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0日,卢晟担任摄影的两部电影获得上海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和最佳女配角的《玩酷青春》和投资3000万的悬疑片《绝命岛》上线。
从法国国际声音与画面学院毕业回国发展的五年间,卢晟完成了《绝命岛》、《公园》、《皇家刺青》、《爱的是你》等电影作品,而他本人也即将拍摄自己第一部个人导演作品《Here, there》。
执著电影梦的文艺青年
1997年的夏天,卢晟考上了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后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卢晟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孤身前往文艺之都巴黎,只为了圆自己的电影梦。用卢晟的话说:那时候思维简单,就想学自己想学的真东西。
法国是摄影师和艺术家的天堂,更是很多世界知名的电影学院所在地。经过了反复比较与课程的对比,最终卢晟考上了法国排名第三的法国国际声音与画面学院的电影学院学习电影摄影,“国外学校有课程表分类,你能知道想学的是什么,等了解更多信息,就能比较明确地知道你想在哪个学校里学什么内容。既然出国学,就选最想学的。”
现在的留学生生活条件比起以前来说要好了很多,可一年六至七万元人民币的学费还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在法国的四年间,卢晟参与了大量的广告、纪录片、短片的拍摄,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认为出国虽然昂贵,但物有所值。“出国四年最大的收获是思维的开拓,毕竟在国内有局限性,而老师大部分传授的是很传统的理论。而那些传统的理论背后有它自己的演变,其实电影最早的拍摄模式是纪录片,“当在国外看到很多早期纪录片时,你就会发现很多影像是在国内看不到的。”
虽然所学的专业是电影摄影,但是对卢晟而言,“开阔视野”比“学到技术”要重要得多。“技术是完成艺术的手段,但是技术是在不断更新的。”卢晟认为,摄影机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也不会脱离“机械”二字,所以技术只是很简单的一个事,而通过技术如何来表达才是最重要的。“我以前也比较迷恋于技术,但当把技术弄明白后就发现这并非电影的全部,技术毕竟是完成想法的手段。就像电影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剧本而服务的,电影技术也一样。”
盘子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
卢晟所在的电影学院课程,除了最后一年的具体分专业外,前三年课程都是统一的,是为了打下基础,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知道自己想学的究竟是什么,最后一年深造需要看三年后拿出的作品才能做选择,而并不像国内从一开始就界定专业。其实又有多少高三的学生明白什么叫电影呢?“上灯光课的时候,老师拿来了四个800瓦的灯和一张A1大小的海报要求我们练习给这张海报打灯光。每个人都要去试,我是第五个,试完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即使是表达同样的东西老师也会告诉你没有什么是一定的,这时会发现中国人有一个问题:盘子都是圆的。中国传统没有方盘子,所有的盘子都是圆的。大学之前没有时间去领悟什么叫电影;上了大学老师总给大家看拿奖的影片,那么我拍电影就应该按照这样做。中国人很多方式就是某一个‘大家’做完之后,我们跟着模仿,但是大家需要明白模仿不是为了模仿,而只是为了学习借鉴。”卢晟说,国外的教学方式是让自己思考需要表达的情绪,先找到想要表达的情绪,再去寻找拍摄的角度。
“不要解释你的电影是商业片、文艺片、类型片还是悬疑片,你要做的只是让观众在电影里面感到想笑或者想哭。在此之前什么都不要去想。”卢晟的老师这样对他说,而这句话一直让他铭记于心。
从事喜欢的行业是幸福的事
曾经在学校的一个开放日里,卢晟认识了一个年轻的中国男孩,准备从预备班开始读,攀谈之下了解到这个男孩是北京大学自动化专业的高材生,读完了大学之后决定出国从头开始学习电影。这个人给了卢晟很大的精神鼓励:放弃了本来拥有的光环头衔,独自到国外学习,而且是从预备班开始,从零起步,学习电影。作为一个同样热爱电影的人来说,他无疑更能体会到这个年轻人的心情,虽然日后失去联络,但是这件事情还是成为了卢晟坚持电影梦想的一个原因。
卢晟的同学中,有很多回国后从事其他行业,有开酒吧的,有开公司的。他说这样也很好。不是每个学电影的人都能成为张艺谋,如果知道什么行业适合自己即使改行也很潇洒。
“其实我也梦想着开个餐馆,至少自己老婆孩子吃饭可以到自己馆子里吃。”卢晟调侃道,从他的言谈话语间也可以看到他对电影这个行业深深的热爱。
“你喜欢这个行业,从事这个行业,还能以此为生,这个很难的一件事情。而我刚好是有幸能这样。”
从法国国际声音与画面学院毕业回国发展的五年间,卢晟完成了《绝命岛》、《公园》、《皇家刺青》、《爱的是你》等电影作品,而他本人也即将拍摄自己第一部个人导演作品《Here, there》。
执著电影梦的文艺青年
1997年的夏天,卢晟考上了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后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卢晟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孤身前往文艺之都巴黎,只为了圆自己的电影梦。用卢晟的话说:那时候思维简单,就想学自己想学的真东西。
法国是摄影师和艺术家的天堂,更是很多世界知名的电影学院所在地。经过了反复比较与课程的对比,最终卢晟考上了法国排名第三的法国国际声音与画面学院的电影学院学习电影摄影,“国外学校有课程表分类,你能知道想学的是什么,等了解更多信息,就能比较明确地知道你想在哪个学校里学什么内容。既然出国学,就选最想学的。”
现在的留学生生活条件比起以前来说要好了很多,可一年六至七万元人民币的学费还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在法国的四年间,卢晟参与了大量的广告、纪录片、短片的拍摄,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认为出国虽然昂贵,但物有所值。“出国四年最大的收获是思维的开拓,毕竟在国内有局限性,而老师大部分传授的是很传统的理论。而那些传统的理论背后有它自己的演变,其实电影最早的拍摄模式是纪录片,“当在国外看到很多早期纪录片时,你就会发现很多影像是在国内看不到的。”
虽然所学的专业是电影摄影,但是对卢晟而言,“开阔视野”比“学到技术”要重要得多。“技术是完成艺术的手段,但是技术是在不断更新的。”卢晟认为,摄影机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也不会脱离“机械”二字,所以技术只是很简单的一个事,而通过技术如何来表达才是最重要的。“我以前也比较迷恋于技术,但当把技术弄明白后就发现这并非电影的全部,技术毕竟是完成想法的手段。就像电影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剧本而服务的,电影技术也一样。”
盘子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
卢晟所在的电影学院课程,除了最后一年的具体分专业外,前三年课程都是统一的,是为了打下基础,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知道自己想学的究竟是什么,最后一年深造需要看三年后拿出的作品才能做选择,而并不像国内从一开始就界定专业。其实又有多少高三的学生明白什么叫电影呢?“上灯光课的时候,老师拿来了四个800瓦的灯和一张A1大小的海报要求我们练习给这张海报打灯光。每个人都要去试,我是第五个,试完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即使是表达同样的东西老师也会告诉你没有什么是一定的,这时会发现中国人有一个问题:盘子都是圆的。中国传统没有方盘子,所有的盘子都是圆的。大学之前没有时间去领悟什么叫电影;上了大学老师总给大家看拿奖的影片,那么我拍电影就应该按照这样做。中国人很多方式就是某一个‘大家’做完之后,我们跟着模仿,但是大家需要明白模仿不是为了模仿,而只是为了学习借鉴。”卢晟说,国外的教学方式是让自己思考需要表达的情绪,先找到想要表达的情绪,再去寻找拍摄的角度。
“不要解释你的电影是商业片、文艺片、类型片还是悬疑片,你要做的只是让观众在电影里面感到想笑或者想哭。在此之前什么都不要去想。”卢晟的老师这样对他说,而这句话一直让他铭记于心。
从事喜欢的行业是幸福的事
曾经在学校的一个开放日里,卢晟认识了一个年轻的中国男孩,准备从预备班开始读,攀谈之下了解到这个男孩是北京大学自动化专业的高材生,读完了大学之后决定出国从头开始学习电影。这个人给了卢晟很大的精神鼓励:放弃了本来拥有的光环头衔,独自到国外学习,而且是从预备班开始,从零起步,学习电影。作为一个同样热爱电影的人来说,他无疑更能体会到这个年轻人的心情,虽然日后失去联络,但是这件事情还是成为了卢晟坚持电影梦想的一个原因。
卢晟的同学中,有很多回国后从事其他行业,有开酒吧的,有开公司的。他说这样也很好。不是每个学电影的人都能成为张艺谋,如果知道什么行业适合自己即使改行也很潇洒。
“其实我也梦想着开个餐馆,至少自己老婆孩子吃饭可以到自己馆子里吃。”卢晟调侃道,从他的言谈话语间也可以看到他对电影这个行业深深的热爱。
“你喜欢这个行业,从事这个行业,还能以此为生,这个很难的一件事情。而我刚好是有幸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