手社团关于“励志精神”的巡回演讲,大大振奋了学生的学习士气,他们把学风自己的座右铭,从德、学、完美人格的打造等方面对自己加以鞭策;教师开展的“正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活动,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鉴,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了关于教风的真实解读。教师的爱岗敬业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为和谐校园的构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美化环境,用文化熏陶促校园和谐。
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通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的走廊文化建设、以启发心智为内容的宣传展板、以提醒行为规范的周标提示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清净整洁的校园在规范学生文明行为的过程中,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因此,学校常年提出“干净自己、洁净班级、整洁校园”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文明整洁的校园环境建设中的责任,并把这种意识付诸于行动中。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都养成了自觉遵守文明准则的习惯,学校能够做到全校集会不留一片废纸,快、净、齐;校外活动不留一点垃圾,文明、守纪、明礼。
(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和谐校园的建设搭建了平台
和谐的校园应该是讲文明、守规范、明是非、崇德行的校园。因此,学校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学校以“八荣八耻”宣传教育为契机,开展了“荣辱在我心中”DV大赛,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行为之美,反思自己不足,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作用,该活动不仅在校园中得到极大的反响,还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学校进行了“晚自习停电状态下的疏散”演习,通过紧急情况下井然有序的撤离,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听从指导,默契合作的团结协作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开展了校园篮球之星评选大赛、卡拉OK歌手大赛、特色班级评选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为了让学生爱读书、爱学习,提高学生的读书品位和审美品位,学校每年都开展“书香五月”校园读书节活动,通过读书沙龙,好书推介等形式,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
校园心理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新的尝试。学校率先把校园心理剧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手段。学校的心理辅导小组的同学们把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搬上舞台,让同学们在表演中认识自己,在观赏中了解自己,在互动中改变错误的认知,反思自己的行为,大大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校园心理剧《你也能当擎天柱》,因为展示了单亲家庭中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解决策略,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并在长春市“阳光杯”校园心理剧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通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和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校走上人性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学校在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仅2006年学校就获得了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吉林省见义勇为先进单位、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单位、长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长春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长春市法制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在最近举办的长春市“阳光杯”校园心理剧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按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学生美好的明天奠基,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