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泰山山水画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djz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域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域环境中所生活的人群产生了独特的、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关东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等。地域文化是某一区域的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包含一定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总和的一种文化。泰山位于齐鲁大地上,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地域文化的影响是山水画发展的极其关键的因素,艺术家在潜移默化的受到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水画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也带有浓郁的地域性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地域文化内涵。通过从地域性和地域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泰山山水画艺术,对泰山山水画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起到拓展性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泰山山水画;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内涵
  一、泰山地域文化
  在中华文明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区域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质。在齐鲁大地上,在齐鲁文化熏陶下的泰山地域文化有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人文形态。 泰山拥有独特的景致和人文內涵为世界而闻名。泰山纵然交错,层峦起伏的山势,山石堆积厚重的形体,山体上辅以苍松、巨石和烟云,形成了雄伟壮丽的景象。而分布于山体的20余处古建筑群和2200余处碑碣石刻,使泰山成为世界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文化游览胜地和艺术创作创作圣地。
  地域文化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本身的自然特征和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社会人文特征,地域文化所包含的这一地区的社会人文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和丰富的创作素材,艺术家也只有切身的走进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本地域人文特色的并且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同時,对于我们研究学习山水画和了解中华各区域文明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泰山山水画
  山水画发展到隋唐时期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摆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状态而趋向成熟。隋代展子虔所画的《游春图》是最早的一幅卷轴山水画,这幅画在构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能够成功的画出深远广阔的景象,给唐代的山水画以深远影响。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笔格强劲而细密,赋色工致而浓丽,被后人奉为典范。诗人王维也以水墨山水画著名于当代,“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为此后的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描绘闲居生活的《辋川图》奠定了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画风。对于以泰山为题材的山水画创作的泰山山水画,以表现泰山独特地域性特征中国山水画作品。各地区的山水画所呈现的艺术特征各有不同。泰山所处的齐鲁地区本身所具有的浑厚深沉、雄奇俊秀的特征,在泰山山水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泰山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形成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有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
  地域文化是艺术家创造出独具特色、具有原创性艺术作品的重要依据。泰山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正是艺术家对于自身生长的环境所感知的一种艺术物化表现。刘玉社曾讲:“在这里我们应当肯定,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形成画家风格乃至画派的先决条件,强调地域性也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必要条件。”齐鲁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最终物化为来自于内心文化情感的泰山山水画艺术形式。 杨波先生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长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应该关注抚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历史在上面走过的文化足迹,努力挖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对象交流,来描绘感动自己的生活场景。”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风格、主题、思想的影响
  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艺术家所处的地域性特征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艺术家所处的地域环境深刻的影响着艺术家个人的生活、思想、文化和情感。艺术家所感受到的创作主题的地域性特征,与其他地域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在风格上和表现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往往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的属性有着密切的关联.泰山地域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每一个身处泰山的画家。那种厚重深沉的文化特征必然影响到画家的精神气质,从而在艺术作品上有着集中的体现,最终形成艺术家独特的风格特征。
  3、地域文化对泰山山水画形象塑造的影响
  艺术家在进行山水画创作之时,把所见事物经过笔墨语言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再现出来。正如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论点是一致的。画家在动笔之前,要对自然物象以及所处地域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过程,首先要把握物象的大体形态,然后结合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最后达到尽精刻微。中国山水画是画者从所处区域整体的山水面貌出发,结合其的地域文化,通过个性化的筛选,最终表现出特定区域的个性化特征。
  丰富的绘画题材:泰山既有陡峭的悬崖,又有千姿百态的山石;既有如仙境般的云海,又有缓缓流淌的山水;既有雄奇壮丽的庙宇,又有令人神往的传说。这种种不同的地质地貌也造就了泰山的丰富的绘画题材。
  多样的表现风格:艺术作品的风格往往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的属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可以说,地域性特征往往在艺术风格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只有立足于本土,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地域文化,才能使绘画作品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历代泰山山水画家无一不是在深入了解泰山山地域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之后,经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山水画艺术风格。
  不同的语言形式:法国丹纳曾在《艺术与哲学》中这样写道:“艺术作品的产生和环境必然完全相等,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语言形式的产生也受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
  4、泰山山水画在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自然精神与人文内涵
  泰山山水画对自然物理形态和自然精神的表现更是淋漓尽致,表现了泰山拔地通天的雄伟之势,泰山松柏坚韧不拔,傲霜斗雪之品质。在中国绘画传统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画家永恒追求的一个精神内涵。具体到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天人合一”意味着画面在人文内涵上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历代泰山山水画家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契合,融汇广大的自然界于一己之胸,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们长期居于泰山,深入自然,笔下的山水自然显示出极强的感染力,从画面的表现上看,极富有泰山山水的独特风韵。艺术境界深厚博大、气势雄浑,泰山山石质感极为立体和浑厚。以整体宏大的笔墨布局,运用高远、平远等方法,把天、地、人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体现了泰山山水画的人文内涵。
  四、 泰山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泰山山水画
  近代泰山山水画家黑伯龙、弭菊田、陈维信等老一辈画家创作出了大量的泰山山水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山水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经过他们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使其艺术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当今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当代的泰山山水画之中,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当今画家个体思想感受在画中流露,这种情感不同于古人,而深厚的太行山精神在画面中沉稳、含蓄,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的一种时代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玉社﹒关于构建新疆大山水画理论体系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1):1-4﹒
  [2]杨波﹒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J]﹒文化与艺术,2007,(12):210-211﹒
  [3](法)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9﹒
其他文献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要弘扬新型生育文化这一崭新的事物,就要依靠和谐计生服务体系的科学引导,从计生服务机制创新出发,营造和谐氛围,增强生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完善保障措施,优质计生服务,转变人们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彻底形成一种生男生女都一样,顺其自然的新型文明生育观念。  【关键词】:计划生育;计生文化;计生宣教;群众文化  前言  新型生育文化起源于传统
期刊
【摘要】:现如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导示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种大型商场、机场、火车站、医院、社区、道路等公共空间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可以说它的出现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从导视系统的明显易见、准确性与效率、安全保障以及人文关怀四个方面浅议了导示系统的设计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关系,体现了导示系统在当今社会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导示系统;现代生活方式;效率;安全保障;人文
期刊
【摘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群众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之外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正在日益增加。当下社会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别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普遍开花、遍地结果的时代群众文化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同样也具有相当的文化价值。人类社会的文明总是相似的,但文化必定是有差异的。群众文化正是这样一些各领风骚的文化元素,在主流文化之余丰富着这个社会的角落。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引言  群众文化
期刊
【摘要】:戏曲表演是艺术表演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我国戏曲表演事业在不断改进中获得持续的发展,而这也促使我国戏曲表演对演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的形体语言,其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戏曲表演中形体语言类型,并就形体语言在戏曲表演中的把握与思考做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戏曲表演;形体语言;运用  在传递信息的各种方式中,使用最多的是语言符号
期刊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之源,而文化遗产又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充分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是开拓文化产品市场、不断改善传统文化遗产的生存困境、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也迫切需要探索新的保护路径。开发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改善非遗生存困境,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非遗文化
期刊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吃完过水面,爷爷和腊八在院子里玩耍,爷爷抽完烟,教腊八唱歌。一更里家贫寒,又缺吃又缺穿,日子艰难。人穷了求亲朋,亲朋不理。鸟急了奔树林,叶儿更稀。这段歌腊八没费劲就学会了。  忽然,大树上喜鹊嘎嘎叫,大黄狗汪汪直咬,村东头传来打竹板声。循声望去,只见远处走来一老一小两个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一身破旧的粗布衣裳,光着脚,瘦得麻杆似的,身上背着个晃来晃去的三弦,
期刊
【摘要】: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隐性翻译被解释为语际交际的描述性用法。衡量译文成功的标准不再是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是译文是否对译文接受者有最大最直接的相关性。这就为改动原文信息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城市外宣新闻文本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适用于这种评估方法。以此,本文以天津《今晚报》海外版的城市外宣新闻为例,通过说明原文本在翻译中的地位,研究了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性翻译对翻译该类文本的指导作用。  【关
期刊
【摘要】: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其中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深刻的体现了淮河流域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对淮北地区和阜阳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淮河流域;民间剪纸艺术;区域特色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剪纸艺术被应用到服装设计、礼品包装、家庭装饰等各个领
期刊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中华文明成果最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那么怎样把传统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眼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包含自然美和社会美,是能够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振奋人民群众的精神,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是人民群众获得审美享受,实现自己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并提出有效推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工作;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