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型阅读教学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有计划、有系统地指导学生思考的阅读教学,能有效解决学校语文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难题。在农村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构建思维型阅读教学,重视教师在思维发展型教学策略的引导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探究、借助思维导图、借助情景渲染、堂上练习、注重思维延伸等教学策略,最终实现高效思维的系统化。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统编教材要求:要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但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学生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素养不高,教师语文教学水平偏低、课堂形式化等弊端。为了更好地满足统编教材的需求,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构建思维型阅读教学,笔者积极探索农村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一、重视教师在思维发展型教学策略的引导作用
注重具有思考价值的阶梯性训练,教师要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而且与课后阅读链接,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授《琥珀》一课时,教学重点是“找出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依据”。教学时,教师出示课文的三个句子:a.一只小苍蝇……b.忽然,越来越近了……c.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让学生读完这三个句子,教师引导: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推测的?并提示要想知道推测的依据,需要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这样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也留有足够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按方法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先让学生齐读句子,再引导梳理出关键词:琥珀的样子,出示“因为……所以作者推测……”的句式让学生说一说。接下来先让学生画出课文的关键句子,提出问题:作者怎么知道“前俯后仰地挣扎一番”?学生说出答案。再同样用上面的句式说一遍。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将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找出课文的场景。这样反复训练了“因为……所以作者推测……”,让学生对该词句有更深的理解。这样,教师抓住课文内容层层深入,有梯次、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文中学。
教师要注意课上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去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在《天窗》的教学中,教师从关键句人手,指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中,联系上下文,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感受。再让学生联系生活:现在透过学校的玻璃窗,你能想象到什么?让学生体验想象的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领略想象的乐趣。结尾段通过关键句点拨,从而归纳出抓关键词的方法是可以从颜色、动作、声音、时令转变等词中人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次强化一个知识点,思考的角度不同,发现的规律也会不同,强化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且由浅人深,自然而然地将内容引向深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记忆。例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梳理课文内容时,教师引导用横线画出关键词句来整理全文主要内容。这是学生本节课第一次接触全文归纳方法。接着让学生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什么,然后教师将梳理出的句子中的重点画出来,引导学生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进行提取,后板书在黑板上。这是第二次明白主要内容。接着教师出示要点提出假说——推测过程——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课文各部分的要点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第三次深化主题。最后让学生反馈说一说。
二、构建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
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构建,从创设问题、思维碰撞,到当堂检测、拓展运用,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思维碰撞是关键”,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创设问题探究,让思维“说得通”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提出问题、归纳整理信息、预测课文、分析关键词句等的能力,加上课文极富趣味,贴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基本能读懂文本内容。但是文本具有趣味性的同时,学生容易把关注点放到内容上而忽略文本表达的方式,难以发现作者如何通过准确的字眼表达合理的推测。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发现其语言文字的秘密,同时紧紧围绕“尝试解决不懂的问题”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阅读中不懂的问题。并告诉学生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经过教师启发,他们可以展开讨论,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
(二)借助思维导图,让思维“看得见”
阅读课堂中,适当地绘制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内容,发挥想象,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共同发展。
1.帮助学生主动梳理知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到了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对于想象性较强的课文和阅读链接,难以一下子理解或从整体上去把握。而思维导图能将知识可视化,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绘制,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图示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教授《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为了引导学生能简明扼要地说出恐龙的演化过程。教师在梳理演化时间和过程的关键词后,将关键词制成思维导图,并总结。接着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引导学生构建思维方式
学生思维具有个性化,阅读速度、认识问题和领悟到的境界都不同,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产生差异。思维导图能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可视化和直观化,它让隐性的思维过程显性化,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支架和路径。例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中,教师先归纳了纳米技术的特性:小、轻、杀菌、除臭、结实、吸波。出示填空题“我想利用纳米的特点来实现____的愿望”,并将特点附在下边。然后出示思维导图,思路就更加清晰了。
(三)借助情景渲染,让思维感受到
多媒体课件的巧妙应用,将学生的隐形性思考过程显性化,有利于突破难点。在教授《在天晴了的时候》仿写诗句环节,教师播放背景音乐,一边描述:戴望舒在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走走,如果是你,你会去哪里走走?一边展示公园的大树、校园的蜜蜂、大自然的填空和青草等五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什么?你想做什么事情呢?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什么?在开阔学生思维之后,接着列举关于“柳树”的一段诗句,指出诗需要押韵等这些小细节。让学生仿写诗句,在这之前出示“蜗牛、蝴蝶”等小昆虫加以提示。接着引导过渡:在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走走,不仅可以看到许多美好的事物,还可以做许多事情。你又想做什么?请你用小短句写一写。出示填空练习,伴随音乐让学生写诗。教师提醒,如果将这两小节诗句连起来,就是完整的诗句。 (四)堂上练习,让思维巩固来
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例如教授《繁星》(七一)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感情后,边想象边朗读诗歌,读出情感。提问:出示生活中的孩子场景,你是否也有过永不漫灭的回忆?完成练习,试着写诗:这些事——是永不漫滅的回忆,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在课堂中,经过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展开想象,把形象的场景融人抽象的思维中。
(五)注重思维延伸,巩固思维效果
拓展延伸,是指依据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点,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由课内向课外的适当的知识延伸,以及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教学迁移环节。例如教授《白鹅》一文,教师先让学生对比阅读《白鹅》和阅读链接《白公鹅》,用图表总结出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都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总分结构,拟人化和明贬实褒的写法。接着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小动物,边出示图片(可爱的小狗、贪吃的仓鼠、调皮的小猫、慢吞吞的乌龟),让学生想一想:你打算介绍哪一种小动物呢?它的特点是什么?你是如何介绍的?出示图片。你可以用上总分结构,可以给个特殊的称呼,还可以用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四字词语。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总之,在农村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当前统编版教材中运用,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构建思维发展型课堂为切人点,创设问题探究为引领,以思维导图应用为重要抓手,最终实现高效思维的系统化。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落实教学目标、重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静.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J].关爱明天,2016 (05).
[3]李俊芬.论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 01).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ZC2019095)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统编教材要求:要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但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学生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素养不高,教师语文教学水平偏低、课堂形式化等弊端。为了更好地满足统编教材的需求,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构建思维型阅读教学,笔者积极探索农村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一、重视教师在思维发展型教学策略的引导作用
注重具有思考价值的阶梯性训练,教师要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而且与课后阅读链接,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授《琥珀》一课时,教学重点是“找出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依据”。教学时,教师出示课文的三个句子:a.一只小苍蝇……b.忽然,越来越近了……c.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让学生读完这三个句子,教师引导: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推测的?并提示要想知道推测的依据,需要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这样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也留有足够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按方法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先让学生齐读句子,再引导梳理出关键词:琥珀的样子,出示“因为……所以作者推测……”的句式让学生说一说。接下来先让学生画出课文的关键句子,提出问题:作者怎么知道“前俯后仰地挣扎一番”?学生说出答案。再同样用上面的句式说一遍。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将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找出课文的场景。这样反复训练了“因为……所以作者推测……”,让学生对该词句有更深的理解。这样,教师抓住课文内容层层深入,有梯次、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文中学。
教师要注意课上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去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在《天窗》的教学中,教师从关键句人手,指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中,联系上下文,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感受。再让学生联系生活:现在透过学校的玻璃窗,你能想象到什么?让学生体验想象的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领略想象的乐趣。结尾段通过关键句点拨,从而归纳出抓关键词的方法是可以从颜色、动作、声音、时令转变等词中人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次强化一个知识点,思考的角度不同,发现的规律也会不同,强化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且由浅人深,自然而然地将内容引向深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记忆。例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梳理课文内容时,教师引导用横线画出关键词句来整理全文主要内容。这是学生本节课第一次接触全文归纳方法。接着让学生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什么,然后教师将梳理出的句子中的重点画出来,引导学生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进行提取,后板书在黑板上。这是第二次明白主要内容。接着教师出示要点提出假说——推测过程——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课文各部分的要点用“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第三次深化主题。最后让学生反馈说一说。
二、构建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
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构建,从创设问题、思维碰撞,到当堂检测、拓展运用,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思维碰撞是关键”,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创设问题探究,让思维“说得通”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提出问题、归纳整理信息、预测课文、分析关键词句等的能力,加上课文极富趣味,贴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基本能读懂文本内容。但是文本具有趣味性的同时,学生容易把关注点放到内容上而忽略文本表达的方式,难以发现作者如何通过准确的字眼表达合理的推测。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发现其语言文字的秘密,同时紧紧围绕“尝试解决不懂的问题”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阅读中不懂的问题。并告诉学生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经过教师启发,他们可以展开讨论,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
(二)借助思维导图,让思维“看得见”
阅读课堂中,适当地绘制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内容,发挥想象,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共同发展。
1.帮助学生主动梳理知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到了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对于想象性较强的课文和阅读链接,难以一下子理解或从整体上去把握。而思维导图能将知识可视化,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绘制,将复杂的知识体系以图示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教授《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为了引导学生能简明扼要地说出恐龙的演化过程。教师在梳理演化时间和过程的关键词后,将关键词制成思维导图,并总结。接着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引导学生构建思维方式
学生思维具有个性化,阅读速度、认识问题和领悟到的境界都不同,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产生差异。思维导图能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可视化和直观化,它让隐性的思维过程显性化,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支架和路径。例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中,教师先归纳了纳米技术的特性:小、轻、杀菌、除臭、结实、吸波。出示填空题“我想利用纳米的特点来实现____的愿望”,并将特点附在下边。然后出示思维导图,思路就更加清晰了。
(三)借助情景渲染,让思维感受到
多媒体课件的巧妙应用,将学生的隐形性思考过程显性化,有利于突破难点。在教授《在天晴了的时候》仿写诗句环节,教师播放背景音乐,一边描述:戴望舒在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走走,如果是你,你会去哪里走走?一边展示公园的大树、校园的蜜蜂、大自然的填空和青草等五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什么?你想做什么事情呢?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什么?在开阔学生思维之后,接着列举关于“柳树”的一段诗句,指出诗需要押韵等这些小细节。让学生仿写诗句,在这之前出示“蜗牛、蝴蝶”等小昆虫加以提示。接着引导过渡:在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走走,不仅可以看到许多美好的事物,还可以做许多事情。你又想做什么?请你用小短句写一写。出示填空练习,伴随音乐让学生写诗。教师提醒,如果将这两小节诗句连起来,就是完整的诗句。 (四)堂上练习,让思维巩固来
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例如教授《繁星》(七一)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感情后,边想象边朗读诗歌,读出情感。提问:出示生活中的孩子场景,你是否也有过永不漫灭的回忆?完成练习,试着写诗:这些事——是永不漫滅的回忆,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在课堂中,经过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展开想象,把形象的场景融人抽象的思维中。
(五)注重思维延伸,巩固思维效果
拓展延伸,是指依据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点,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由课内向课外的适当的知识延伸,以及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教学迁移环节。例如教授《白鹅》一文,教师先让学生对比阅读《白鹅》和阅读链接《白公鹅》,用图表总结出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都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总分结构,拟人化和明贬实褒的写法。接着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小动物,边出示图片(可爱的小狗、贪吃的仓鼠、调皮的小猫、慢吞吞的乌龟),让学生想一想:你打算介绍哪一种小动物呢?它的特点是什么?你是如何介绍的?出示图片。你可以用上总分结构,可以给个特殊的称呼,还可以用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四字词语。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总之,在农村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促进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当前统编版教材中运用,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构建思维发展型课堂为切人点,创设问题探究为引领,以思维导图应用为重要抓手,最终实现高效思维的系统化。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落实教学目标、重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静.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J].关爱明天,2016 (05).
[3]李俊芬.论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 01).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思维发展型阅读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ZC201909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