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中的“美育”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乃是当前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美育”被片面地认为,只有在艺术上才能找到,只有在美术课、音乐课上得以实现。其实不然,各门学科都隐含着“美育”内容,尤其化学这一自然学科更具有它自身美的特点。
  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 “美育”
  一、严谨的化学知识结构美
  化学中的知识多而杂,琐碎难记,这对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但这些繁杂的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如果把这些知识点找出内在的联系,将其“穿成串,连成线,织成网,编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而让学生领略到繁而不乱,琐而有序,牵一毫而动全身的整体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色彩纷呈的化学变化美
  初中化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色态及化学实验现象时,同样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首先是颜色的变化。教材中有关颜色变化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及实难较多。如碱式碳酸铜、胆矾的受热反应,颜色由绿色变黑、由蓝变白;向无色的盐酸、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溶液由无色变血红色;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纯碱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无色的酚酞变成美丽的桃红色。这些色彩纷呈的典型的化学变化的实验的演示,无疑将会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使学生感受到“美”在化学变化中,化学变化产生“美”,美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同时也使学生在“美”中产生了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调动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玄妙的物质微观结构美
  在学习分子原子的知识时,引导学生体会“一滴水中大约有16.7万亿亿个水分子”、“若能把1亿个氧原子排成一行,它们的长度也不过只有1厘米多一些”等数字使学生感知到“分子、原子”很小。结合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鸟笼”彩图,让学生感知“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空间的动态美;在引导学生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云”时,结合引导观察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中国”文字的照片,以及金刚石、石墨结构图模型,从中让学生感受到排列有序的微观空间结构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学习动机。
  四、生动流畅的语言修辞美
  如教材中讲原子及原子核的大小及原子的构成时,就用了一个形象直观的比仿:“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原子核比原子双小得多,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中相当于一只蚂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形象的比仿,不仅加深了对原子、原子核概念的理解,而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微观世界的概念,从中感悟出在一个微观世界——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在大脑中描绘出原子的形象,从而体会到微观世界的无穷美妙。
  五、脍炙人口的文学美
  1.成语中的化学美
  人们熟悉的一个成语“滴水穿石”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够成功。这成语中所蕴藏着化学知识是:石灰岩中的碳酸钙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溶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O2+H2O=Ca(HCO3)2。又如炉火纯青、信口雌黄、味同嚼蜡、点石成金等成语中都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
  2.诗词中的化学美
  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一首名诗《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既反映出作者临危不惧、襟怀坦荡的英雄气慨,又说明这里面包含着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一系列的化学知识。
  3.名言中的化学美
  法国著名的幽默作家拉罗什弗科有一句名言“风可以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来欣赏这句名言所蕴含的哲理和丰富的化学道理。蜡烛是由石蜡制成。石蜡和木柴中都含有碳、氢等元素,它们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即燃烧,而燃烧是有条件的: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因蜡烛的火焰较小,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较少,被风一吹,随着空气的流动,放出的热很快散失,使温度降低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不能燃烧,火焰熄灭。生活中消防人员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常使用吹风灭火器,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而篝火则与之相反,风吹篝火起了富氧的作用,如同火上浇油,越吹越旺。
  4.物质的性质与传奇故事美
  物质的发现及对其性质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科学的偶然发现,这其中自然有科学家的传奇色彩的故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蓝矾的性质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讲述“屠狗妖”、农药“波尔多液”与葡萄园的故事。这样可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物质的性质,加深了对性质的理解。
  六、严肃认真的化学科学美
  1.化学用语中的科学美
  科学的美是用特殊的科学语言来表达的,只有懂得这种语言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美。以硫铁矿在氧气中高温反应为例,在教学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不仅要教给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配平方法,而且更应该让学生知道其中蕴含着精湛的科学知识:化学式必须写正确,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内数字,因为这些数字赋予了深奥的科学含义;表示的物质由“质变”到“量变”的变化过程,它反映了一个深奥的哲学思想;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即变化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变化后的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彰显了科学美永恒的真理性。
  2.化学实验中的科学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与科学的实验操作分不开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知到化学实验现象的美妙,而且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化学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先通入氢气一会儿,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净,然后用酒精灯火焰加热;反应结束时,先要把酒精灯撤走,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即概括为“氢灯灯氢”。这个实验操作非常科学的。若违背这一操作规程,势必要出现爆炸等不堪设想的后果。
  七、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美
  在教学木炭可用来制“黑火药”的用途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节日绚丽多彩的焰火,影视中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教学“干冰”的性质与用途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人工降雨、干粉灭和影视舞台上诸如《天仙配》、《西游记》中的一些云雾缭绕,虚无飘渺的幻境。
  八、祖国灿烂的化学文化美
  智慧的古今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祖国的灿烂化学文化谱写了不朽的篇章。如我国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化学工艺发明很早,“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铜”,还有“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对探索生命的奥秘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化学课中的美存在于各个方面。教学时,教师潜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培养敏锐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美的教育,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继而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向上,发奋学习,不断创造出更加绚丽的美。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型储液器为对象,进行极限压力试验研究,对储液器进行剖切分析发现产品设计中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优化后的产品满足7.5MPa的极限压力试验要求,保证了产品的研制
为解决集中润滑行业缺少三维标准件库的问题,本文利用成组技术对集中润滑装置进行模块划分,以VB为开发语言,利用参数化设计技术对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完成集中润
Abstract:Since Gottlob Frege, the German philosopher and mathematician raises the concept of presupposition in his works On Sense and Reference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o interpret some seman
本文以车载激光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及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改进的格网法对建筑物点云信息提取,通过对建筑物立面纹理提取和最佳影像获取,得到建筑物的立面影像图像。本文对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研究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从较高的文化素养是英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英语课堂内容要丰富,英语教学方法要变化;将枯燥的重复替换外语练习,变为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因材施教,实施外语素质教育也是重要的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知识产权这座桥梁从提升全链条价值发力,打通的是创造与运用的良性循环“动脉”。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他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话剧《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当时整个文坛。《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
智慧的光芒照亮世界,创新的力量决定未来。2017年4月26日,是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创新改变生活”。按照国家、省知识产权局统一部署,洛阳市知识
随着我国公路桥梁施工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预应力技术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预应力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的稳定性,使得工程的建设质量得到提升,适应不
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所追求的。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主要取决于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