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教育新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得以贯彻实施,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启发式思想为教学指导思想等等。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最主要的手段是进行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堂提问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为关键。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20-001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最主要的手段是进行课堂提问,现仅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一简要说明。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若干角度
1.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主观体验出发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秦帝国的兴亡”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两课,对秦朝的具体历史知识有了较为明确的了解,并能对秦始皇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认识,只是缺少严密的理性认识和深入分析。
2.从学生跨学科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出发
高一学生在以往的初中阶段和高一年级之初学习过程中,与本课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俯拾皆是,如语文学科中的诗词歌赋、古代散文《过秦论》等;文化常识中的古人的称谓、帝王的谥号庙号等;地理学科的行政区划等。这些都为课堂提问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3.从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出发
依据从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整个知识体系的重要地位来确定教学重点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从知识的理论性强和高度的综合性的角度来看,本课的难点问题为秦朝统一的必然性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围绕上述重难点设计问题成为本课最突出的内容。
4.从历史教材资源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
高中历史教材通常包括引言、正文中的大字小字、史料、插图、注释、思考题、大事年表等部分,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应全面运用。特别是新课程教材增加了“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对以上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等学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高一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决定课堂提问设计中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理解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留有一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并适时给学生以赞赏性的鼓励和肯定,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的实施
1.导入性提问
根据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基础,提出启发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内容。提问: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独夫民贼”,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说明。进一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相对以往时期,秦朝得以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条件有哪些?
2.陈述性问题的提问
包括基本要求的问题和深入要求的问题。前者可设计为:①秦朝得以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些?统一具有什么历史意义?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制度各有哪些主要制度?各种机构和官职的职能如何?后者可设计为:①秦朝统一的必然性怎样?并谈谈对秦朝统一的认识。②与以往的政治制度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哪些特点?等等。
三、程序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的提问
这里涉及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问题和史料分析解读与历史文物的鉴别分析的问题。针对本课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和重难点问题之所在,可设计以下问题:①列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的示意图;②课本提供的文物图包括“阳陵虎符”、“秦半两钱”、“秦铜量”、“秦铜权”等分别反映秦朝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呈现什么特点和产生了什么影响?③“学思之窗”中的思考题,引导将所学知识与史料提供的具体情景和问题相结合,从多角度分析史料信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得出重要的历史结论。
四、总结性问题的提问
在学习完本课内容后,可以进一步总结和概括,提出总结性问题的提问: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有哪些重要特点?这种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什么影响?②西周的分封制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哪些异同点?通过以上总结巩固,能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加系统全面掌握,也使学生的学科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20-001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最主要的手段是进行课堂提问,现仅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一简要说明。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若干角度
1.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主观体验出发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秦帝国的兴亡”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两课,对秦朝的具体历史知识有了较为明确的了解,并能对秦始皇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认识,只是缺少严密的理性认识和深入分析。
2.从学生跨学科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出发
高一学生在以往的初中阶段和高一年级之初学习过程中,与本课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俯拾皆是,如语文学科中的诗词歌赋、古代散文《过秦论》等;文化常识中的古人的称谓、帝王的谥号庙号等;地理学科的行政区划等。这些都为课堂提问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3.从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出发
依据从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整个知识体系的重要地位来确定教学重点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从知识的理论性强和高度的综合性的角度来看,本课的难点问题为秦朝统一的必然性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围绕上述重难点设计问题成为本课最突出的内容。
4.从历史教材资源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
高中历史教材通常包括引言、正文中的大字小字、史料、插图、注释、思考题、大事年表等部分,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应全面运用。特别是新课程教材增加了“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对以上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等学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高一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决定课堂提问设计中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理解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留有一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并适时给学生以赞赏性的鼓励和肯定,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的实施
1.导入性提问
根据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基础,提出启发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内容。提问: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独夫民贼”,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说明。进一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相对以往时期,秦朝得以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条件有哪些?
2.陈述性问题的提问
包括基本要求的问题和深入要求的问题。前者可设计为:①秦朝得以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些?统一具有什么历史意义?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制度各有哪些主要制度?各种机构和官职的职能如何?后者可设计为:①秦朝统一的必然性怎样?并谈谈对秦朝统一的认识。②与以往的政治制度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哪些特点?等等。
三、程序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的提问
这里涉及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问题和史料分析解读与历史文物的鉴别分析的问题。针对本课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和重难点问题之所在,可设计以下问题:①列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的示意图;②课本提供的文物图包括“阳陵虎符”、“秦半两钱”、“秦铜量”、“秦铜权”等分别反映秦朝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呈现什么特点和产生了什么影响?③“学思之窗”中的思考题,引导将所学知识与史料提供的具体情景和问题相结合,从多角度分析史料信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得出重要的历史结论。
四、总结性问题的提问
在学习完本课内容后,可以进一步总结和概括,提出总结性问题的提问: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有哪些重要特点?这种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什么影响?②西周的分封制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哪些异同点?通过以上总结巩固,能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加系统全面掌握,也使学生的学科能力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