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辆事故也在不断增多,车身维修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在现代汽车维修中,车身维修占全部维修工作量三成左右,加之大量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在现代汽车车身上得到广泛应用,车身维修难度越来越高,本人根据多年的研究,谈一下车身变形校正一些观点。
关键词:修复方案;牵引校正;支撑校正;操作技巧
车辆被撞受损以后,车身变形维修时候,需要在车身纵、横截面上进行反复调整和维修校正,使车身表面各个坐标点都符合维修技术要求,车身都是左右对称的,但也要注意非对称部分的存在和他们的存在要求,本文以对变形车身修复为例,谈谈变形车身修复的实用方法。
一、 车身修复方案的确定
1. 首先要确定需要修复的机器零构件,在钣金修复过程中,需要拆除一些零构件,有些零构件拆除方便维修进行,有些损伤严重的零件拆卸下来需要直接更换,没有维修价值。
2. 在确定好需要更换的零构件以后,再确定损坏的车身是更换还是维修修复。需要遵循一定的判断原则:损坏形式以弯曲变形程度为主要修复依据,以曲直变形程度为主要依据进行更换零部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损坏部分是否有配件,修复的费用与换新件进行对比。损坏配件在车身上的重要性,例如车门在车身上是精确度比较高的,如果损坏严重,就一定需要更换。
3. 钣金修复需要制定严格的修复程序,也是整个修理方案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定具体工作程序时,一定要考虑到修复人员技术和使用的设备情况,要结合具体实际才切实可行。
4. 车身修复完全完成后,还要对整个车身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损坏部分完全修复,还要对整车结构进行进一步测量,确保各项安全系数达标。
二、 钣金件的修复
1. 牵引法校正由车身变形校正的原理可知,只要选择了合理的牵引方向并准确控制校正力的大小,就能对车身各类复杂的变形进行校正。
(1) 车身水平方向的牵引校正,如果车门板被撞,就会出现凹陷,在凹陷处钻出一排小孔,通常情况下,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要根据车身变型处的具体情况确定制孔数量,将用来牵引的钩子逐个伸入向外拉伸,直到受损部位完全恢复原来的状态为止,向外拉伸时要使用双手拉杆,均衡用力,慢慢拉伸,切不可用力过大。在受损严重部位,特别提醒要焊接一定数量的垫圈,用撞锤勾住垫圈向外拉伸,恢复原貌后,清除垫圈。
(2) 车身垂直方向牵引拉伸。在车身碰撞事故中,如果垂直方向车身发生变形,就要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垂直牵引。现在以前面翼子板为例,用装配锁链的方法,将向上变形的车身零构件实施向下面牵引,在进行具体操作时,构件将于车身三点承受两个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车门处的车身固定点和牵引端一个样,都要承受两个垂直向下的力量,而位于构件之间的支撑点承受垂直向上的牵引拉力,根据受力平衡的原理,中间所受的力量是固定点和牵引拉力之和。在具体修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受力点的承受能力,要兼顾受损零部件的强度大小,必要的时候要加垫木片扩大受力面积,减少单位面积上的承受力,否则会对车身造成二次损坏,甚至达不到修复变形的目的。
(3) 菱形受损部分的矫正,主要是指车身或后面受到猛烈碰撞而使车架或车身变成平行四边形状态。车辆的角端受到碰撞会发生这种菱形变形的现象,发动机引擎盖或行李盖变形不能与车身其他部分配合完全一致,同时车轮后角板和后角板的结合处会发生变形,乘客室或行李箱也会发生严重变形或扭曲,这是需要测出具体长度,并进行比较,还要测出变形的具体长度。
2. 受损部位支撑矫正修复方法。由于车身构件比较复杂,由于受到牵引方向的影响,比较适宜水平方向的矫正车身,对于开放式的受损部位,如车门、车窗、发动机室、后备箱等受到挤压变形,可用此方法,如对前窗柱的支撑矫正。对一些变形物件比较复杂的变形部位,为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和提高修复工作效率,可将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支撑法这一校正方式,运用起来也比较灵活。一般分为液压和机械式两种,其中液压式的使用性最好,也比较多见。与支撑工具配套的各种类型的支撑座,适用于车身上的不同部位。
3. 对受损车身牵引矫正时需要掌握以下工作技巧:
受损车身矫正首先要注意矫正长度方向,然后对受损侧面进行矫正,最后才是对高度方向的矫正。当然,由于车身多数是由高强度的钢板构成,牵引时不能保证一次性复原到位,应该按照加载-保持-再加载-再保持的方法分多次进行,直到受损车身部位完全恢复为止。另外,矫正的次序应该从中心向外依次进行。当对准固定装置和某一控制点时,应该将装置与横梁固定,使他们完全定位。对于交叉部位的弯曲,如汽车测梁部位的弯曲,适宜采用夹紧内侧部位进行牵引,牵引方向应该与改部位零部件受损之前的对称方向中心相交,否到就达不到修复效果,反而会引起扭曲。再次,对于一些皱褶比较紧、牵拉是容易被撕裂的部位,应适当加热。加热点只能在棱角或两层板连接部位。在车架轨梁内侧低点或箱型截面部分加热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应引起特别注意。加热的目的仅是为了消除变形的应力,使之松弛下来。最后,车身变形矫正时要注意控制好牵引方向和牵引力的强度,以免牵引力过强,造成受损部位二次受损。牵引损坏处时,撤销牵引力后金属将产生塑性变形或弹回原处。要想获得理想的尺寸,少量的过度牵引是必要的。当有意微量过度牵引时,应使用以下的牵引次序:牵引损坏部位——消除应力——撤销牵引拉力以允许金属充分变形回到正常状态后进行测量。按需要重复以上步骤,以获得所希望的尺寸。
参考文献:
[1]李庆军.汽车车身修复及涂装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张宏伟,赵捷.机动车车身修复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必读.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
[3]杨保成.汽车车身修复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马学高,刘耀国.汽车车身修复技术,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度輝,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修复方案;牵引校正;支撑校正;操作技巧
车辆被撞受损以后,车身变形维修时候,需要在车身纵、横截面上进行反复调整和维修校正,使车身表面各个坐标点都符合维修技术要求,车身都是左右对称的,但也要注意非对称部分的存在和他们的存在要求,本文以对变形车身修复为例,谈谈变形车身修复的实用方法。
一、 车身修复方案的确定
1. 首先要确定需要修复的机器零构件,在钣金修复过程中,需要拆除一些零构件,有些零构件拆除方便维修进行,有些损伤严重的零件拆卸下来需要直接更换,没有维修价值。
2. 在确定好需要更换的零构件以后,再确定损坏的车身是更换还是维修修复。需要遵循一定的判断原则:损坏形式以弯曲变形程度为主要修复依据,以曲直变形程度为主要依据进行更换零部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损坏部分是否有配件,修复的费用与换新件进行对比。损坏配件在车身上的重要性,例如车门在车身上是精确度比较高的,如果损坏严重,就一定需要更换。
3. 钣金修复需要制定严格的修复程序,也是整个修理方案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定具体工作程序时,一定要考虑到修复人员技术和使用的设备情况,要结合具体实际才切实可行。
4. 车身修复完全完成后,还要对整个车身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损坏部分完全修复,还要对整车结构进行进一步测量,确保各项安全系数达标。
二、 钣金件的修复
1. 牵引法校正由车身变形校正的原理可知,只要选择了合理的牵引方向并准确控制校正力的大小,就能对车身各类复杂的变形进行校正。
(1) 车身水平方向的牵引校正,如果车门板被撞,就会出现凹陷,在凹陷处钻出一排小孔,通常情况下,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要根据车身变型处的具体情况确定制孔数量,将用来牵引的钩子逐个伸入向外拉伸,直到受损部位完全恢复原来的状态为止,向外拉伸时要使用双手拉杆,均衡用力,慢慢拉伸,切不可用力过大。在受损严重部位,特别提醒要焊接一定数量的垫圈,用撞锤勾住垫圈向外拉伸,恢复原貌后,清除垫圈。
(2) 车身垂直方向牵引拉伸。在车身碰撞事故中,如果垂直方向车身发生变形,就要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垂直牵引。现在以前面翼子板为例,用装配锁链的方法,将向上变形的车身零构件实施向下面牵引,在进行具体操作时,构件将于车身三点承受两个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车门处的车身固定点和牵引端一个样,都要承受两个垂直向下的力量,而位于构件之间的支撑点承受垂直向上的牵引拉力,根据受力平衡的原理,中间所受的力量是固定点和牵引拉力之和。在具体修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受力点的承受能力,要兼顾受损零部件的强度大小,必要的时候要加垫木片扩大受力面积,减少单位面积上的承受力,否则会对车身造成二次损坏,甚至达不到修复变形的目的。
(3) 菱形受损部分的矫正,主要是指车身或后面受到猛烈碰撞而使车架或车身变成平行四边形状态。车辆的角端受到碰撞会发生这种菱形变形的现象,发动机引擎盖或行李盖变形不能与车身其他部分配合完全一致,同时车轮后角板和后角板的结合处会发生变形,乘客室或行李箱也会发生严重变形或扭曲,这是需要测出具体长度,并进行比较,还要测出变形的具体长度。
2. 受损部位支撑矫正修复方法。由于车身构件比较复杂,由于受到牵引方向的影响,比较适宜水平方向的矫正车身,对于开放式的受损部位,如车门、车窗、发动机室、后备箱等受到挤压变形,可用此方法,如对前窗柱的支撑矫正。对一些变形物件比较复杂的变形部位,为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和提高修复工作效率,可将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支撑法这一校正方式,运用起来也比较灵活。一般分为液压和机械式两种,其中液压式的使用性最好,也比较多见。与支撑工具配套的各种类型的支撑座,适用于车身上的不同部位。
3. 对受损车身牵引矫正时需要掌握以下工作技巧:
受损车身矫正首先要注意矫正长度方向,然后对受损侧面进行矫正,最后才是对高度方向的矫正。当然,由于车身多数是由高强度的钢板构成,牵引时不能保证一次性复原到位,应该按照加载-保持-再加载-再保持的方法分多次进行,直到受损车身部位完全恢复为止。另外,矫正的次序应该从中心向外依次进行。当对准固定装置和某一控制点时,应该将装置与横梁固定,使他们完全定位。对于交叉部位的弯曲,如汽车测梁部位的弯曲,适宜采用夹紧内侧部位进行牵引,牵引方向应该与改部位零部件受损之前的对称方向中心相交,否到就达不到修复效果,反而会引起扭曲。再次,对于一些皱褶比较紧、牵拉是容易被撕裂的部位,应适当加热。加热点只能在棱角或两层板连接部位。在车架轨梁内侧低点或箱型截面部分加热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应引起特别注意。加热的目的仅是为了消除变形的应力,使之松弛下来。最后,车身变形矫正时要注意控制好牵引方向和牵引力的强度,以免牵引力过强,造成受损部位二次受损。牵引损坏处时,撤销牵引力后金属将产生塑性变形或弹回原处。要想获得理想的尺寸,少量的过度牵引是必要的。当有意微量过度牵引时,应使用以下的牵引次序:牵引损坏部位——消除应力——撤销牵引拉力以允许金属充分变形回到正常状态后进行测量。按需要重复以上步骤,以获得所希望的尺寸。
参考文献:
[1]李庆军.汽车车身修复及涂装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张宏伟,赵捷.机动车车身修复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必读.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
[3]杨保成.汽车车身修复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马学高,刘耀国.汽车车身修复技术,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度輝,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