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题体悟】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浙江卷)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将没有展开的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生动传神,表达了作者对芭蕉的怜惜喜爱之情。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考点精析】
1. 比喻:俗称“打比方”,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喻体和本体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且必须具有相似点。比喻力求贴切,通俗、新颖。例: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 比拟:比拟有两种,拟人和拟物。
(1)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新 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作者通过“偷”、“翻”等动作,将南风人格化,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这个老朋友“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 借代:不直接说出某人或事物,而借用同这个人或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如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外部特征代人或事物等。例: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
4.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上 邪
《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女主人公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5. 反复:为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使用一个词语或句子,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之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限的豪情快意。
6. 设问: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例: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下阕后两句以流水喻哀愁,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式,传达了作者内心无法对人言说的哀愁,隐含孤独寂寞之情。
7.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问而不答,答案就在问中。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
叠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后两句运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无可挽回,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方法指引】
1. 点明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
2. 结合诗句对该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3. 指出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基本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浙江卷)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将没有展开的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生动传神,表达了作者对芭蕉的怜惜喜爱之情。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考点精析】
1. 比喻:俗称“打比方”,用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喻体和本体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且必须具有相似点。比喻力求贴切,通俗、新颖。例: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 比拟:比拟有两种,拟人和拟物。
(1)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新 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作者通过“偷”、“翻”等动作,将南风人格化,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这个老朋友“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 借代:不直接说出某人或事物,而借用同这个人或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如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外部特征代人或事物等。例: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
4.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上 邪
《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女主人公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5. 反复:为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使用一个词语或句子,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之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限的豪情快意。
6. 设问: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例: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下阕后两句以流水喻哀愁,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式,传达了作者内心无法对人言说的哀愁,隐含孤独寂寞之情。
7.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问而不答,答案就在问中。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
叠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后两句运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无可挽回,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方法指引】
1. 点明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
2. 结合诗句对该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3. 指出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基本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