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在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错误信息、文本的空白处和精彩的课堂结尾等方面捕捉教学活动中的“亮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捕捉“亮点”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味。”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和课文中的人物、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和諧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我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为理解老天鹅这一破冰勇士一次次用自己的身体撞击冰面,所面临的痛苦,我让学生伸出双手当作老天鹅的双翅,用这“双翅”来拍打桌子,并且是用力地拍打。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来体会老天鹅这种勇敢的壮举。这种移情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又如我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黄晓文这一铮铮铁汉的本色,我让学生联系自己有过被小刺或小钉子扎过的经历。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说疼。我接着问:“和黄晓文相比呢?如果是你被铁钉扎脚了,你会怎么做?”有人说“哭。”有人说“送医院。”我又问“黄晓文又是怎么做的?看到文中的省略号吗?你能想象他爬上大堤后的情景吗?”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阀门,开始了各种生动的想象。这样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与黄晓文做对比,解放军的铮铮铁汉的英勇形象更完美高大了。
二、捕捉“亮点”于学生的错误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不要忽视这些错误,这些错误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正确的先导,是思维火花的闪现。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教学目标,,从错误中获得启发,最终让错误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亮点。
我在教学《水》一课时,母亲说:“你们真的饿坏了。”我让学生朗读时,出现多个学生读成“你们真是渴坏了”这时我不是忙着纠正,而是问“为什么说饿坏了,能不能改成渴坏了?”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后都说不能,纷纷发言:
生1:“不能,饿比渴程度更深,在他们的那个地方,水比食物更来得珍贵。”
生2:“不能,用饿更加体现水的严重缺乏,体现水的珍贵。”
这样对水的理解更深入了,再次朗读的时候,学生就没有这样的错误了。
又如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到“半途而返”这个词语,许多同学朗读时反复出现错误,读成“半途而废”,此时,我临机一动,让学生把“半途而废”与“半途而返”进行强调、比较。 进而学生理解到 “半途而废”指中途停止,做事没有坚持到底,而“半途而返”指游客爬天游峰非常累,爬不动了,而回到山下去,从而加深了对天游峰的高、险的理解。接下来的朗读准确率是百分百,远比刚才一遍遍生硬的强调、纠正来得生动、深刻、巧妙。
三、捕捉“亮点”于文本的留白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的教材中往往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留白”,这些能成为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突破点,对留白的填补则是学生阅读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理解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抓住课文中的“留白点”进行适度拓展则能成为课堂中的一大亮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父母之间那种平淡而又深厚的感情,我抓住了文章中爸爸和妈妈假睡这个细节中的留白进行拓展,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1)夜渐渐深了,都该休息了,妈妈说:“ 。”爸爸笑着说:“ 。”
(2)分针悄悄地走了一圈又一圈。夜很深了,可伏在床边的爸爸 。他看着妈妈,心中不住祈祷着:“ ”。
(3)半夜,月光静静地洒进病房。妈妈刚想翻转一下身子,可一看到爸爸,便 。
通过抓住爸爸、妈妈的语言和文本留白,诱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妈妈不敢动,爸爸不敢睡的原因,感悟父母之间的平淡而又真挚的爱。这种爱如茉莉一样,平淡却真挚。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情感之闸又一次被打开,学生们已沉浸在情境之中了,对文章的感悟也更深了。
由此可见:文本的留白处其实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言语形式,是作者无法用语言表述下的产物。教师对留白处的挖掘和再创造,为学生体味文本内涵铺垫了更多的“色彩”。
四、捕捉“亮点”于课堂结尾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俗语说:“编筐窝篓,贵在收口。”好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拓展文本知识,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收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如苏教版第八册《动物的互惠互助》,这是一篇说明文。为了说明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这一有趣现象,作者列举了三组动物间的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趣事加以证明,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在课堂结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同学们,大自然中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现象有许多,请同学课外去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很高,第二天纷纷跑来向我汇报成果:有白蚁和它肠子里超鞭毛虫的互惠互利,有犀牛和犀牛鸟的互惠互利……这样学生不但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了,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新课程中的新课堂,能善于捕捉教学中的亮点,恰当利用亮点,收获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最需要的。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八坼小学 江苏】
一、捕捉“亮点”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味。”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和课文中的人物、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和諧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我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为理解老天鹅这一破冰勇士一次次用自己的身体撞击冰面,所面临的痛苦,我让学生伸出双手当作老天鹅的双翅,用这“双翅”来拍打桌子,并且是用力地拍打。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来体会老天鹅这种勇敢的壮举。这种移情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又如我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黄晓文这一铮铮铁汉的本色,我让学生联系自己有过被小刺或小钉子扎过的经历。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说疼。我接着问:“和黄晓文相比呢?如果是你被铁钉扎脚了,你会怎么做?”有人说“哭。”有人说“送医院。”我又问“黄晓文又是怎么做的?看到文中的省略号吗?你能想象他爬上大堤后的情景吗?”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阀门,开始了各种生动的想象。这样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与黄晓文做对比,解放军的铮铮铁汉的英勇形象更完美高大了。
二、捕捉“亮点”于学生的错误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不要忽视这些错误,这些错误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正确的先导,是思维火花的闪现。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教学目标,,从错误中获得启发,最终让错误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亮点。
我在教学《水》一课时,母亲说:“你们真的饿坏了。”我让学生朗读时,出现多个学生读成“你们真是渴坏了”这时我不是忙着纠正,而是问“为什么说饿坏了,能不能改成渴坏了?”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后都说不能,纷纷发言:
生1:“不能,饿比渴程度更深,在他们的那个地方,水比食物更来得珍贵。”
生2:“不能,用饿更加体现水的严重缺乏,体现水的珍贵。”
这样对水的理解更深入了,再次朗读的时候,学生就没有这样的错误了。
又如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读到“半途而返”这个词语,许多同学朗读时反复出现错误,读成“半途而废”,此时,我临机一动,让学生把“半途而废”与“半途而返”进行强调、比较。 进而学生理解到 “半途而废”指中途停止,做事没有坚持到底,而“半途而返”指游客爬天游峰非常累,爬不动了,而回到山下去,从而加深了对天游峰的高、险的理解。接下来的朗读准确率是百分百,远比刚才一遍遍生硬的强调、纠正来得生动、深刻、巧妙。
三、捕捉“亮点”于文本的留白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的教材中往往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留白”,这些能成为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突破点,对留白的填补则是学生阅读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理解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抓住课文中的“留白点”进行适度拓展则能成为课堂中的一大亮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父母之间那种平淡而又深厚的感情,我抓住了文章中爸爸和妈妈假睡这个细节中的留白进行拓展,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1)夜渐渐深了,都该休息了,妈妈说:“ 。”爸爸笑着说:“ 。”
(2)分针悄悄地走了一圈又一圈。夜很深了,可伏在床边的爸爸 。他看着妈妈,心中不住祈祷着:“ ”。
(3)半夜,月光静静地洒进病房。妈妈刚想翻转一下身子,可一看到爸爸,便 。
通过抓住爸爸、妈妈的语言和文本留白,诱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妈妈不敢动,爸爸不敢睡的原因,感悟父母之间的平淡而又真挚的爱。这种爱如茉莉一样,平淡却真挚。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情感之闸又一次被打开,学生们已沉浸在情境之中了,对文章的感悟也更深了。
由此可见:文本的留白处其实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言语形式,是作者无法用语言表述下的产物。教师对留白处的挖掘和再创造,为学生体味文本内涵铺垫了更多的“色彩”。
四、捕捉“亮点”于课堂结尾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俗语说:“编筐窝篓,贵在收口。”好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拓展文本知识,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收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如苏教版第八册《动物的互惠互助》,这是一篇说明文。为了说明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这一有趣现象,作者列举了三组动物间的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趣事加以证明,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在课堂结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同学们,大自然中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现象有许多,请同学课外去查找资料。学生的兴趣很高,第二天纷纷跑来向我汇报成果:有白蚁和它肠子里超鞭毛虫的互惠互利,有犀牛和犀牛鸟的互惠互利……这样学生不但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了,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新课程中的新课堂,能善于捕捉教学中的亮点,恰当利用亮点,收获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最需要的。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八坼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