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域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域环境中所生活的人群产生了独特的、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关东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等。地域文化是某一区域的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包含一定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总和的一种文化。泰山位于齐鲁大地上,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地域文化的影响是山水画发展的极其关键的因素,艺术家在潜移默化的受到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水画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也带有浓郁的地域性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地域文化内涵。通过从地域性和地域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泰山山水画艺术,对泰山山水画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起到拓展性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泰山山水画;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内涵
一、泰山地域文化
在中华文明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区域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质。在齐鲁大地上,在齐鲁文化熏陶下的泰山地域文化有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人文形态。 泰山拥有独特的景致和人文內涵为世界而闻名。泰山纵然交错,层峦起伏的山势,山石堆积厚重的形体,山体上辅以苍松、巨石和烟云,形成了雄伟壮丽的景象。而分布于山体的20余处古建筑群和2200余处碑碣石刻,使泰山成为世界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文化游览胜地和艺术创作创作圣地。
地域文化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本身的自然特征和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社会人文特征,地域文化所包含的这一地区的社会人文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和丰富的创作素材,艺术家也只有切身的走进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本地域人文特色的并且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同時,对于我们研究学习山水画和了解中华各区域文明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泰山山水画
山水画发展到隋唐时期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摆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状态而趋向成熟。隋代展子虔所画的《游春图》是最早的一幅卷轴山水画,这幅画在构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能够成功的画出深远广阔的景象,给唐代的山水画以深远影响。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笔格强劲而细密,赋色工致而浓丽,被后人奉为典范。诗人王维也以水墨山水画著名于当代,“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为此后的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描绘闲居生活的《辋川图》奠定了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画风。对于以泰山为题材的山水画创作的泰山山水画,以表现泰山独特地域性特征中国山水画作品。各地区的山水画所呈现的艺术特征各有不同。泰山所处的齐鲁地区本身所具有的浑厚深沉、雄奇俊秀的特征,在泰山山水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泰山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形成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有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
地域文化是艺术家创造出独具特色、具有原创性艺术作品的重要依据。泰山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正是艺术家对于自身生长的环境所感知的一种艺术物化表现。刘玉社曾讲:“在这里我们应当肯定,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形成画家风格乃至画派的先决条件,强调地域性也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必要条件。”齐鲁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最终物化为来自于内心文化情感的泰山山水画艺术形式。 杨波先生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长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应该关注抚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历史在上面走过的文化足迹,努力挖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对象交流,来描绘感动自己的生活场景。”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风格、主题、思想的影响
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艺术家所处的地域性特征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艺术家所处的地域环境深刻的影响着艺术家个人的生活、思想、文化和情感。艺术家所感受到的创作主题的地域性特征,与其他地域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在风格上和表现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往往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的属性有着密切的关联.泰山地域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每一个身处泰山的画家。那种厚重深沉的文化特征必然影响到画家的精神气质,从而在艺术作品上有着集中的体现,最终形成艺术家独特的风格特征。
3、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形象塑造的影响
艺术家在进行山水画创作之时,把所见事物经过笔墨语言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再现出来。正如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论点是一致的。画家在动笔之前,要对自然物象以及所处地域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过程,首先要把握物象的大体形态,然后结合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最后达到尽精刻微。中国山水画是画者从所处区域整体的山水面貌出发,结合其的地域文化,通过个性化的筛选,最终表现出特定区域的个性化特征。
丰富的绘画题材:泰山既有陡峭的悬崖,又有千姿百态的山石;既有如仙境般的云海,又有缓缓流淌的山水;既有雄奇壮丽的庙宇,又有令人神往的传说。这种种不同的地质地貌也造就了泰山的丰富的绘画题材。
多样的表现风格:艺术作品的风格往往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的属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可以说,地域性特征往往在艺术风格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只有立足于本土,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地域文化,才能使绘画作品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历代泰山山水画家无一不是在深入了解泰山山地域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之后,经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山水画艺术风格。
不同的语言形式:法国丹纳曾在《艺术与哲学》中这样写道:“艺术作品的产生和环境必然完全相等,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语言形式的产生也受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
4、泰山山水画在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自然精神与人文内涵
泰山山水画对自然物理形态和自然精神的表现更是淋漓尽致,表现了泰山拔地通天的雄伟之势,泰山松柏坚韧不拔,傲霜斗雪之品质。在中国绘画传统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画家永恒追求的一个精神内涵。具体到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天人合一”意味着画面在人文内涵上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历代泰山山水画家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契合,融汇广大的自然界于一己之胸,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们长期居于泰山,深入自然,笔下的山水自然显示出极强的感染力,从画面的表现上看,极富有泰山山水的独特风韵。艺术境界深厚博大、气势雄浑,泰山山石质感极为立体和浑厚。以整体宏大的笔墨布局,运用高远、平远等方法,把天、地、人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体现了泰山山水画的人文内涵。
四、 泰山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泰山山水画
近代泰山山水画家黑伯龙、弭菊田、陈维信等老一辈画家创作出了大量的泰山山水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山水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经过他们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使其艺术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当今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当代的泰山山水画之中,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当今画家个体思想感受在画中流露,这种情感不同于古人,而深厚的太行山精神在画面中沉稳、含蓄,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的一种时代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玉社﹒关于构建新疆大山水画理论体系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1):1-4﹒
[2]杨波﹒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J]﹒文化与艺术,2007,(12):210-211﹒
[3](法)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9﹒
【关键词】:地域文化;泰山山水画;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内涵
一、泰山地域文化
在中华文明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区域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质。在齐鲁大地上,在齐鲁文化熏陶下的泰山地域文化有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人文形态。 泰山拥有独特的景致和人文內涵为世界而闻名。泰山纵然交错,层峦起伏的山势,山石堆积厚重的形体,山体上辅以苍松、巨石和烟云,形成了雄伟壮丽的景象。而分布于山体的20余处古建筑群和2200余处碑碣石刻,使泰山成为世界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文化游览胜地和艺术创作创作圣地。
地域文化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本身的自然特征和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社会人文特征,地域文化所包含的这一地区的社会人文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和丰富的创作素材,艺术家也只有切身的走进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本地域人文特色的并且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同時,对于我们研究学习山水画和了解中华各区域文明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泰山山水画
山水画发展到隋唐时期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摆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状态而趋向成熟。隋代展子虔所画的《游春图》是最早的一幅卷轴山水画,这幅画在构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能够成功的画出深远广阔的景象,给唐代的山水画以深远影响。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笔格强劲而细密,赋色工致而浓丽,被后人奉为典范。诗人王维也以水墨山水画著名于当代,“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为此后的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描绘闲居生活的《辋川图》奠定了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画风。对于以泰山为题材的山水画创作的泰山山水画,以表现泰山独特地域性特征中国山水画作品。各地区的山水画所呈现的艺术特征各有不同。泰山所处的齐鲁地区本身所具有的浑厚深沉、雄奇俊秀的特征,在泰山山水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泰山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形成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有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
地域文化是艺术家创造出独具特色、具有原创性艺术作品的重要依据。泰山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正是艺术家对于自身生长的环境所感知的一种艺术物化表现。刘玉社曾讲:“在这里我们应当肯定,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形成画家风格乃至画派的先决条件,强调地域性也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必要条件。”齐鲁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最终物化为来自于内心文化情感的泰山山水画艺术形式。 杨波先生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长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应该关注抚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历史在上面走过的文化足迹,努力挖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对象交流,来描绘感动自己的生活场景。”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风格、主题、思想的影响
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艺术家所处的地域性特征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艺术家所处的地域环境深刻的影响着艺术家个人的生活、思想、文化和情感。艺术家所感受到的创作主题的地域性特征,与其他地域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在风格上和表现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往往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的属性有着密切的关联.泰山地域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每一个身处泰山的画家。那种厚重深沉的文化特征必然影响到画家的精神气质,从而在艺术作品上有着集中的体现,最终形成艺术家独特的风格特征。
3、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形象塑造的影响
艺术家在进行山水画创作之时,把所见事物经过笔墨语言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再现出来。正如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论点是一致的。画家在动笔之前,要对自然物象以及所处地域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过程,首先要把握物象的大体形态,然后结合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最后达到尽精刻微。中国山水画是画者从所处区域整体的山水面貌出发,结合其的地域文化,通过个性化的筛选,最终表现出特定区域的个性化特征。
丰富的绘画题材:泰山既有陡峭的悬崖,又有千姿百态的山石;既有如仙境般的云海,又有缓缓流淌的山水;既有雄奇壮丽的庙宇,又有令人神往的传说。这种种不同的地质地貌也造就了泰山的丰富的绘画题材。
多样的表现风格:艺术作品的风格往往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的属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可以说,地域性特征往往在艺术风格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只有立足于本土,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地域文化,才能使绘画作品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历代泰山山水画家无一不是在深入了解泰山山地域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之后,经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山水画艺术风格。
不同的语言形式:法国丹纳曾在《艺术与哲学》中这样写道:“艺术作品的产生和环境必然完全相等,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语言形式的产生也受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
4、泰山山水画在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自然精神与人文内涵
泰山山水画对自然物理形态和自然精神的表现更是淋漓尽致,表现了泰山拔地通天的雄伟之势,泰山松柏坚韧不拔,傲霜斗雪之品质。在中国绘画传统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画家永恒追求的一个精神内涵。具体到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天人合一”意味着画面在人文内涵上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历代泰山山水画家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契合,融汇广大的自然界于一己之胸,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们长期居于泰山,深入自然,笔下的山水自然显示出极强的感染力,从画面的表现上看,极富有泰山山水的独特风韵。艺术境界深厚博大、气势雄浑,泰山山石质感极为立体和浑厚。以整体宏大的笔墨布局,运用高远、平远等方法,把天、地、人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体现了泰山山水画的人文内涵。
四、 泰山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泰山山水画
近代泰山山水画家黑伯龙、弭菊田、陈维信等老一辈画家创作出了大量的泰山山水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山水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经过他们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使其艺术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当今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当代的泰山山水画之中,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当今画家个体思想感受在画中流露,这种情感不同于古人,而深厚的太行山精神在画面中沉稳、含蓄,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的一种时代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玉社﹒关于构建新疆大山水画理论体系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1):1-4﹒
[2]杨波﹒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J]﹒文化与艺术,2007,(12):210-211﹒
[3](法)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