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求。”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和优化幼儿的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幸福快乐地成长。
一、时空支持
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时间和空间的主人。
1.弹性安排作息时间。在作息时间上教师要尽量减少干预,引导幼儿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比如:在区域游戏时间内设立一段自主点心时间,幼儿可自主选择何时吃点心。吃完点心的幼儿应插上点心卡,这既可锻炼幼儿的配对能力,又能让教师通过点心卡关注幼儿吃点心的情况。
2.扩大游戏空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师不要限制幼儿的游戏空间,应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扩大游戏空间。比如:在“冒险岛”游戏中,幼儿提议去玩幼儿园新建的小池塘,张老师便带领幼儿来到了小池塘,在幼儿的提议下开展抓鱼行动。但被抓的鱼有的死了,思思说:“我不想再抓小鱼了,小鱼都死了。”雯雯说:“小鱼死了真可怜,都怪我们。”张老师问:“那小池塘还可以怎么玩呢?”轩轩说:“可以折小船玩。”伊伊说:“可以放花灯。”玲玲说:“我想唱歌给小鱼听。”显然,张老师没有墨守成规地限制幼儿的游戏空间,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联系生活经验,大胆地支持幼儿扩大了游戏空间——去小池塘玩。
二、材料支持
材料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部分,适宜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引发新的游戏情节。在对游戏材料的直接感知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材料,为幼儿游戏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建构区的材料往往是积木、积塑,难以给幼儿带来新的体验,张老师便到幼儿园附近的砖窑厂取来黏性土投放到建构区中,观察幼儿会怎样操作与建构。幼儿对这一新投放的材料兴趣浓厚,用黏性土捏出不同形状的作品。比如:在“动物王国”游戏中,幼儿用黏性土为小动物们制作了一栋“快乐公寓”,并请砖窑厂的师傅把他们烧制出来。此外,教师把稻草、麦秆、芦苇等也作为辅助材料投放到建构区,这些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求。
三、环境支持
环境是幼儿游戏的背景、根基,环境的状态往往会影响幼儿游戏的开展、经验的获得和游戏水平的提升。只有真正把握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才能真正发挥环境对游戏的支持功能,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地适应环境。首先,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可适度留白,支持幼儿创设游戏化的环境。比如:预留墙面、柜面、地面等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创设游戏环境。其次,教师可支持幼儿打破原有的环境布局,根据兴趣与游戏需要调整环境布局。比如:在“银行”旁边设置“超市”,方便幼儿先取钱后消费。最后,教师可用环境暗示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比如:在建筑区放上四双小鞋子,暗示建构区的人数最多只能是4名幼儿。
四、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对幼儿的游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需求若得不到满足与支持,则会产生孤独感、无聊感、挫败感。因此,教师应主动做幼儿游戏的情感支持者,给予幼儿自由、信任和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和接纳,体验到成就感。比如:在“礼仪小天使”游戏中,乐乐选择的游戏任务是引导弟弟妹妹有序地排队晨检。在游戏初期,乐乐一直站在队伍的旁边观看小朋友们排队。当看到有小朋友站在队伍外侧时,乐乐会关注更长时间,但没有主动干涉。在一旁观察的我问乐乐:“你是不是想提醒 ╳ ╳ 排在队伍里?”乐乐说:“是的。”“你可以走上前试一试,老师相信你可以的。”乐乐看了一下我,停顿了一会儿,抬起头,开始朝╳ ╳走去。乐乐对╳ ╳说:“你要排在队伍里。”╳ ╳听到后马上看了下前面的队伍,快速地调整了自己的站位。乐乐回头看了下我,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在对乐乐进行个别观察后,我读懂了他的内心需要,给他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引导他突破自我,增强了自信。
幼儿园要努力践行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提供时空、环境、材料、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儿童成长的每个节点真正打破“有一种需要叫成人觉得儿童需要”的惯性认识,才能在每一步真正解除“以成人的思维替代儿童思维”的直觉行动,使幼儿园的游戏回归童真,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游戏化。
一、时空支持
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时间和空间的主人。
1.弹性安排作息时间。在作息时间上教师要尽量减少干预,引导幼儿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比如:在区域游戏时间内设立一段自主点心时间,幼儿可自主选择何时吃点心。吃完点心的幼儿应插上点心卡,这既可锻炼幼儿的配对能力,又能让教师通过点心卡关注幼儿吃点心的情况。
2.扩大游戏空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师不要限制幼儿的游戏空间,应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扩大游戏空间。比如:在“冒险岛”游戏中,幼儿提议去玩幼儿园新建的小池塘,张老师便带领幼儿来到了小池塘,在幼儿的提议下开展抓鱼行动。但被抓的鱼有的死了,思思说:“我不想再抓小鱼了,小鱼都死了。”雯雯说:“小鱼死了真可怜,都怪我们。”张老师问:“那小池塘还可以怎么玩呢?”轩轩说:“可以折小船玩。”伊伊说:“可以放花灯。”玲玲说:“我想唱歌给小鱼听。”显然,张老师没有墨守成规地限制幼儿的游戏空间,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联系生活经验,大胆地支持幼儿扩大了游戏空间——去小池塘玩。
二、材料支持
材料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部分,适宜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引发新的游戏情节。在对游戏材料的直接感知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材料,为幼儿游戏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建构区的材料往往是积木、积塑,难以给幼儿带来新的体验,张老师便到幼儿园附近的砖窑厂取来黏性土投放到建构区中,观察幼儿会怎样操作与建构。幼儿对这一新投放的材料兴趣浓厚,用黏性土捏出不同形状的作品。比如:在“动物王国”游戏中,幼儿用黏性土为小动物们制作了一栋“快乐公寓”,并请砖窑厂的师傅把他们烧制出来。此外,教师把稻草、麦秆、芦苇等也作为辅助材料投放到建构区,这些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求。
三、环境支持
环境是幼儿游戏的背景、根基,环境的状态往往会影响幼儿游戏的开展、经验的获得和游戏水平的提升。只有真正把握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才能真正发挥环境对游戏的支持功能,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地适应环境。首先,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可适度留白,支持幼儿创设游戏化的环境。比如:预留墙面、柜面、地面等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创设游戏环境。其次,教师可支持幼儿打破原有的环境布局,根据兴趣与游戏需要调整环境布局。比如:在“银行”旁边设置“超市”,方便幼儿先取钱后消费。最后,教师可用环境暗示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比如:在建筑区放上四双小鞋子,暗示建构区的人数最多只能是4名幼儿。
四、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对幼儿的游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需求若得不到满足与支持,则会产生孤独感、无聊感、挫败感。因此,教师应主动做幼儿游戏的情感支持者,给予幼儿自由、信任和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和接纳,体验到成就感。比如:在“礼仪小天使”游戏中,乐乐选择的游戏任务是引导弟弟妹妹有序地排队晨检。在游戏初期,乐乐一直站在队伍的旁边观看小朋友们排队。当看到有小朋友站在队伍外侧时,乐乐会关注更长时间,但没有主动干涉。在一旁观察的我问乐乐:“你是不是想提醒 ╳ ╳ 排在队伍里?”乐乐说:“是的。”“你可以走上前试一试,老师相信你可以的。”乐乐看了一下我,停顿了一会儿,抬起头,开始朝╳ ╳走去。乐乐对╳ ╳说:“你要排在队伍里。”╳ ╳听到后马上看了下前面的队伍,快速地调整了自己的站位。乐乐回头看了下我,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在对乐乐进行个别观察后,我读懂了他的内心需要,给他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引导他突破自我,增强了自信。
幼儿园要努力践行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提供时空、环境、材料、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儿童成长的每个节点真正打破“有一种需要叫成人觉得儿童需要”的惯性认识,才能在每一步真正解除“以成人的思维替代儿童思维”的直觉行动,使幼儿园的游戏回归童真,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游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